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可能没想过,慢性病居然靠食物就吃好了

 图书馆收藏文库 2021-11-08

前些天朋友小张请吃饭,点完菜她叹了口气说,她自以为平时还挺注重饮食均衡,肉吃得也不多,然而一家三口都是胖子。上个月去体检,拿到体检报告后发现一如既往的贫血,同时空腹血糖还偏高。同样,她的家人也有各种问题,她老公患痛风,时不时发作,儿子身高偏矮、贫血……她对这些问题无比头疼。

其实不光是小张,可能大部分人都面临家庭成员有或多或少的慢性病问题。你可能无法想象,现在我国超重肥胖的成年居民已达到50%以上!我国每年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85%以上!而这一切竟然都是吃出来的!

北京安贞医院临床营养科医生夏萌,在《你是你吃出来的》一书中指出:现在的你是过去每一餐的积累;未来的你能够拥有什么样的健康状态,由从今往后的每一餐决定。书中列举了大量案例,尤其针对很多种慢性病人群给出了具体病例和解决方案,让有体重超标、高血压、贫血等慢性病困扰的人能迅速找到根源,通过调整饮食恢复正常,治标更治本。

一、为什么你会吃出慢性病?

在学习怎么吃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我国居民现阶段饮食状况:

1.中国传统饮食过于注重主食

主食,即碳水化合物类食物,为人体提供能量。中国是农业大国,祖祖辈辈以体力劳动为主,所以中国人特别喜欢主食。但现代很多人已不再从事体力劳动,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过剩的能量就会变为脂肪,堆在腰腹。

另外关于主食很多人还存在认知误区。不少人认为米面包子馒头这些才是主食。其实含淀粉量较高的食物,也应该算作主食,比如粉丝、米皮、土豆、山药和一些淀粉制成的点心等

2.肉蛋奶类普遍吃得太少

皮肤、肌肉、骨骼等部位的细胞主要成分是磷脂、蛋白质和胆固醇,这些原料必须从肉蛋奶中摄取。很多人觉得吃肉会变胖,或者觉得肉有各种安全问题,就少吃肉或者不吃肉,这样细胞修复或骨骼生长就得不到足够的原材料,导致受损的身体器官无法复原、中国人身高普遍偏矮。

3.谈油色变

说到油,大家都很激动,油里都是脂肪,要少吃!尤其是饱和脂肪酸不能吃,脂肪吃多了容易得心脑血管病!这个观点其实来源于《美国居民膳食指南》,美国人的饮食中脂肪占了总能量的34%左右,摄入饱和脂肪酸太多,因此才提出要减少饱和脂肪酸。咱们中国以粮食蔬菜为主,油不至于摄入过多,大家应该更关注油的质量。

4.误解了蔬菜

其实很多人搞不清什么才是蔬菜。不信你回答一下以下问题:

炒土豆丝是蔬菜吗?

腌白菜是蔬菜吗?

水煮花生是蔬菜吗?

炒豌豆是蔬菜吗?

答案是:都不是。

是不是很震惊?它们明明都是植物啊!

我们挨个来看:土豆,淀粉含量很高,妥妥的主食;腌制的菜,盐和亚硝酸盐都比较多,不算新鲜蔬菜;花生,不管煮了还是炒了,都是坚果;豌豆,隐藏的主食。因为你对蔬菜不够了解,所以每天的蔬菜你很可能没吃够。

该吃的没吃够,不该吃太多的吃过量,慢性病就找上门来了。那么,我们要怎么吃才能远离慢性病呢?

二、如何吃才能远离慢性病

那么到底该怎么吃?书中根据我国居民现阶段饮食状况给出了具体建议:

1.主食的量要控制好

正常人每天从碳水化合物等到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55%-65%。作者根据多年临床工作经验认为,如果想让身体保持更好的健康状况,碳水化合物取其范围低值。

一个成人脑力劳动者每天需要约200-300克粮食,体力劳动者和长身体的儿童可以多些,老人则要少些。

跟小张吃饭时她点的菜是:猪肉炖粉条、干锅千叶豆腐、酸菜粉、松仁玉米。一眼看过去,主食类的食物太多了。她和老公都是北方人,每天离不开馒头面条,加上他们平时爱吃粉条土豆红薯等,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很容易就严重超标。所以,她一家三口肥胖的根源就在这。小张一家需要大量减少主食的摄入,体重超标的问题几个月之内就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

2.各种肉蛋奶都要吃

动物类食物氨基酸的比例与人体自身需要的氨基酸比例接近,比例越接近,利用率就越高,而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每种肉食都有自己的营养优势,所以每种肉要轮换着来吃。

蛋白质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10%~15%,尽量取其范围高值。在每天的饮食中,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应各占一半。一个脑力劳动的成年男子每天大约需要吃150克瘦肉、一个鸡蛋和200毫升牛奶,才能满足身体对动物蛋白的需要。

像小张一家,一星期吃两三次肉,结果女人孩子都贫血,孩子个头还偏矮。不吃肉,血红蛋白和铁哪里来?骨骼发育的原材料哪里来?小张一家的餐桌上应该每天都安排肉类,尤其要多一些红肉、肝脏、鸭血,每天还要安排蛋和奶,这样大人小孩贫血的状况都会逐渐好转,孩子长高立竿见影,还能预防大人骨质疏松。

3.油的质量要重视

脂类是脂溶性维生素的载体,脂溶性维生素只有在有油脂的环境下才能被吸收。有些脂类还是人体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脂类食物中主要包含这三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主要来源于动物油、椰子油、棕榈油;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来源于茶籽油、橄榄油;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来源于玉米油、花生油、大豆油和海洋鱼类。

脂类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20%~30%,同样尽量取其范围高值。营养学家推荐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是3:4:3。你要是懒得去查找每种食物的成分表,就记住每天吃的脂类中动物占一半,植物占一半。植物脂肪又有两个来源,一是坚果,二是植物油。植物油取一半茶籽油、一半玉米油,混一混就好啦。

小张告诉我,炒菜的油她家一成不变的一直用玉米油。从营养方面来看是不够的。再买一桶茶籽油,两种油各取一半混合起来用就好。同时,每天早餐安排一把坚果。油吃好了,维生素才不容易缺乏,包括帮助孩子长个子的维生素D。

4.认清什么才是蔬菜

认清蔬菜,主要是区分出淀粉含量高的植物,这样才能避免摄入过多主食。每人每天应该吃1斤左右蔬菜,其中深色蔬菜占一半。尽可能的各种蔬菜都要吃一点。薯类、山药、莲藕、豆类等则要归入主食行列。

在小张家的餐桌上,经常是这样的菜品组合:炒土豆丝,荷兰豆炒藕片,砂锅豆腐,鱼头粉丝汤。她自称大多吃素没吃很多肉,实际摄入了过量碳水化合物,吃素≠吃蔬菜。而且豆类食物摄入过多会对肾脏造成负担,造成尿酸高,从而引发了她老公的痛风。小张一家要多补充些深色蔬菜,减少豆类和豆制品的摄入,一方面体重会得到控制,小张老公的痛风也会从根源上得到缓解。

在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日益高发的今天,饮食不仅是养生的问题,更是一个防病治病的方法。希望大家能重新审视自己的饮食习惯,走出认知误区,科学饮食,吃出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