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爆发!水产饲料领域新赛道,万亿产值水产养殖业大升级!

 水产前沿 2021-11-08

----- 广告 -----

----- 广告 -----

全球高度关注碳排放的大背景下,占全球水产总量近70%的中国水产业迎来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

  • 文/ 水产前沿 唐东东

11月8日,中国渔业协会、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广东联鲲集团联合主办的全球首届“碳中和与绿色水产发展论坛(FCNAS)”在广东珠海继续举行。自中国向世界庄严承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双碳”目标作为国家新战略深刻影响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各行各业都开始快速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并推进这一时代大变革。在全球高度关注碳排放的大背景下,占全球水产总量近70%的中国水产业迎来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碳汇渔业”已被验证是一种典型的负碳经济模式,据了解,2018年我国通过海淡水养殖合计从水体移除了350万吨碳,相当于义务造林150万公顷。因此,“双碳”战略的实施必将加快绿色水产的发展步伐。

本次大会得到了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以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亚太水产养殖中心网(NACA)、珠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等单位的支持,由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东水产学会、广州市联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办,丰尚农牧装备有限公司、大北农水产科技集团、Phileo-乐斯福动物营养与健康事业部、江苏长寿集团南山饲料有限公司协办,并得到了“中国-东盟渔业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资金资助。

水产前沿作为战略合作媒体,为大会开通了线上直播,通过微赞、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四大平台累计吸引了近20万人次观摩学习。

上午主题报告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解绶启研究员

碳中和对水产饲料的新要求

中国水产养殖有很多不投饵的产量,相当于移出的水体营养变成了人类的食物蛋白。粗略估算,2020年淡水渔业移出的碳为235万吨,沉积的碳为329万吨。可以说,水产养殖池塘是重要的碳封存贡献者。如何增加养殖业的碳沉积?一是养殖品种的选择,低营养级水产动物可利用植物性饵料,其养殖可加强碳捕获和碳封存;二是养殖短食物链的品种可加快碳沉积;三是加强新的低排放品种选育;四是加强养殖过程的精准管理;五是全程精准的碳足迹信息化管理。

养殖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饲料,在碳中和大背景下,对未来饲料原料将需要重新定义,可循环及再生性原料将是重要的方向。如藻类蛋白的应用,藻工厂可吸收工业废气中的碳,转为水产动物的饵料原料,目前水生所已研制出高蛋白含量的小球藻,在7.5L发酵罐中异养培养时,最高细胞浓度能达到271 g/L。乙醇梭菌也可以把碳排放转变成菌体蛋白,目前已获得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新产品证书。除此之外,饲料企业还可以通过降能耗的加工工艺,更为精准的营养管理,以及减少跨区域的运输等方式,来应对“双碳”的发展。

丰尚农牧装备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 马凤德:

水产饲料加工的低碳绿色发展之路

大豆的国际供应链决定了豆粕供应有极大的碳排放风险,针对替代蛋白的营养、加工性能等方面的研究正成为热点。目前,业内开发了不少新型蛋白源,但高浓度抗营养因子限制了部分新型蛋白源的添加并可能影响动物健康;同时,水产膨化饲料加工中,能否达到稳定的产能、膨胀度及水中稳定性是新型蛋白源应用要面临的实际问题。

对此,丰尚开展了基于酶制剂应用的水产饲料加工工艺及装备研发:1.通过开发新型蛋白源的水产饲料用酶进行预处理,利用在线包被技术保障酶的高效性、功能性、安全性,做到提质增效,为新型蛋白源在水产饲料中的高效节能生产提供保障;2.精准调控膨化技术,满足新型蛋白源不同的加工特性;3.基于粘度在线检测及流变特性,研发自调节智能化膨化机。

简单而言,水产养殖过程的碳排放风险会对水产饲料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饲料加工的技术创新不容忽视。饲料加工过程的碳排放控制可以从能源替代、能量回收、智能化手段等几个方面加强实践。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等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化工厂技术必将为减碳事业强力赋能。

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 胡强教授

藻类碳捕获及在水产养殖绿色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微藻是滤食性/杂食性鱼类(如鲢鱼、鳙鱼、鲫鱼、罗非鱼)的天然饵料,中国每年生产>1100万吨鲢鱼、鳙鱼、鲫鱼、罗非鱼,直接和接间的吃掉>2亿吨藻类。目前而言,藻类生物技术在水产动物营养,养殖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中有巨大的机遇,将助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

近期(2-3年)的研究重点:一是藻类水产动物的营养评价,开口饵料、功能饲料添加剂和高端生物饲料产品开发及技术-经济分析;二是推广养殖水质-营养-动保(=调水)综合管理模式及技术;三是开展水产养殖废水/尾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产业化研发和工程化示范。

