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苓散加减治肝硬化腹水医案、配方

 你到哪里去了呢 2021-11-08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引起肝脏弥漫性损害。在病理组织学上有广泛的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及再生结节形成,结缔组织增生及纤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成为肝硬化。

临床上早期由于肝脏功能代偿较强,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则有多系统受累,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癌变等严重并发症腹水是肝硬化最突出的临床表现;失代偿期患者75%以上有腹水部分患者伴有胸水,多见于右侧,系腹水通过膈淋巴管或经瓣性开口进入胸腔所致。

【临床应用】

唐氏应用金甲五苓散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22例,取得良好疗效。基本方:甲25g,鸡内金15g,郁金12g,茯苓25g,猪苓15g,白术12g,泽泻10g,桂枝15g,丹参30g,泽兰15g水煎服,1.5天1剂,1个月为1疗程。治疗结果:经2~3个疗程后,临床治愈18例,占81.9%;显效2例,占9.1%;有效1例,占4.5%;无效1例,占4.5%。总有效率为97.7%。宋氏36等应用茵陈五散、大黄?虫丸治疗肝硬化腹水42例,取得良好疗效。69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2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27例。基础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低盐半流质饮食,禁酒,卧床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及剧烈活动;治疗组药物组成及用量:茵陈30g,桂枝6g,茯苓20g,白术15g,泽泻15g,猪苓10g。每日1剂,水煎后分2次服;大黄?虫丸,每次6g,每日2次,30日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口服保肝药,肝泰乐片0.1g,3次/天益肝灵片77mg,3次/天;利尿药,氢氯噻嗪25~50mg,2次天,安体舒通20~40mg,2次/天,降低门脉压,心得安10mg,3次/天,营养支持给予静脉滴注多种氨基酸等,疗程同治疗组。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1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3.3%;对照组分别为5例、10例、12例,总有效率55.5%。两组相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吴氏37等应用五苓散和生长激素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60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治疗方法: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五苓散辨证加减,1剂天,同时皮下注射生长激素8单位,1次/天,疗程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查患者肝功能,B超观察其腹水量。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显效16例,有效3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8.3%。 Child Pugh积分减少3分以上者30例,减少1~2分者22例,无变化者8例治疗后肝功能的变化情况与治疗前比较,P<0.01.马氏38】用桃核承气汤合五苓散治疗肝硬化腹水38例,取得良好疗效。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低盐饮食、休息,西药常规服用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肝泰乐等保肝药,安体舒通20~40mg,每日3次,必要时静脉推注速尿,每周静脉滴注人血白蛋白10~30g;治疗组:一般治疗同前,同时口服桃核承气汤合五苓散,处方:桃仁12g,大黄、桂枝、猪苓、泽泻各10g,芒硝5g(化服),茯苓20g,白术15g,每日1剂,分2次温服,并随症加减。两组均在治疗2个月后统计疗效,如有并发症及时予以相应处理。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30例,好转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6.8%;对照组显效11例,好转6例,无效9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56.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陆氏将五苓散与鸡鸣散合用,治疗气郁水停,水聚气滞的肝硬化腹水效果良好。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口服氢氯噻嗪50mg,安体舒通40mg,氯化钾150mg,1日2次;肌苷片400mg,益肝灵片77mg,1日3次。治疗组另加服五苓散合鸡鸣散加味,每日1剂,水煎服。方药:桂枝10g,白术15g,猪苓20g,茯苓30g,泽泻30g,陈皮30g,槟榔30g,木瓜30g,紫苏10g,吴茱6g,桔梗10g,生姜30g。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1个月。治疗结果:治疗组近期治愈32例,显效12例,有效17例,无效8例,有效率88.3%。对照组近期治愈5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8例,有效率60%。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缪氏等应用五苓散加味配合腹水超滤回输治疗46例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

