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著名抗日英烈:襄汾西徐村徐积璋将军

 东敬后学汲古录 2021-11-08

在近代报纸数据库搜襄陵,多是有关作战的消息,忽然跳出一个,细看是一篇悼念文:《吊徐旅长耀堂将军》,追忆的对象是襄陵人,一看名字徐积璋,很陌生,遂百度了一下,看到不少介绍,原来是我县南辛店乡西徐村人。

1985年的《襄汾文史资料 第1辑 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纪念专辑》有《徐积璋将军传略》,《襄汾县志》也有小传,只是名字的璋作章了。2015年8月,民政部公布了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徐积璋将军名列其中。

          2015年民政部优抚安置局编       

         《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

这些文字都是履历的基本介绍,不如徐将军殉国后他的同学所写的这篇回忆文章更形象。这篇八十余年前的文中写到徐将军当年飞行演习时大难不死的故事,更是不为人知。对于我们家乡的人们,尤其是学生来说,这篇文章是个很好的爱国主义文本,故特意整理出来,以寄铭记历史、缅怀英烈之情。

                       图自网间

《西北文化日报》1938年12月15日第2版 

西北文化日报:1931年创刊于西安。初为国民党陕西省党务指导委员会机关报,后杨虎城接管该报,改组为西安绥靖公署和陕西省政府机关报。该报首先刊登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发动“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抗日。抗战爆发后由官办改为民营,但仍积极宣传抗日救亡,支持群众和青年学生的爱国运动。国民党陕西省党部接管并控制该报后,该报主要采用国民党中央通讯社的稿件,完全成为国民党陕西当局的宣传工具。
吊徐旅长耀堂将军
作者:季农
【本报特稿】《吊徐旅长耀堂将军》一文系季农先生所作,先生与徐将军有同窗之雅,对徐将军平生知之最详。这篇文章不仅是季农先生对徐将军表示个人之哀悼,而且在表彰忠烈、提高士气民风、坚定抗战意志。
——编者

今晨展开文化日报一看,在晋南战况消息中,载得有这样一条大字:“保卫稷王山战斗 徐旅长为国殉职”。一见标题,便觉有些诧异。再看内容,知道我的同窗老友徐耀堂果然在“以寡御众”“亲冒矢石”的情形下为国牺牲了。虽然在民族生存战争中,我们同志同胞的战死是用不着什么叹息,并且正合着我们平时期许的“死在抗日是善终”的志愿;虽然在目前稷山闻喜间的战斗,对于敌人打通新绛(原文作禺,当从下文作门公路、准备渡河的企图上存在着重大的战斗意义,而他的牺牲也就有重大的价值;然而在后死者的我们,总不免有几分悽切之感啊!


          《西北文化日报》

       1938年12月13日第1版 

按电文当是十二月四日殉难,县志所记实为农历月日。

     徐君,名积璋,子耀堂,山西襄陵人。民国二十一年,以中校团副的资格,由太原绥署保送陆军大学,考入十一期肄业。他在教室的座位,在我前一排。他的寄宿所——南京丹凤街,与我临近,所以我们比较熟识而相知。尤其在谈到救亡问题时,他那种激昂慷慨的情绪,是使我暗中非常佩服的!他的性情很沉默而诚笃,由他的眉宇和动态间,看得出他是一个沉毅果敢的人。他很勤学,常是晚眠早起,所以他的造诣很深。他早已认清了要和残暴的敌人拼命这种以战止战的技能——军事学是不能放松的。
在二十三年的秋季,我们到杭州航空学校实施队副勤务。在某一天的飞行侦查和技术表演的课程里,他几乎为学业而殉难了。当他已坐上飞机,飞到四千公尺空中的时候,飞行教官突然叫他“紧带子”——落下伞的保险带。他在变化了的引擎声音中,紧带子听成“解带子。他以为是飞机出事,教官向他发出了警报。他在紧张的情绪下把带子一松,谁知教官正在表演他的拿手好戏——翻跟斗。这一下,他离开飞机了,在飘渺的空中,急急的下降了。在离地将近三百公尺的时候,赖他的镇静,把落下伞的红色保险扣拉开了。在钱塘江边,一个周围绕着树林的农家院落里,他和天神一般地突然降落了。教官在(原文作架)着飞机四处寻找之后,带着失望的颜色回到机场,同学们都惊惶了——以为他总是凶多吉少。谁知在三小时后,他在一辆卡车的护送下回来了,大家都以惊奇愉快之色欢迎着他,并且祝福他说“大难不死,必有大成!”
二十四年,他毕业了,我知道他已回到晋绥军从事抗战的准备工作了。随着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我逐渐由河北战场转移到山西战场。今年三月,随着晋南局势的变化,我们改取了游击战争。这时候,我们的战线接近了,我知道他在---(原文缺)师任教导第二团的少将团长,而且他师和我师正在保卫乡宁吉县根据地的同一任务上,担任着同一方面的战斗——对付新绛稷山禹门诸方来攻之敌,我们在情报和指挥上,需要紧密合作。在相距几十里的电线上,我和他通了一次电话,进攻的敌人被我们拒止了。(这时候,他的部队正由学兵团和决死队编成,从未上过火线,他支持这个战斗是煞费苦心的)然而北面的战况起了变化,我们在正打得起劲的时候,不得不分手了。以后,我们部队从晋西调到晋南,参加五月的侯马大攻围。这时候,我带了一团人在浍河北岸向敌人作背水的进攻。这时候,也正盼着他们也来合作歼敌,然而因为任务不同,这种希望是幻灭了。以后,直到现在,才知道他经过“三官峪口、梁家坪、夏县、鸡公山诸役,以战功升任旅长”了。然而,一般同学所期待着他的“大成”,也就这样告一结束了!
他不死于飞行演习,而死于抗战年余的旅长任中,训练就许多抗日健儿,消灭了许多凶残敌寇;由他的英勇战绩,树立了数百万抗战军人的楷模;由他的壮烈牺牲,激动了四万万五千万黄帝子孙的义愤。他的牺牲,是更有代价的!希望我们后死的同学同胞和一切同志同胞都踏着他的“忠勇报国”的路线前进!坚持抗战到底!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中国不亡,徐将军之精神亦不死!
二七、一二、一三,于西安旅次

文章作者季农先生,未查到更多信息,季农可能是字或号。还望熟悉党史、抗日史的朋友帮忙确定。

《山西日报》曾刊文《将士之间三代人的情缘》讲述徐积璋将军的勤务兵范福田之子寻找徐氏后人的故事。
http://roll.sohu.com/20150812/n418648753.shtml
据文中介绍,徐积璋之孙徐建刚在县医院工作,希望认识的朋友转给目前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徐大夫。向英烈先贤致敬!向医护人员致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