中长期目标(5-10年):一是极大提高藻类生物质生产率,降低成本,将微藻作为大宗动物饲料油脂蛋白源;二是建立新型产业化研发模式,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强创新资本、产业资本和经融资本融合;三是建立与政府/行业协会的沟通协作机制,在政策法规上有利于微藻在水产养殖业的应用。预计,未来5-10年内微藻生物质产能可达到50万吨规模,产值100亿元,成就1000亿级水产养殖业产值增量。

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发展战略总监 王轩

无人机对传统农业的升级改造

极飞提供数字化智慧农业生产完整解决方案,具有以下优势:1.体系完整:数字基础设施+智慧精准农机+智慧农业生产操作系,软硬件统分结合,功能涵盖耕种管收全过程;2.架构先进:云、边、端协同,以智慧农机为代表的端适大国小农、精耕细作,云存储+IOT数据层+极飞时空数据库+丰富应用的PaaS/SaaS平台,具有开放性;3.自主研发+先进技术集成:新能源及电控、无人机及飞控、自动驾驶、农业大数据、农业人工智能、农业建模、高频航空感知、SLAM、物联网等。

目前,极飞搭建农业大数据平台和多个应用的平台架构,包括:1.构建农业万物互联体系;2.基于农业生产数字基础设施+农业大脑,成为政府农业新基建的一部分;3.政府农业生产宏观监管及可视化管理工具;4.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农业生产数字新基建;5.农业生产托管服务;6.搭建数字化农机监管/补贴平台;7.搭建数字化的农技应用、推广示范平台。此外,建立了数字化智慧示范农场。

大北农集团常务副总裁、首席科学家 易敢峰博士

双碳时代现代农牧和水产企业的科技创新与系统化服务体系建设

碳达峰和碳中和要求下,对农牧企业的技术要点要求,包括:1.工业化、标准化、智能化、信息化生产体系的全面升级;2.绿色、高效、生态、环保的现代养殖模式(包括种养结合);3.推进精准营养,不断提高养殖生产效率和单位面积投入产出比;4.大力推进高效淡水、海水和水产稻虾等立体养殖模式;5.强化遗传育种,最大程度发挥动物遗传潜力;6.加强生物安全、疾病的预防和健康管理能力;7.加强对养殖环境控制、养殖尾水排放及病污处理能力。

如何构建创新和研发系统?以大北农为例:1.发挥大北农强大的饲料、种猪、养猪体系、疫苗和动保基地区域优势;2.聚焦高档教保母乳猪料等拳头产品和爆品,结合系统防非积累的技术和产品优势,为市场提供全面价值提升和痛点解决方案;3.将猪场设计、生物安全、疾病防控、技能培训、智能管理、远程监控和教育培训、疫苗动保、生态环保技术等作为全面升级的重点;4.强化与全国重点头部院校技术力量与科技资源的全面合作,如种猪繁育体系和精液生产及推广;5.不断提升养殖服务中心的六化六中心建设核心内容,推进最后一公里的技术服务;6.大量感召优秀的技术服务和养殖生产管理人员,加强驻点服务;7.加强远程培训和直播间建设,增强24小时中心服务职能;8.加强与农信互联合作,尤其智能养殖和楼房养猪技术的升级;9.增加对大型农场的金融服务手段和风险管控(包括保险等);10.加强与农业担保公司、金融服务公司、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合作;11.集成和推广大佑吉优秀养猪模式,用案例推进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12.不断完善研发、推广、示范、培训、支持服务体系的数字化建设。

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院长 秦启伟主持本环节

下午主题报告

阿里巴巴盒马鲜生海鲜水产采销专家 刘柳莹

由消费端洞察和引领水产养殖的绿色健康发展

目前,盒马物流配送体系在全国拥有48个多温多功能仓库,其中33个常温和低温仓、11个加工中心和4个海鲜暂养中心,进行多元业态综合布局,拥有新零售、社区店、美食便利店、会员专享门店、普惠版盒区房等。

对盒马用户消费行为进行多维度洞察,发现几个特点:1.温层消费趋势:活鲜涨势可观,冰鲜为潜力温层,冷冻水产品缓慢回暖。2.类目消费趋势:鱼为基础刚需,消费平稳,但各区域的消费关注点不太一致;虾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涨势迅猛;今年属于蟹的丰收年,消费群体在不断增加;贝类缺新缺大,能推广的品类不多,亟需突破。3.地区消费趋势:内陆的增速高于一线城市,内陆相对偏向于消费活鲜产品,而一线城市冻品采购高于内陆,且一线城市对水产品的复购率高于内陆。4.节庆时段对水产品的消费增加。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谢骏研究员

