分享

少年说|| 琪妙(191):故宫博物院---敦煌展

 金晓哲 2021-11-07
      昨天下午,伴着空中飘落的秋雨我们去参观了位于故宫博物院的敦煌展。
琪琪:
      进入展馆,首先进入我视线的便是右面的一面坑坑洼洼的墙,上面有一些类似于沙石的小石粒,我伸手触摸墙壁,首先感觉到的是凉凉的触感,然后就是一些颗粒的粗糙感。闭上眼睛我仿佛触摸到了莫高窟的石壁,那是一种荒凉、粗狂、古老的感觉。没错,真正莫高窟的墙壁就是这样的感觉。
      敦煌莫高窟是怎么来的呢?曾经一位叫乐樽的和尚为了寻找佛祖,便启程去了西域,在前往西域的过程中,乐樽和尚发现了1000座石山,在他眼中那么多的石山犹如一尊尊佛像浮现在面前,于是他就在这石山里凿洞,这就是莫高窟在开始......
      莫高窟洞窟的种类有很多种---禅窟、中心塔柱窟、大像窟、涅槃窟、殿堂窟、中心佛坛窟六种种类。
      洞窟的种类不仅繁多,而且也各有用处。
      如禅窟,禅窟的中间有一道走廊,走廊两侧分别有六间屋子,这是专门为僧人们来打坐修行用的。
       中心塔柱窟中间有一个柱子,在柱子上面绘着美丽赋有仙气的佛像,柱子的周围空隙比较大,这些空隙就是为了让僧人们围着柱子念经拜佛。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僧人礼佛时更加舒适,这样的设计还是很用心的;
      大像窟是六种洞窟中最高的一个了,这个窟因摆放一座巨大的弥勒佛佛像而闻名,僧人们可以走进去仰望佛像。
       涅槃窟的作用也是令人意想不到,涅槃窟里会有一尊卧佛,只见佛像侧卧,衣服朴实整洁,脸上露出一丝微笑,这尊卧佛是僧人去世的时候慢慢化成佛的,所以名叫涅槃;
       殿堂窟的四壁有一些非常丰富的壁画,是为僧人们修行礼佛的场所;
       中心佛坛窟四壁也有各式各样的故事壁画,中间有一块类似石碑的石头,上面绘画这一尊佛像,来供僧人修行。
        敦煌的石窟就分为以上六种,如果大家有机会去敦煌参观可以按照上面的模型来区分各个窟不同的作用和意义。
        走出展馆我来到休息区开始绘画,因为天气比较冷,我用了20分钟快速地完成了一幅藻井的线稿,这个藻井名叫三兔共耳,图上有三只兔子,他们共用两只耳朵。我先把藻井的外形画了出来,将兔子那种富有肌肉的线条勾勒出来,再把旁边的装饰画出来,这幅图片中装饰非常繁复,粗细分明,所以要刻画得更精细认真一些,最后用勾线笔把轮廓勾出来,把线条绘画流畅,绘画精细,一幅藻井小线稿就完成啦!
妙妙:
       莫高窟的彩塑也是闻名中外的。彩塑总共分为三种,第一种佛陀。佛陀的标志很明显,那便是在她额头上有一个叫做“肉髻”的东西,好像舞蹈演员的盘头。实则不然,那是佛陀头上长了一个鼓包,还有就是佛陀的衣着,佛陀的衣服一般都很朴素正式,大多以单色为主,上面还有那荷塘中的水波纹般的衣褶,看起来十分柔美,透着佛教的慈善。
      第二种便是大家熟悉的菩萨。菩萨的衣服与佛陀相比就更加华丽了。如红色、紫色的丝带、晶莹剔透的宝石等等。最威风的就要数天王了,东南西北四大天王分别对应着不同的武器,分别是“风调雨顺”。天王脚踏祥云,丝带飘飘,挺着一个圆滚滚的将军肚,五彩的盔甲武装全身。北方的天王面色通红,怒目圆瞪,似乎正在与妖魔鬼怪斗争;南方天王则脸白白的,慈眉善目,处处透露着佛系。
       莫高窟最有名的就是壁画了。莫高窟的壁画佛像画分为故事画、供养人画像、传统神话、装饰图案、佛教史迹画、经变画。故事画最有趣,可分为三类,一是佛传故事,描写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另一类是本生故事,描写释迦牟尼前世的各种舍身救渡众生的善行。如众所周知的九色鹿舍己救人、萨捶捨身饲虎、尸毗王割肉贸鸽等。

      下午,我们在瑟瑟的寒风中开始画画,我选择了九色鹿。首先,我用铅笔大概勾出来了一个外形,九色鹿身体修长,屁股圆圆的,尾巴翘翘的,优雅极了!旁边的小山、祥云线条优美,背景为土红色。上色时,我先用白色把九色鹿的毛发涂上。接着,我又把飘逸五彩的丝带用油画棒的侧面棱角流畅的画下来,最后,我用笔轻巧地把祥云和假山描绘出来。油画棒的斑驳绘出了历史的沧桑。整个作品完成了,看着很有敦煌的味道!
      敦煌展非常值得看,虽然展出的大部分是复制品,但是这样的复制品才能让我们非常近距离地去欣赏这些艺术的珍宝,这个展将在本月18日结束,非常建议大家去看看。
       谢谢大家阅读我们并不细致的导览,如果想感受敦煌艺术的魅力,请大家移步故宫博物院去身临其境吧。

作者简介:

高琪琪,女,2009年9月生于北京,喜欢运动、大笑的快乐女孩儿。

妙妙,女,2009年9月生于北京,喜欢画画、写字的安静女孩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