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好的太快,我有点不适应

 长沙7喜 2021-11-08

昨天在读者群里聊到一个观点,比起总体的认定青少年抑郁症的康复需要多长时间,我更偏向于出乎意料,意外惊喜的感觉。

什么是出乎意料,意外惊喜的感觉呢?

就是孩子自己突然说要上学;给家长打分很高;或者突然愿意跟家长分享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出决定且为决定负责;突然想通了某个深刻的问题;放下了对某段感情的执着……孩子的生命总体是积极向上的,轨迹是出乎意料的,比我们想象中要坚韧的多。

家长会有突然间的顿悟;用自己的话表达感受;终于在纠结不舍中做出决定;突然决定不再学习,而是以自己的感觉为主;把注意力放回到自己身上,重心放回到自己的家庭生活中,而不是继续在患者圈内厮混……家长蓬勃的生命力厚积薄发,你不会知道会开出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花。

不知道我表达清楚了没有。

就是孩子好的太快,像孩子病的突然一样出乎意料。我这边刚准备洗心革面,痛下决心要好好解决原生家庭的问题,直面自己内心真正的恐惧的时候,孩子好了……唉??可不可以不要这样,我不适应,这不正常,孩子你应该再病一会才行,起码得复发一两次吧,妈妈40米的大刀才刚拔出来,此刀非饮人血不得归鞘,哇呀呀呀……

有时候,有的孩子好的就是这么猝不及防。

抑郁症的康复并不一定是以医学的疗程为主,我们可以认为是孩子的病不够重,如果能让我们更容易接受的话。我的看法是不要对抑郁症康复做出时间上的规划和预期,宏观上想要形成某个学术观点可以这样总结,放到每个患者身上毫无意义。

因为每个患者的情况差别太大了,即便都在确诊用药情况下。

你可以说是医生诊断本来就有问题,起码是参差不齐的,要不我们也不用跑到北京上海的六院上精卫找专家看病。有人过度诊断有人治疗不足,这两种情况总是同时发生。所以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就提到过,真正治疗开始的标志不是诊断用药,而是一家人足够重视。

足够重视就是意识到孩子的问题很严重,要把健康放在第一位。我们需要学习,增长见识,然后独立思考。

有的妈妈本来打算带着孩子住院治疗,病床都联系好了。在等病床住酒店的过程中换了好几家酒店,越住孩子感觉越好,靠住酒店把孩子给治好了。我跟这位妈妈开玩笑说,您发明了一种新疗法——酒店疗法。比起把孩子送到封闭病房关起来一个月几万块钱,家长带着孩子游山玩水住好的酒店,同样能好的话它不香么?

有的妈妈经常被孩子半夜咒骂指责,第二天还要工作,精神崩溃不堪其扰。离开家又怕影响孩子的病情,感觉自己和孩子必须死一个或者只能一起死。几经纠结之后离开家两个月,孩子自己上学去了。这样的情况不止一例。

有的孩子突然想通了自己的情殇,有的孩子突然进入了一个氛围良好的班级,有的孩子裸考了一下发现成绩不错,有的孩子突然得到了爸爸的理解,有的孩子突然接受了自己生病的家族遗传性……然后突然生活就步入了正规。

我们是要做好病情反复长期斗争的心理准备,可是孩子突然好了行不行?这两种情况看似矛盾,实则并行不悖。

你可以认为这是我不了解病情复杂的浅薄之言,我只是想提醒一下大家,孩子好快了大家也得尽快调整自己,赶紧找回自己生活的节奏。别天天光想着医生的诊断,有多少人告诉你高复发的风险,成天在患者堆里厮混,感觉满世界全是患者。

我们还是要以自己的生活为准。

万一孩子好的太快了家长可别不乐意,非得再从孩子身上挑点毛病出来。生病久了回不去了的情况大人和孩子都有,如果孩子要回去咱们给孩子提供一些力所能及帮助。千万别把自己的焦虑当真实,盼着孩子再生点病来证明专家说的对,这就太荒唐了。

谁也没规定孩子生病期间咱家不能有好运气,幸福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乖乖享受就行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