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生挚爱是东坡

 酒醉的欢颜 2021-11-09

1 关于作者

本书作者比尔·波特与陶渊明、苏东坡在内在气质上是一脉相承的。

他们都懂得享受现世生活,享受当下。比尔走累了去按摩,他说他的脚一下就到了天堂。

而在精神世界里,比尔又有一份纯粹。这本书写他拜访故人,与之神游。多次祭拜陶渊明的墓却因其在军事基地内而“寻人不遇”,但他依然祭上书与酒。子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比尔的真诚让整个仪式性行为非常感人。反观我们的祭孔、祭黄帝等仪式,虽然穿戴与举止都严格按照礼制,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尴尬,无它,缺虔敬之心。

2 关于本书

这本书我用一天读完,很轻松、很好的阅读体验,而这一切都源于作者的“举重若轻”。

比尔为了写这本书,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看了大量的资料文献。然后,把这些东西自己消化、吸收。最后,在作品中化于无形,但精神气质却始终贯穿。

这是一种写作功力,也是美国作家很擅长的方式。我们读美国作家彼德·海斯勒的三部曲——《江城》、《寻路中国》、《甲骨文》,也有同样的阅读体验。

好读却不浅薄,这是我们国内作家要学习的地方。

3 关于内容

我对苏东坡的评价:东坡先生是我们喜爱的古代文人的最大公约数。

为什么大家都爱东坡先生?

是因为他的文章好吗?东坡先生的文章确实好,可中国有一句老话: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是他的官当的大吗?其实东坡先生从来就没进入过北宋的权力核心,司马光、王安石那样的权力他从来都没有获得过。

是他的书法好吗?北宋书法四家“苏、黄、米、蔡”,苏的确排名第一,可这仅仅是北宋一朝。而且,即便在北宋,他微扁的字体也被他最喜爱的弟子黄庭坚调侃为“石压蛤蟆”。

是他为人处事好吗?他的侍妾王朝云就曾说过他“一肚子的不合时宜”。

······

那么,为什么人人都爱苏东坡?

我想,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我也只能说说我爱的东坡先生:

我爱他豁达的人生态度。经历人生起起伏伏之后的了悟:“也无风雨也无晴”、“一蓑烟雨任平生”。书中提到一个问题:为什么东坡先生不学陶渊明退隐?在我看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人,整个世界都是他的田园,也都是他修行的道场。

我爱这个有趣的灵魂。“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勇于自嘲的人最有力量,如此,才能笑对人生风雨。

在黄州,他酿酒、炖肉,为我们留下了著名的东坡肉。

在惠州,他修路、筑桥,也没忘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在儋州,就在我们今天站着的这片土地上——当年的“载酒堂”,他讲学授课,海南第一个举人、第一个进士都是东坡先生的弟子。当然,他也没忘了生蚝的美味,一边大块朵颐,一边写信小心叮嘱儿子,千万别告诉别人,免得别人渡海过来和他抢生蚝吃。

就是这样一个可爱的东坡先生,文章又好,人又善良——在他和想至他于死地的政敌章惇发生命运逆转的时候,他还没心没肺地给章惇的儿子回信,叮嘱注意事项,要他照顾好父亲。难怪林语堂读到这封信后大为感动,称其“充满了人道主义的温情”。

因为这样美好的人的存在,千百年后,我在人生的每一个至暗时刻,始终对人性保有信心;在每一个寒冷的夜里,都能被抚慰到。

感谢东坡——此生挚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