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助力赵城金藏雕版刻印的襄汾高僧慈云

 东敬后学汲古录 2021-11-08

      赵城金藏即1936年于山西赵城县今洪洞县广胜寺发现的金代刻印版大藏经,通称为金藏或赵城藏。

  网上资料介绍:这部始雕于金熙宗皇统八年(公元1148年)、刻成于金世宗大定十八年(公元1178年)的木板大藏经,凡682帙,近7000卷,6000多万字,是我国第一部木板汉文佛教大典,即宋太祖赵匡胤依据唐代智升编撰的《开元释教录》入藏经目为底本,于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在成都所刻印的《开宝藏》之复刻本。因《开宝藏》久佚,《赵城金藏》成为复刻本中的孤本它不仅保存了宋刻官版藏经的面目,还补入了部分辽藏和许多重要著述,被视为国之瑰宝。

最近看到几篇论文,尤其是国图研究员李际宁先生的《山西绛县<雕藏经主重修太阴寺碑>研究》一文,其中除了有录的碑文及阐释外,还谈及有我太平县人参与助印,且有经卷的名称,遂在国图的中华古籍资源库里找了一下。

国图在线资源

    《地藏十轮经》卷一、卷三、卷九题记:绛州太平县吴翼,奉为亡父吴海,特发虔心,谨就天宁寺开雕大藏经板会下,镂雕《地藏十轮经》一部一十卷,追荐亡父吴海,伏愿下辞人世,上往天宫,游内院四十九重,礼菩萨三十二相,然愿保安慈母郭氏,千灾与横祸渐消,福德善涯增长,四恩三友,法界众生,同成佛果者。大金贞元三年(1155)四月二十五日吴翼施。

注释:

1.经板:刻印经文的雕板。 
2.追荐:诵经礼忏,超度死者。
3.内院:佛家谓兜率天有内外二院,内院名善法堂,弥勒菩萨常居此说法。
4.四恩:佛教语。指父母恩、众生恩、国王恩、三宝恩。见《心地观经》。又指父母恩、师长恩、国王恩、施主恩。见《释氏要览》。前者泛指世人当报之恩,后者专指僧徒当报之恩。
5.三友即三有:佛教语。谓三界之生死。一、欲有,欲界之生死;二、色有,色界之生死;三、无色有,无色界之生死。佛教认为三界之生死境界有因有果,故谓之有。

6.法界:佛教语。梵语的意译。通常泛称各种事物的现象及其本质。
7.佛果:佛教认为成佛是持久修行所得之果,故名之为「佛果」。
      这就是我襄汾古人参与助印金藏的史料,更重要的一个发现是——金元时代,襄汾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高僧叫慈云大师,他是太平县尉村人,俗姓王。曾追随金藏雕版刻印发起者实公大师出家,法号慈云,后于绛县的东华山(又名太阴山)重修当地的太阴寺。实公大师圆寂后,慈云助力实公大师的女徒弟崔法珍继续大师的雕版刻印大藏经事业。慈云大师的再传弟子有原属襄陵县湖李村李氏次子,法号行光,行光大师曾为太阴寺住持,于战乱后重修太阴寺。详见绛县太阴寺所存《雕藏经主重修太阴寺碑》文,柴广胜先生主编的《三晋石刻大全·运城市绛县卷》有收录。慈云大师可谓是金元时代太阴寺的开山祖师,所以碑文中述其功德,兼及几代师传历史。

感谢柴广胜先生提供图片

     此碑立于元代1297年,前些年才被发现和整理,碑文的记载改写了赵城金藏的雕版刻印历史,2016年央视《探索发现》节目中曾有专门介绍,里头也提到了慈云大师,不过没有提及他的籍贯。

《探索发现》 20160423 

赵城金藏(下)绛县因缘 

      碑文有2100余字,我们看看和襄汾高僧有关的一些文字。

     (实公大师云游时)届于太平县,有尉村王氏之子,投师出家,亦燃左手,法名慈云,心恬清素,戒节孤高,不栖名闻,好居寂静,时人呼为王菩萨,随从于师。趌至金台天宁寺(运城解州今盐湖区,寺已无存),请师住持。童女(崔法珍)、居士左右辅弼,纠集门徒三千余众,同心戮力,于河、解、隰、吉、平水、绛阳,盛行化缘,起数作院,雕造大藏经板。声震天下,如雷霆,如河汉……