治疗方法:一般治疗限钠,护肝降酶,血清白蛋白低于28.0g/L临时补白蛋白。中药治疗五苓散加味。基本方为茯苓20~30g,猪苓20~30g,炒白术15g,泽泻20g,桂枝5g,车前子15~20g,黄芪15g,川芎15g,大腹皮20g。另根据肝硬化腹水辨证分型,气滞血瘀型加柴胡10g,厚朴15g,泽兰15g;脾虚气虚型加党参15g,当归15g;肝肾阴虚型加鳖甲15g,枸杞子15g。每日1剂配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术治疗。治疗结果:患者治疗前后腹围、24h尿量、体重、进食量均有显着性变化。

【病案举例】

1.查某,男,65岁,1992年4月16日初诊。患者2个月前因感冒发热,经治疗而感冒获愈。后又出现右胁疼痛,脘腹胀满,纳差,虽经中西医治疗,病情时轻时重,以后又渐见小便短少,脘腹胀大,在某医院诊为肝硬化合并腹水,遂给予保肝药、利尿剂等治疗。起初服药后腹水可见消退,到后来服利尿剂已无效,特来求赵老诊治。诊见患者精神不振,面色晦暗无华,肚腹胀大,青筋隐隐可见,叩诊有移动性浊音,小便短少,大便溏薄,纳差,四肢不温,舌质淡苔白滑,脉弦细。此乃脾肾阳虚,水湿不化所致。投以五苓散加味,处以桂枝10g,茯苓20g,白术12g,猪苓15g,泽泻12g,大腹皮15g,赤小豆30g,玉米须30g,甘草3g,生姜皮15g服药3剂,小便增多,腹胀亦减,照上方加山药20g,再服6剂,尿量明显增多,腹胀大减,以后在原方基础上稍作加减,连服30余剂,腹水已消,饮食增加,惟右胁仍有隐痛,又予逍遥丸加鳖甲、龟板、鸡内金等调理之,经月余而获愈。随访2年,身体健康。292.郑某,女,42岁,1998年10月5日初诊。自述慢性乙肝病史8年,近1周来,因劳累出现腹部胀满,纳差,呕恶,口苦,四肢困倦,小便少,舌苔薄腻,脉弦。查肝功:总蛋白61.4gL,白蛋白31.1g/L,总胆红素44.79mol/L,直接胆红素13.1umol/L,谷草转氨酶192U/L,谷丙转氨酶143.4U/L.B超提示:门静脉内径16mm,肝硬化腹水。中医诊断:水臌。西医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辨证属肝气郁结,脾失健运,水湿互结。治疗宜疏肝和胃,活血软坚利水。方用柴胡五苓散加减:柴胡10,半夏10g,黄芩10g,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猪苓10g,泽泻10g,桂枝10g,炙鳖甲(先煎)15g,丹参15g,术10g,茵陈1g,5剂配合静脉滴注白°:,蛋白、口服肝泰乐等药。1998年10月10日二诊:腹水有所消退,小便量增多,仍时有呕恶,口苦,口干,不思饮食,舌脉同前。上方改猪苓15g,茯苓18g,再服5剂。1998年10月15日复诊:纳食增加,晚饭后腹胀,叩诊仍有少量腹水,上方去桂枝、党参,加泽兰10g,?虫6g,黄芪20g,5剂。上方加减调服两月余,自觉症状基本消失。复查肝功:总胆红素28.7μmolL,直接胆红素4.2molL谷草转氨酶7.5U/L,谷丙转氨酶58U/,总蛋白74.6g白蛋白38.3g/LB超复查:腹水消失,门静脉内径14mm,后以疏肝健脾,活血软坚汤剂,服用2个月后,继配丸剂以善后。随访1年,病情稳定1按:此例患者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其表现证侯为邪结少阳,膀胱气化不利,故以柴胡五苓散加软坚散结之鳖甲;活血化淤之丹参;利湿退黄之茵陈;用少量桂枝以通阳化气,后加大利水渗湿药量,而获效。

