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冬丨不懂这一点,穿多厚你都不能真正温暖不起来

 为什么73 2021-11-08
原创王志强 当归中医学堂 昨天
行知堂生活
将在11月08日 11:30 直播
脾虚的养生与调理
视频号

周一中午11:30直播王老师

《脾虚的养生与调理》

点击上面的红色按钮预约一下吧!↑↑↑

2021年11月7日,农历辛丑年十月初三,今日立冬。

煮上一杯暖暖的红茶,看着窗外红黄相间的树叶不时地飘落着,随着晚秋的肃杀之气扫过,冬天就这样悄然而至了。

古人常说“春发夏长,秋收冬藏”,走过了春、夏、秋三季,天地间的阳气也已经过秋气的肃降而收敛于内,冬季我们要做好的便是固藏我们的精气了。

立冬三候

2021· LIDONG

立冬,是指从今日起便正式进入冬季了。

自然界的生物都从这一天开始收起了自己的生机,动物们开始冬眠,植物的叶子和果实也落了,这一切都是自然界将阳气和精气闭藏的状态。

初候 水始冰。从立冬开始,水面开始凝结,但并未冻至坚硬。这意味着自然界的阳气开始封藏,这是万物保存自己精气从而休养生息的一种方式。

那么,从立冬这天开始,我们人类也应该要潜藏自己的阳气及精气了。

水冰冻之后,流速就会减慢,人类也应该像水一样,减少各种向外的、外散的、激烈的活动。 

二候,地始冻。立冬,大地开始冰冻,但还不至于到冻硬的程度。

冬季在五行中对应水,在五脏中对应肾。冬季世间万物都是像水一样阴柔的、安静的。

所以,我们从立冬开始也要让自己静下来,这样才更有利于阳气及精气的闭藏。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雉为野鸡,蜃为大蛤蜊类海洋贝类。这里是说立冬的时候野鸡潜入海中,变成了贝类。

其实这是古人一种错误的观察结论,但也从侧面证明立冬之日起,野外生存的野鸡就少见了,而贝类反而多了。这也是在说明自然界一种由动入静的封藏状态。

立冬养生

2021· LIDONG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记载:“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冬天的三个月里,以精气闭藏为主。天地间一片寒冷,水结冰,地冻裂。这时候我们应该尽量不要扰动自己阳气,早睡晚起,等待太阳出来之后再外出。让神志收敛,处于伏匿状态,不去过度折腾。远离寒凉,常保持身体温暖,不要让身体出过多的汗,而伤了身体的精气。这才是冬季的养藏之道。

所以,冬季养生关键在一个“藏”字。做好了精气的闭藏,阳气才能旺盛,才能温暖的度过这个寒冬。

立冬饮食

2021· LIDONG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闭藏精气,这里给大家准备了一款冬藏粥:

食材:鲜山药60g 芡实30g 枸杞子10g 大米适量

做法:

  • 戴上手套用工具将山药刮去外皮,洗净,切块。枸杞子洗净;

  • 芡实捣碎并提前用冷水浸泡1小时以上;

  • 粥锅中放适量水,加热至水开后,放入适量大米和已经提前准备好的山药、芡实。煮至大米变软后,再放入枸杞子继续煮至粥软烂后关火即可食用。

注意:糖尿病或血糖高的人不适宜喝粥,可去掉大米用山药、芡实加几块排骨煲汤后喝汤,山药、芡实可以食用。

除此之外,因为阳气闭藏于里,冬季人们更容易上火。此时,保持胃肠的通畅是非常重要的,可常吃一些应季的蔬菜如白菜、白萝卜、萝卜缨、茼蒿等。

古人还给了我们一个冬季饮食的大原则,即减咸增苦。所以,冬季要少吃太咸的食物,适当增加一些苦味的蔬菜如苦菊、苦瓜等。苦菊适合大多数人吃,而苦瓜则更适合平素就容易便秘、口臭舌苔厚的阳性体质食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