    (实公大师圆寂后)云公(即慈云大师)遵师遗嘱,于新田、翼城、古绛三处,再起作院,补雕藏经板数圆备。云公游于南山,登山四顾,见一胜所,林峦蓊郁,岩壑清奇,东连太行之高峰,西控中条之旷野,北观浍水,南望天台,中有太阴古寺旧时基址,唐朝创建、晋代重修断碑,风雨剥其残文,坏砌榛丛拔其故址。云公于此,步寻丹峤,栖偃白云。芟荆棘而终日无疲,拾瓦砾而长时不倦,重悬佛日,再起梵宫。大金大定二十年(1180),与门人法澍、法满,纠集缁素百余人众,经之营之,法堂佛殿未期而成,厨屋僧廊经年而就。梁妆螮蝀,瓦砌鸳鸯。雕释迦卧佛丈六金身,刊弥陀三士一堂玉像,莲眸月面,绀发天容。于泰和二年(1202),铸鸿钟而待扣,绘彩像以垂祈。更向绛县张上村中构修堂殿,印造藏经……

      癸巳年(1233)前,襄陵县胡李村李三郎二子出家,双桂并耸,长曰了志,礼童女菩萨孙无碍大师;次曰行光,礼华山云公菩萨门人满山主为师。其光敏而好学,冠岁之时,听习经论,绅年之日,性相精通,湛性海之波澜,朗慧天之星象。讲开鼎沸,僧衲云奔,文质彬彬,刚毅木讷。童女菩萨孙空公戒师,见其仪彰慈相,德布仁风,传授菩萨大戒。于戊午年(1258),上赐紫衣显教大师。於戏,华山太阴古寺,兵火已后,殿堂疏漏,楹栋颓隳……是以行智洗心钻仰,礼请光公论师以为住持。公受请已……重修南堂、西舍,创盖北殿、东厨,妆佛绘画,甃堂砌塔,三门修磨,兰房茸蕙,峤甍驾烟……
     碑阴则有周边县一些功德名单,涉及有太平县几个村子寺庙住持名字和襄陵县湖李村功德主名字。

上端有(此字不清,据柴先生推断)所二字
柴先生认为可能是藏放金藏经卷的处所,没有记载佛寺名,仅有村名,几乎和现今村名一样,距今700多年了。除了太平县的还有绛州的几处,太平县的居多,可能和慈云大师是我太平县人有关,以下文字据柴先生整理:

太平縣  

義泉寺 潺公□師,
柴寺 璘公和尚,
東刘 清嵓講主, 
西毛寺 安講主,
姚村寺 諒講主,
相李寺 柔講主,
東張寺 瑋公講主,
張彈院宰,焦彭院主,
西尉寺,侯村院主。 

注释:

  1. 讲主:佛教语。指升座讲经说法的高僧。

  2. 院主:寺院住持。

  3. 义泉寺原属太平县义泉村,今为新绛义泉村,是两县交界地。明成化版《山西通志》记载:广教寺有四,一在太平县东南三十里义泉村,金大定三年建,国初并洪福院入焉。

乾隆版《太平县志》记载有上述几个村的寺庙:柴寺普照寺,西牛广教寺,西毛华严寺,焦彭文殊院,相李洪福院……

碑阴下部为周边各县外护助缘功德姓氏之名,有襄陵县的:
湖李村 李先年 刘文秀
□梁村 王老 段三
      慈云大师《太平县志》未见记录,不知尉村还有无传说。与他同时代的吾村王氏始祖王道源,从异人学道,后于清濂洞杖镢而化,清代的县志一直有录,村里镢爷的传说也一直流传至今。湖李村李三郎二子出家,县志可能也无记载,亦不知还有传说否。年代久远,古书不记,幸有碑刻存世,让我们还可以触摸一下那遥远的历史。这篇碑文内容颇长且复杂,还须仔细研读琢磨。

                                                       东敬后学贾岗生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