3.牛某,女,25岁,工人,1997年4月1日就诊,腹胀纳差,小便不利,大便溏泻两月余,有乙肝史现为肝硬化腹水,要求中药治疗。体检:消瘦,面色黛青灰暗,巩膜黄染,颈胸部可见蜘蛛痣,腹大如鼓,腹壁静脉曲张如海蛇状,腹水征阳性,肝脾肋下触诊不满意,双下肢呈指凹性浮肿,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无力。血常规:血红蛋白90g/L,红细胞3.2×102L,白细胞3.9×10L,血小板12.1×10/L;乙肝系列为大三阳,总蛋白65g/L,白蛋白30gL,球蛋白30g/L,麝香草酚浊度(+++,硫酸锌浊度8单位。谷草转氨酶90U/L,谷丙转氨酶63U/L,碱性磷酸酶110U/L彩色多普勒示符合肝硬化且有大量腹水。诊断:水臌(肝硬化腹水),治宜温阳健脾,化气利水,佐以活血化瘀。方药:党参30g,白术15g,茯苓30g,猪苓20g,泽泻30g,桂枝8g,川厚朴10g,黄芪30g,当归15g,丹参15g,红花6g,生姜4片,红枣7枚。水煎服每日1剂。

服药6剂后小便增加,腹胀顿减,纳好,大便次数减少。守方不变加鸡内金20g,炒山药20g,又服6剂,诸症已减大半,但仍有少量腹水,效不更方,服药20剂,再次来诊,诸症大减,继服药加鳖甲12g,另嘱用小鲫鱼、小茴香籽、茶叶熬汤服,以增加蛋白。2个月后来院复查,病已近愈,恢复工作。

吴某,男,41岁,1999年6月20日来诊。自述乙肝病史10年余,1998年11月被诊为肝硬化伴少量腹水,在当地医院治疗后好转。半月前劳累后出现腹渐大胀满,下肢浮肿,纳差腹胀,右胁部刺痛,面色漆黑,神疲倦怠,小便色黄量少大便先干后溏,脉缓,舌胖有齿痕,舌暗有瘀点,苔腻根稍黄。肝功能:总胆红素54.2μmol/L,谷丙转氨酶315U/L,白蛋白35gL,球蛋白33g/LB超提示:肝硬化,脾大伴少量腹水。予五苓散治疗,10日后诸症开始缓解,至2疗程结束,患者诸症皆消,肝功能恢复正常,白蛋白42gL,球蛋白29g/L.B超提示:轻度肝硬化,脾脏正常,无腹水,随访1年未复发365.某男,78岁,农民,2003年10月1日就诊。患慢性肝炎25年,2003年春经CT检查确诊为晚期肝硬化腹水。曾在某医院治疗1个多月,病情没有好转,腹水加大。求中医诊治。诊见舌苔白腻或白厚,舌质淡偏胖,脉浮。证属运失健,气化不行,水湿停滞。予五苓散加减:白术、泽泻、猪苓、茯苓、桂枝、郁金各10g,大腹皮12g,阿胶16g,鳖甲18g.6剂后,腹水开始逐渐消减后用柴胡疏肝汤加减用药20剂,腹水进一步消退。改用八珍汤去生地、川芎、甘草,加苍术、藿香、香附、焦山楂、川子生牡蛎泽兰、鸟药、佛手、青皮、枳壳、王不留行各10g,炙鳖甲18g,红枣2枚用药20剂后腹水消失,2004年1月5日,经县人民医院检查,乙肝5项指标正常,肝功能恢复正常,B超示肝脏无器质性病变。43按:五苓散系仲景方,源自《伤寒论》,功能利水化气,健脾祛湿。本方所治范围虽广,但无非与水湿停滞有关。水湿停滞根源不外脾运失健和气化不行两端,用泽泻、茯苓、猪苓利水渗湿,白术理脾祛湿,桂枝以温命门之火,一助膀胱气化,一助脾气蒸腾,从而使水液升降顺畅,自无停聚。运脾治湿,化气行水,机体之水湿去,而腹水之症自除。