绿色养殖模式:尾水排放治理与碳中和

广东省以全国排位第8的养殖水面生产了全国排位第1的水产品,带来了养殖密度、排放总量的较大压力。我们在广东水产养殖主场区佛山、中山、惠州等地,开展了长时间、大尺度的实地检测,评估了水产养殖产排污情况。依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针对不同养殖类型提出了6大类14种尾水治理模式,已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印发。

其中,一是建设了一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项目场景式示范基地,在“三池二坝一湿地”基础上,集成了土著微生物智能孵化设备。对华南和华中地区典型池塘进行浮游植物鉴定,结合水产养殖经济微藻图谱,筛选出小球藻和栅藻作为尾水处理藻类,研发相应的生物反应器和生长曲线,进行微藻的培养。二是,打造了高位池治理新模式,通过生物絮团技术+三池二坝设施,保护了美丽黄金海湾,还打造出一个新的对虾品牌“吴阳脆虾”。三是,推动了池塘岸基一体化设备尾水处理模式。四是,设计了底泥资源化处理模式。

目前,广东在推动“渔光互补+集装箱(跑道)+尾水治理”的综合方案,将引领碳中和低碳渔业方向,欢迎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共建。

广东海洋大学 鲁义善教授

水产动保与碳中和及食品安全

《2021中国水生动物卫生状况报告》中显示,2020年,我国水产养殖因病害造成的测算经济损失约589亿元,约占水产养殖总产值的5.8%,占渔业总产值的4.4%。但是这个结果跟监测面积、监测养殖品种和监测到的疾病种类有关,实际上因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应该远高于当前测算的数据。

在过往的认知中,很多业者并没有把病防观念全面融入种苗、饲料、环境和管理环节中。实际上,不做好防病工作导致养殖失败后,会增加种苗成本、饲料成本、环境成本,以及由于尾水处理不当或不处理带来的生态风险。因此,养殖业者需要具有全成本思维,要深刻意识到健康才是水产养殖的核心,病害防不住,种苗、饲料、人力、塘租都会血本无归,产出归零,碳中和更无从谈起。

益生菌大规模的使用可能导致耐药基因及病原体转移,并通过养殖动物或地下水环境完成到人类的散播,从而对人类公共健康造成潜在影响。我们对44种市售所谓益生芽孢杆菌进行药敏分析,青霉素抗性高达90.9%;同时,进行9种毒力基因检测,发现大部分是安全的,但有两个产品携带多达8种毒力基因,一个产品携带4种毒力基因。由于毒力基因具有传播性,可能导致益生菌变成致病菌。

嘉吉水产中国区技术总监 冯敏毅

嘉吉水产可持续性发展项目SeaFurther™


嘉吉作为动物营养及农业的领导者,我们应该用对地球产生最低不良影响的方式去生产高质量的饲料。现在,我们越来越多地关注,通过和合作伙伴一起去建立一个低碳足迹的水产品行业,帮助养殖户降低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

我们的目标为:到了2030年,帮助三文鱼养殖户相对于2017年降低30%的碳足迹,将有助于帮助三文鱼行业整体降低20亿公斤的CO2,这等同于每年消除400000辆公路上的汽车排放量。创新是非常关键的,因此我们在三个关键领域进行努力,提出供应商发展计划、原料及生产发展计划、饲料效率和养殖管理发展计划。同时,到了2026年我们也将在GHGs方面降低15%,这将帮助我们达到设定的跟踪目标。

广东联鲲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张松

营养动保高效模式的技术路线、产品开发及实践应用

经过广泛调研,了解到水质恶化是引起鱼虾发病的首要因素,而水质恶化主要源于饲料带来的粪便及排泄物。以对虾养殖为例,对虾只能利用不到30%的饲料中的氮,70%以上排泄到水体中,理论上,投喂5-6天后池塘中的氮就将积累到2 mg/L的危险浓度。

目前,营养层面与动保层面相对脱节、割裂地解决方式,使得对养殖粪便及排泄物的处理效果不够理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此,我们在2019年首次提出了营养动保的概念,指在前端通过饲料综合技术,提高营养物利用,减少废物排放;在后端通过动保产品和技术,将排放物继续分解、转化,直至被鱼虾再利用。可以针对不同养殖品种的营养动保模型进行个性化设计,实现“一鱼一模式一料一动保”的精准养殖。目前,我们推出了加州鲈、黄颡鱼、牛蛙、斑点叉尾鮰、草鱼、罗非鱼、鲤鱼、南美白对虾、河蟹、小龙虾等10个主养品种的营养动保产品方案。

广东联鲲集团有限公司质量总监 何芬主持本环节

部分精彩花絮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