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斯汤加瑜伽基础体位 - 三角和反三角有啥门道?

 玉蝴蝶YOGA 2021-11-09

在阿斯汤加瑜伽的初级序列,三角延展式trikonasana和反三角延展式Parivrtta Trikonasana是站立体位部分的两个基础体位, 这两个体位同时也是很多其他瑜伽练习形式的基础体位。那么撇开热闹,这两个体位我们练习什么呢?也就是从三角和反三角练习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什么呢?首先,我先来普及一个很简单却又被人误会很深的理念:就是一个体位应该练这里哪里,应该收获什么什么..类似这样的问题应该有一个标准答案,其实并没有 - 不仅体位练习的意图和重点因人而异,因为一个人和另外一个人的身体不一样;即便是具体到一个练习者:你自己, 体位也不是一个死的几何造型,而是一个成长着的有生命的活物,这就意味着随着练习者练习的成长,像三角和反三角这样的基础体位也会随着练习而发生变化,也就是一个练习者具体到这两个体位的练习意图和重点也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

图片

但是总会有一些基本的门道,那么就来看看:

髋部的运动性

三角和反三角做为序列顺序排位靠前的基础体位,在练习中 - 特别是一个阿斯汤加瑜伽练习者成长的早期阶段可以被看作一个开始打磨髋部的运动能力的重点体位,通过练习增加髋部的灵活性打开髋关节运动的空间。

髋部很大程度可以被认为是身体和体位的中心,身体的重心就在骨盆的位置,因此髋部就成为身体平衡的中心点。髋部同时也是身体离心运动的中心点 - 上半身,腿,手臂无论向什么方向伸出去,中心点都被锚定在骨盆中间的位置。人的身体的结构就是如此,我们的所有运动其实都从中心放射出去,就像一个海星。

图片


因此打造一个灵活的髋部就变得非常重要,从解剖学来看,髋部周边有各种肌肉:腹肌,臀肌,大腿肌肉.... 这些有可能因为久坐的生活方式变得或者弱化或者僵化。从能量角度来看,前三个脉轮都在髋部内中,并且骨盆是脊柱的根基和能量源泉。我们看了以上的原因就会同意在练习的开始阶段我们需要打造髋部的灵活性;而三角和反三角练习就可以被作为很好的工具来达到这样的目的。

练习者因为身体的特性不一样,所以在练习的时候可能开始时候的“有感觉”的身体部位也不一样,很多比较“硬”的人会主要感觉腘绳肌的限制,而在臀肌,大腿外侧和前侧并没有特别多的感觉;但是随着日积月累的练习练习练习,身体发生了变化,在体位中的体感也会发生变化。这文章不是给大家某种“攻略”而是提供一个点破“窗户纸”的手指,帮助练习者更好地捕捉练习过程中的觉知。经过很长时间的练习,很多人会感觉不到在这两个体位中有任何限制,毕竟是“基础”体位嘛,驾轻就熟地给...但是体位的熟练和轻盈,提供了一个安静的环境来感知自己的身心,开启敏锐的觉知。而三角和反三角的精华都在身体的中心,而不是周边。

当我们一条腿向前,脚趾指向垫子前方做三角式的时候,前腿的髋关节的动作是组合动作外展 外旋 屈曲,而这个时候拉力主要在内收肌,当然你也会感觉腘绳肌有压力,因为髋是屈曲状态嘛。后面的一条腿,髋关节的动作是内收,拉力在外展肌 - 主要是臀中肌和臀小肌。臀中和臀小是稳定髋部的主力,除了辅助在髋部运动的时候维持住骨盆稳定之外,在单腿的神马手抓大脚趾之类的体位中对髋部稳定中有很大的作用。

三角式更多打开的是髋部,反三角则更多关注脊柱的运动性;当然了,我只是搞脑子小聪明分开说,其实任何髋部的练习都会影响脊柱的运动性,反之亦然;这些在身体上都是合一的。当反三角前屈的时候我们从拉腘绳肌发起进入体位,但是从这里我们要把髋部稍微带离身体横截面,让扭转从髋部开始,所以反三角的扭转需要髋部的参与,是从髋部开始扭转沿着脊柱螺旋向上,再从这里开始创造脊柱的长度。

脊柱的灵活性

和以上的意图相关,练习三角和反三角式也提供了一个增加脊柱灵活性的练习工具。我们知道瑜伽的练习不仅仅是修理身体,也是优化神经系统,而脊柱中的脊髓本身就是神经通道 - 瑜伽讲的“气脉” nadi,中脉,左右脉也都是顺着或者是缠绕着脊柱而行;从神经学角度来说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从能量角度来说脊柱是prana身体的主干道;另外脊柱周边还牵扯到很多肌肉-这些肌肉几乎都对我们的呼吸有影响,当脊柱可以灵活的屈伸的时候,这些肌肉也会得到很有效地锻炼。而脊柱的中正和呼吸的控制可以让我们平静神经系统,打开探索内在之门。而不难理解:三角和反三角用来服务脊柱灵活性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了。

根基稳定/体位轻盈

在讲站立前屈的文章(点这里回顾此文),我们讲过了练习基础体位的时候要开发的两种品质:Mula特征-根基稳定的品质和uddiyana特征-自由轻盈的品质,这样的功课其实贯穿在整个站立序列部分的“基础体位”练习之中,通过这样的练习我们可以首先在瑜伽垫上找到既有向下稳稳扎根同时还向上轻盈自由的感觉,打造既努力-又放松的练习品质,并在走下瑜伽垫后带入我们的生活。

稳定的Mula练习特征来自于稳定的根基;三角和反三角的根基首先是双脚,这里有一些练习中的技术问题:就是双脚之间的间距应该怎样,脚的摆放等等,这篇文章不做技术层面的指导 (技术层面的指导,可以参照以前的技术贴:三角反三角),但是鼓励练习者自己参照脊柱是否可以和地板平行的标准来实验和探索适合自己的步长。

在三角中的前侧手抓大脚趾,和反三角中的前侧放在地上的手也构成了体位根基的一部分。在三角中,手抓大脚趾通过手和脚趾之间的对拉力来帮助身体创造脊柱向前,和另外一只手向上的体位的长度;反三角在地上的手帮助体位的扭转。在稳定的根基基础上,上面举起的手要引导体位的长度,就像有了深入土壤的根之后,体位之树要长高一样。

三角式提供了一个感受自由呼吸的很好的机会;但是进入反三角,因为扭转造成胸腔的压力往往会给自由呼吸增加难度,但是不要忘了练习呼吸是练习体位的最重要的内容,基础体位就是打造自由呼吸最好的学校,所以在这两个体位中带着正确的练习意图,把重点放在呼吸的稳定和轻易上就会带来与时俱进的收获。

图片

老Guruji帕它比乔伊斯说:“三角和反三角这两个体位减少腰线部分的脂肪,它们强健髋部和腿。当有因为姿势等问题造成身体的不顺溜,它们可以调整骨骼系统予以修正。另外消化也会得到改善,便秘得到治愈,呼吸困难和呼吸疾病因练习而得到消除。喉咙的问题可以得到预防和改善,神经系统可以随练习得到调整,脊髓得到强化。” (引自Lino Miele的Ashtanga Yoga Book)。希望大家可以体悟到这两个体位的门道,收获Guruji所提到的精华,而不是仅仅练了一个双臂和风车转大磨一样的热闹。

(文章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