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郴州服装学校张老师解惑服装商品、企划、运营的12个盲区

 昵称72471204 2021-11-08

多接触一些商品、企划和运营类的东西,可以将你对服装产品的理解,从一维提升至二维,甚至三维。从对一件衣服的认知,提升到对商品角度的多维度认知,这对于做商业设计的设计师和买手都有实质性帮助。

很多设计师(包括买手)这方面存在盲区,京华服装学校张老师整理了一些资料,选取了最有代表性和实践性的,在这里一并释疑。

1.企划中的品类结构指什么?

一般来讲说的是各品类的种类、数量和占比。

意思是:

打算开发几个品类的商品,具体有哪几个品类,每个品类打算开发多少款,各占多少比例。

2.商品人口中的品类结构策略是什么?

品类结构策略,主要是:确定品类的结构以及品类的定价水平。

结构首先要明确有几个品类,其中哪个品类是主推品类

按照定位理论,一个品牌必须有一个主打的产品或者品类,让别人印象深刻。要主打就意味着要做深。

要做深这个品类,就需要再细分到下一级的品类,或者商品类别,SKU就应该丰富。

品类的商品策略要跟产品标签结合起来。

3. 商品运营最重要的两个维度是什么?

一个是时间的维度,一个是数量的维度。

A,时间维度

在实际的计划过程中,在时间上,需要按照销售波段安排好从商品计划制定,到设计初稿打样,到评审会,订货会,到产品拍摄,大货生产,到上新,到跟进营销时间节点的货品组织货品分析在内的各个环节。

B,数量维度

我们要关注的核心是库存量,下单(补货)量,销售量,这几个数据之间的平衡关系。

比如电商,预测销售量的时候,不能仅仅根据历史销量,还要结合流量增长或下降的情况。在运营层面,流量*转化率就是销售量。

4.商品企划是基于什么来制定的?

消费群体和品牌是制定商品企划的两个基础,是有相关性的两个面。

消费者是基础。

商品企划必须是建立在客户基础之上的。我们对客户的认知最基础的应该是消费力以及喜好(简单理解也可以是年龄段,还可以有更细分的人群维度)。

商品企划的5适原则:

适品:顾客最喜欢的商品;符合商品质量、趋势、便利性(从顾客角度)

适时:顾客最期望的时期

适量:最适当的数量

适地:放在最适当的地方

适价:顾客最能接受的价格

5.电商和实体运营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最主要的区别是:消费场景。

1.

线上通过页面呈现货品,是2D的空间;线下的购物空间是一个3D的空间,氛围的营造需要更丰富的元素。从这个角度看,线下的系列安排的难度是高于线上的。

2.

线上消费者的购物路径无论是搜索还是推荐,消费者的购物场景看到的更多的是单品,要提升客户的购物体验,会更多的以单品为核心来展开系列的安排

线下消费者的购物路径是先走进店铺,看到更多的是一杆货,或者一个区域货品的全局,并不需要一上来就去突出单款。

所以,从体验的角度看,线下的货品展示方式更有体验感,而线上更直接效率更高。

3.

线下的系列组织有一个很大的块面会涉及到陈列的部分。线上的系列组织,更多的是考虑视觉、拍摄、系列页面设计、产品页面设计的部分。

6.什么是商品企划的“左右脑思维”?

左脑思维:

就是跟数据相关的,也就是理性的部分。

右脑思维:

就是感性的部分,是一种基于理性的抽象想法。

7.什么是商品企划中的“标签”?

标签分自然标签和商品标签两种。

自然标签:

比如说我们看到这件衣服,第一会想到的是这是一件什么类型的衣服,是裤子,还是衬衫,这是一种大众认知,是商品自带的属性,我们把它叫做自然属性。

商品标签:

但从商品的角度,更应该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去了解,这个属于什么类型。

8. 运营人的口中的“标签”指什么?

运营标签分为两大类:运营标签、商品生命周期标签。

运营标签是前期就设定的,但是随着售卖结果的反馈(是消费者购买的结果,真正的反映了消费者的喜好)是需要作出变化的。

根据不同的售卖方式,对于运营标签的定义是不同的。

商品生命周期标签也是随着时间而动态变化的结果。

9. 商品企划中的“品类”到底有多重要?

做商品企划的人,肯定会知道品类是决定整盘货结构的关键要素。

1.品类代表了消费者的基本需求。

抛开逛街的因素,普通消费者购物,首先肯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对于网上消费来说,品类是更加关键的要素。消费者都是通过搜索品类关键词,或者通过导购列表来选择商品的。

2.品类决定了你所在的行业、所对应的市场规模。

品类还与市场规模有关。

我们经常会听到怎么一句话:选品很重要。

10. 商品企划中的“品类”到底根据什么定的?

1. 流行趋势

买什么产品,对应选择什么品类,看似消费者决定的,其实不是。

大众的消费取向是跟流行趋势有关系的。比如,几年前我们做阔腿裤这个品类,卖的很好,但是流行趋势转了,流行紧身裤了,此消彼长,阔腿裤的需求就会少了。

除非是刚需的品类,否则消费者是跟着流行趋势走的。

2. 品牌认知

对服装品牌来讲,企业选择品类并非随心所欲。品牌企业有原有的客户沉淀,还有消费者对品类的认知,所以品类结构是有历史沉淀的

从《定位》理论来说,一个品牌必须有一个相对强势的品类,这样才能让消费者记忆深刻。有些走的极端的品牌,甚至只做单一的品类,比如一些只做牛仔裤的品牌。

3. 擅长优势

如果服装公司是有生长线的,那怎么规划品类,还要考虑设计和制造优势是哪一块。

要拓展一个新品类,从研发设计到供应链管理到成本管控,都是一个全新的东西。所以选择自己擅长的品类很重要。

综上,定品类的原则是,如果要打造一个新品牌,就需要去做市场调研和流行趋势的分析,去选择一个品类。如果是有沉淀的品牌,历史数据的分析结合流行趋势可能更有价值。

11.怎么细分广义上的“品类”?

随着电商运营的加入,原来意义上的“品类”,加入了更多广义上的分类,可以灵活运用。比如以下的细分方式:

1. 根据商品的款式来细分。

2. 根据功能来细分。

3. 根据穿着场景细分。

4. 根据消费趋势来细分。

5. 根据人设来细分。

6. 根据特点属性来细分。

这里的视角只有一个,就是消费者的认知和习惯。可以是商品自然带有的属性,也可以是商家根据消费者的喜好自己设定的属性

同时,属性在设定是并不一定是一维的关系,而有可能是多维的关系。

12.商品的核心到底是什么?

有的人会说商品的核心是数量,也有人说是营业额。

其实商品的核心,既不是数量也不是营业额,核心应该是利润

所谓的利润我们应该是动态的去理解,利润=周转率*毛利率。所以我们在制定商品策略的时候必须要关注品类,关注价格

所谓好卖的货是有利润的卖。在利和量上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同学们,现在对服装商品、企划、运营还有其它什么疑惑吗?邵阳京华服装学校张老师欢迎你们的提问,同时祝愿全体京华学子均能做时尚达人,投入到广袤的服装行业去纵横驰骋而从此奔向美好的财富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