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堂实录|《松鼠》

 冯栎钧是老师 2021-11-08
执教:王林波
记录、点评:冯栎钧

必须要先称赞一下,林波老师的课越上越好了。整节课娓娓道来,把说明文都上成了一首诗。能给人美的享受。

这节课我也执教过,看了他的教学过程,给了我很多启发。比如,从猜谜语“鼠”,区别“松鼠”与“老鼠”,点拨小朋友要仔细观察;用词语给小朋友搭建支架,让大家明白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松鼠”的;最值得学习的是教学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拟人化的写法,让学生去发现,去实践,很有效果。

我的设计和他的很不一样,我主要是从篇章结构上来教会孩子们思考,说明文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文体。在分析课文结构的时候,小朋友借助学习单自主思考,再将这样的结构拓展运用,写的时候感觉效果还不错。

看了他的设计之后,我觉得自己的教学还有可以优化的地方,挺好玩儿的。



一、猜谜,从“鼠”的字形入课


师:同学们,今天上课前,我们先来猜一则谜语

生:松鼠

师:你确定吗?有没有不一样的答案?

生:老鼠

师:到底是松鼠还是老鼠?你见过松鼠吗?它的尾巴是怎样的?

生:细的。长的。

师:细的?我们猜的时候,一定要抓住重要信息。这样的猜测,才有意思。这个字就是鼠。这个字和图片特别——

生:像。

师:这个就像是头,这个像什么?

生:腿。

师:这个呢?

生:尾巴。

师:再读一次——

生:鼠。

师:你看老鼠和松鼠很不一样,这个很可爱,这个很想打它。没见过的,见过假的的,今天我们来见一个真的。

师出示图片

师:可爱吧?有没有想说一句话?

生:好可爱

师:尾巴,可不是又细又长的样子。读一句话

生读: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一一一一


二、自读课文,关注课文的信息


1.自读课文,初步了解

师:边读边留意,课文介绍了哪些松鼠的信息。

生自由朗读勾画,看看作者介绍了哪些信息。

师:特别表扬,很会学习,边读边勾画重要的句子,有的小朋友在等的过程中学习了第二遍。眼睛看前方。这些词会不会读

2.检查生字词的朗读

出示:面容清秀、身体矫健、尾巴翘起、四肢轻快

歇凉、追逐、奔跑、玩耍

警觉、敏捷、塞满、扒开

师:你觉得自己读不好的可以再读一读

生自由读。

3.梳理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的。

师:你有没有发现,这是写的松鼠的五个方面。我写一个——活动,你觉得该读那个

生:歇凉、追逐、奔跑、玩耍

师:特别好,是不是就是介绍了松鼠的活动。我再写一个——外形

生读:面容清秀、身体矫健、尾巴翘起、四肢轻快

师:行为特点

生:警觉、敏捷、塞满、扒开

师:我再写一个——其他习性

生:胎生、换毛、脱落、梳理

师:还有一组,这是写

生:搭窝。

师:你们发现,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松鼠的?

生:外形、活动、行为特点、搭窝、其他特点。

师:你们 在读的过程中一定了解了很多松鼠的习性,我来问,

搭窝是什么材质?窝口朝什么方向?下雨会漏雨吗?

生回答。

师:我们还可以查找资料,松鼠的体长

生读(列数字的方法说明松鼠的特点)

师:你发现他的尾巴

生:特别长,特别大。

师:他的尾巴非常有特点。如果你写会不会写松鼠的尾巴?

生:会。

师:因为太有特点了。作者也写了,那句话在写松鼠的尾巴?

生读

一一一一


三、精读课文,学习写法


1.松鼠的尾巴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师:松鼠的尾巴到底什么样?你有印象了吗?

生:有

师:读这段话要想画面,边读边想画面,自己读。想画面。

生自由朗读。

师:看一看,什么样的画面?

出示TFboy的照片。

师:跟你们想的一样吗?

生大笑。

师:你发现了吗?在作者的眼里,松鼠就是

生:一个人

师:一个人,一个朋友,一个明星。你看,这样的比喻实在是太生动了。再读一读。

生齐读课文

师:我请一位同学再读一读

生读

师:谁想着画面再来读

生读

师:一起来读,不要拖声音。

生齐读

师:当我们把松鼠当作人来介绍的时候,画面感就很强,看课文一二自然段,也在写人,写其他的动物。

2.把松鼠当作人来写

生默读课文。

生: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师:还有,哪个句子写到了其他动物?

生: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

师:这里写到人,这里介绍其他动物。为什么介绍松鼠的时候,还要写到人和飞鸟呢?

生摇头

师:你见过飞鸟吗?

生:见过,天上。

师:四周全是,松鼠熟悉吗?

生:不熟悉

师:作者在介绍的时候,其实是

生:用熟悉的事物介绍不熟悉的事物。

师:你看就是这样的。尤其这句,像人们用手一样。你有没有送过东西往嘴里。是不是一下就命吧了。第一句请一位同学再读一遍

生读

师:就像一个孩子一样。第二句也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生读: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

师:不光是用到熟悉的事物。这里还有一个像,这是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生:对比

生:作比较

生:打比方

师:对了。这就是打比方。课文中还有这样一段话。

师:是不是也很有画面感。来说一说。暑假的夜晚你们都在干嘛呢?

生:玩儿

师:夏天的夜里到院子里玩儿是一件惬意的事情。像什么?

生:像一群在外玩耍的孩子。

师:他们就不像松鼠,就像你们。夏天院子里都是你们。玩耍的,吃东西的,有一个地方特别适合你吃东西?夜市上,有没有特别像你们。能不能用上像,说一说。

生练习松鼠像什么,说话。

师:谁来试试?

生:清朗的夏夜,像孩子们在院子里打闹着……

师:用上打比方的方法,介绍就更清楚了。还有没有小朋友可以说一说。

生再说。与老师的启发很相关。

3.积累语言,拓展练习、运用

师:这篇文章的描写是很生动的,不光做到了像太阳那样的具体,介绍还非常清楚。像这样的句子写得真好,自己读一读,最好积累下来。

师:这篇文章写得如此生动,作者是谁呢?就是这个布封。他用49年写出了36卷《自然史》。今天我们也学到了生动的进行描写。《辞海》中介绍松鼠是用这样的方式,能不能用其中的一两句,清楚介绍的同时,生动的说明一下。用上打比方等方法,生动介绍。

生自己创作。

师:请这个男孩儿读一读?

生朗读自己的作品。(用了品尝)

师:用了一个词,品尝,不错。还有同学写得更好。

生朗读自己的作品。(用了偷懒)

师:最后一个男孩儿。

生朗读自己的作品。(像活泼顽皮的小孩儿,在树上跳来跳去,想猫头鹰一般。在月光照耀下,灰色的毛闪着光)

师:写得特别有画面感。打比方的方法用得特别好。

生朗读自己的作品(撸起袖子自己建巢;只有穷得叮当响的时候,才会抢别人的巢。)

师:希望同学们学会生动描写,后边介绍一种事物的时候能用这样的方法。这节课结束了。留一个作业。


好书推荐:《哲学与幼童

推荐理由:期就想着看看轻松的东西,轻松的和小朋友有关东西。所以了读《哲学与幼童》。这本书怎么说呢?不是理论的,虽然理论上它不是故事书,虽然它推荐了很多故事书,也讲了很多小故事。它给我的启发是,孩子是值得去琢磨的。它适合对琢磨儿童感兴趣的老师、家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