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闸北工人新村“老大哥”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时来运转fxkcwv 2021-11-09

前不久,应邀参加蕃瓜弄小学部分师生举行的“行走天目”活动,我来到久别近三十年的蕃瓜弄。

文章图片1

今蕃瓜弄铭牌

文章图片2

今蕃瓜弄小学

文章图片3

今蕃瓜弄小学内景

从天目中路边门走进蕃瓜弄,只见两边平面呈“一字型”和“丁字型”,已经“平改坡”的六层楼工房仍显得高大宽阔,错落有致,左边“蕃瓜园”的老年活动活室和蕃瓜弄居民之家以及蕃瓜弄卫生服站依次咉入眼帘,让我感觉到当今居民小区的时代特色。然而仔细看去,却发现整个蕃瓜弄变旧变脏乱了。透过户户堆满杂物的阳台和已经褪色变形的门框、窗户,以及地上裂缝的地砖和流淌的污水,我感到已经五十多岁的蕃瓜弄似乎又到了一个亟待改造的“十字路”口了。

文章图片4

今蕃瓜弄景之一

文章图片5

今蕃瓜弄景之一

文章图片6

今蕃瓜弄景之一

蕃瓜弄曾经是老闸北名闻遐迩的一个“地标”,它是新上海第一批改造棚户区所建的以工人为主体居民的住宅楼群,也是新上海第一个五层楼房的新村,堪称工人新村中的“老大哥”。据说此后卢湾、杨浦、普陀、静安、南市等区也以蕃瓜弄为样板,相继开始成片拆除棚户简屋,进行工房配套建设。

文章图片7

今蕃瓜弄景之一

文章图片8

今蕃瓜弄景之一

1965年,当57幢煤卫设施齐全的五层楼新工房,错落有致地矗立在沪宁铁路南端和共和新路旱桥西端时,曾引起多少人羡慕和憧憬呵,村内遍植棕榈、月桂、梧桐等树木,将总弄、支弄连成一条绿色的走廊,使整个新村显得既生气勃勃又宁静幽雅。村里有小学、托儿所各1所;村外沿大统路有工商银行、风雷食品店、理发店、沪江新华书店、金沙江浴室……靠天目中路外围是绿化带,中间铺花砖,置石凳,并有滑梯、翘翘板等儿童游乐设施。

文章图片9

1960年代蕃瓜弄景之一

那时我们家在蕃瓜弄对面华盛路、汉中路口的棚户弄堂内,周围几乎没什么商店,因此从小学三、四年级起,我就喜欢到蕃瓜弄边的商店、书店来买零食和小人书;母亲生产组一位叫“国芳”的女同事家就在蕃瓜弄西门右边的五层楼上。母亲曾多次带我到她家玩,她家的阳台正好对着天目中路,能清晰地看到马路上来往的车辆和人流,真的是风景独好。

文章图片10

1980年代的蕃瓜弄天目中路大门

记得1974年的一个夏天午后,我们在老师带领下,参观了保留在新村北边的“十八间草棚”,终于见识了什么叫“滚地龙”。原来“滚地龙”是最简陋的一种“居所”,一张草席卷成半圆形,既不能挡风又鲜能避雨,人只能是就地打铺了,由此我们开始了解蕃瓜弄的前世。

蕃瓜弄位于原闸北区西南部,铁路上海站东侧,占地面积约6.05公顷。1947年因境内产有一特大南瓜,人称“蕃瓜龙”,茎蔓卷曲似龙须,果面瘤状似龙眼,人称“蕃瓜龙”,因视其为吉祥物,人们遂就以其谐音称该聚居地为蕃瓜弄,并沿用至今。

文章图片11

改造前后的蕃瓜弄对比图

然而蕃瓜弄的前身却是形成于19世纪末的姚家宅自然村,至1920年前后随麦根路货车站、闸北水电厂建造,这里已成为闸北西南部繁荣地区的一部分。境内有石库门楼房组成的十七条旧式里弄,还有海昌公所、通和布厂和十几家店铺。