6.患者,女,64岁,初诊:腹胀、腹水、下肢水肿,口千渴。

恶心少食,小便短少。苔黄腻,脉滑化验:总胆红素24molL_,麝香草酚浊度11U/L,谷丙转氨酶160U/L,HBAg(+),总蛋白59g/L,白蛋白21g/L,球蛋白28g/L,AG:0.7/1诊断:肝硬化腹水。拟方:茯苓20g,白术10g,木瓜12g,木香15g,草豆蔻10g,大腹皮15g,厚朴12g,猪苓20g,泽泻20,半夏12g,柴胡10g,藿香15g,黄连15g,郁金15g,甲15g,白花蛇舌草20g,甘草10g,5剂,水煎服。复诊,恶心减轻,口不干,腹胀稍减,小便量多,苔黄腻减轻,继上方加三棱12g、莪术2g,10剂,水煎服,三诊:腹胀大减。上方继服60余剂,患者恢复健康。

按:肝硬化腹水之证,是气滞、血瘀、水停。“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脾健则肝愈,实脾饮合五苓散加减是健脾理气利水之剂,而气理则血调,使气血水正常循环和运行,而“肝硬化腹水”之气滞血瘀水停焉有不愈哉。

7.刘某,男,24岁,工人。因腹部胀大如鼓两月余于1997年5月16日就诊。症见:腹胀如鼓,食后尤甚,神疲乏力,纳少,尿少,双下肢肿,大便正常,舌偏淡暗,苔白腻,脉弦细。查体:神清,轻度贫血外观,未见肝掌、蜘蛛痣,腹壁静脉不怒张,腹部稍隆起,腹部叩诊移动性浊音(+),肝脏肋下未触及,脾脏左肋下触及约二指,质软,无触痛,双下肢压之轻度凹陷。肝功能示:白蛋白41g/L,球蛋白31g/L,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均正常。辨证为肝郁脾虚血瘀。治以舒肝健脾利水,化瘀软坚。处方:柴胡10g,猪苓15g,茯苓30g,炒白术15g,桂枝10g,丹参30g,赤芍15g,三七3g,鳖甲10g,术10g,生黄芪15g,生山楂20g,服方后症状渐减,尿量由每日800ml增至2200ml左右,治疗2个月后诸症消失,B超复查示腹水消失,脾脏回缩至左胁下3.2c,肝功能正常。以上方去生山楂,加党参15g,再服2个月,病情一直稳定,至今未发。58.许某,男,35岁,农民,2003年4月29日初诊。诉腹部胀大,下肢凹陷性水肿2月,加重3天。经服利尿药,肿消,但反复发,伴食少,乏力,小便少,舌暗淡,苔白,脉沉细。患乙肝病史3年。实验室检查:尿蛋白(+),尿胆原(+)B超示:弥漫性肝损伤;肝脾肿大;胆囊壁毛糙;小息肉。脉症合参,证属肝郁虚,气滞水停。治以健脾利湿,化气行水。方用五苓散加味。方药:茯苓15g,泽泻20g,白术15g,桂枝10g,猪苓15g,黄芪30g,白茅根30g,木香10g,砂仁10g,大腹皮20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周,水肿大减,尿常规阴性。上方加减共进10剂,症状消除。

按:毒邪人侵,阻滞经脉,肝郁脾虚,脾虚生湿,气机升降失调,气、血、水互为因果。《金匮要略》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用五苓散健脾利湿,木香、砂仁行气,有助于脾功能强健,健脾利湿以治本。加大腹皮行气除胀以利水;黄芪利水消肿,配合白茅根入膀胱利水,作用更强,使邪有去路以治标,标本兼顾,切中病机,故能显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