只是好景不长,1937年8月13日后,日军飞机狂轰乱炸整个闸北西南部,姚家宅变成废墟。战后四面八方而来的难民在此用竹杆、芦苇搭建一人高的“滚地龙”栖身。1945年冬,境内有“滚地龙”3800余间,居住2万多穷苦人,成为旧上海最大的贫民窟之一。

文章图片12

1949年前的蕃瓜弄

1949年之后,蕃瓜弄居民开始自行翻建房屋,大多为简棚陋屋。虽然居住环境有所改善,但仍然不尽如人意。从1963年开始,人民政府出资,拆除了这里所有棚户,分三期,建造了57幢五层楼、煤卫设施全的工房,蕃瓜弄一跃成为沪上知名的工人新村之一。

文章图片13

蕃瓜弄历史图片

当年住过“滚地龙”的普通居民,一下子搬进绿树掩映、明亮宽敞的五层楼房,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人们由衷地感叹,新旧社会真的是两重天呵。

文章图片14

1960年代蕃瓜弄景之一

不能否认当时特定的社会民情,使蕃瓜弄的知名度不断上升,以至成为人们新旧社会对比的一个样板。那时候报纸、电台、电影、书籍经常宣传报道蕃瓜弄内的一举一动,我也经常看见蕃瓜弄门前停靠着各种大型客车,不同肤色的人们穿梭在绿树丛中。改造后的蕃瓜弄被确定为外宾访问的上海重点里弄之一,据不完全记载,1972年至1982年间,有近百个国家的1248批、1457人次外宾来此参观,荷兰、法国等国家电影代表团还拍摄了蕃瓜弄的记录片回国放映。

文章图片15

1960年代搬进新房的蕃瓜弄居民

应该说蕃瓜弄的前后巨大变化是真实的,它最终成为当时与曹杨新村比肩的上海工人新村中的“老大哥”也是因缘际会所致。历史就是历史。

文章图片16

1960年代搬进新房的蕃瓜弄居民

山不转水转。当1990年代之后,天目西路以及天目中路以南地区被规划为“不夜城”商务区之后,周围的一切便跨上了快车道。所有的棚户弄堂短时间内就拆迁,100多幢各种高层超高层建筑拨地而起,层峦叠嶂,彻底改变了这里的天际线,蕃瓜弄一下子就显旧、显老了。

虽然在1990之际,通过平改坡,蕃瓜弄的五层楼房加上一层,统统披上了红瓦陂顶,但仍然难掩蕃瓜弄的疲惫与沧桑。由于居民家庭人口增多,居住面积就显得局促,再加上一般都是两家合用一个厨房和卫生间,生活有诸多不便,因此不少居民选择在外买新房,而将老房出租。因此居民成份就变得复杂多样,这使蕃瓜弄也颇有几分“城中村”的味道。

文章图片17

今蕃瓜弄景之一

文章图片18

今蕃瓜弄景之一

2016年,由于上海建设东西向的北横通道,需要拆除靠近南北高架桥的一排楼房。据说很快就签约成功,可见不少居民的内心是盼望早点离开蕃瓜弄的。如今,靠天目中路的楼房又拆除几幢,据说是在建”警署“,这样本来完整的蕃瓜弄小区更显得有点”七零八落、杂乱无章“。面对外面世界天翻地覆的变化,蕃瓜弄是整体拆除重建还是保留改造?这似乎是一个暂时还没有答案的问题。

文章图片19

今蕃瓜弄景之一

文章图片20

今蕃瓜弄景之一

文章图片21

今蕃瓜弄景之一

但不管如何,蕃瓜弄的前世今生总会在历史上留下美好记载,毕竟它曾给许多人带来无比的自豪和荣耀,就连我这个蕃瓜弄外人也在有意无意中分享过。

“十八间草棚”早已湮灭,但是蕃瓜弄前世今生与未来的黑白影像又被重现在新砌的围墙上。虽然蕃瓜弄建筑老化、设施陈旧,但这里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蕃瓜弄”仍是上海知名度较高的地名……相信未来的蕃瓜弄一定会有新的面貌。

文章图片22

蕃瓜弄历史记忆墙

文章图片23

蕃瓜弄周边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