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病变大动脉部位不同分为4型∶ 1.头臂动脉型 本型包括无名动脉、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的病变。当无名动脉或颈动脉及椎动脉狭窄或闭塞时,就会出现脑缺血症状,重者并发脑梗死或脑出血。脑缺血的表现为头晕(特别是仰头时)、头痛、晕厥、视力障碍(眼前白茫茫,特别是在阳光下),当起立或行走时视力减退或消失,称之为"视力跛行"。其次可有羞明、复视、黑点、眼球萎缩、瞳孔散大、白内障等。严重者有精神障碍,偏瘫、抽搐、失语、面肌萎缩呈鸟样颜貌,鼻尖溃疡,鼻中隔穿孔,牙齿和头发脱落,耳鸣重听等;当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时,轻者可能在偶然中发现无脉或血压测不出、或血压降低或双上肢血压差>2.6kPa,重者表现上肢缺血症状∶患肢无力容易疲劳,发凉麻木酸痛,苍白或肌肉萎缩,无脉。如果锁骨下动脉近端阻塞,可出现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当患肢活动时,其血流量需增加 50%~100%,由于狭窄部位远端引起虹吸现象,使对侧椎动脉血液返流到狭窄侧椎动脉和锁骨下动脉来满足肢体活动的需要,从而加重脑缺血,产生一过性头晕或晕厥,此型病人当头部急剧改变位置时,约25%病人出现颈动脉窦反射亢进症(晕厥、缓脉、低血压、心律不齐)。 血管杂音∶在颈部两侧或锁骨上窝可以听到收缩期吹风样或连续性血管杂音,其强度并非与病变成正比,严重狭窄时杂音反而减弱,有时一侧颈动脉闭塞或高度狭窄时,由于对侧动脉血流量增加而产生杂音。 2.胸腹主动脉型 本型病变在降主动脉以下,,主要受损动脉段不同,表现各异,常见类型有∶ (1)异型主动脉缩窄 为主动脉峡部狭窄,特点∶ ①上肢高血压症状∶头痛、头胀、头昏、心悸气短等; ②下肢低血压伴下肢供血不足症状,患肢脉搏减弱或消失,酸麻无力或间歇跛行; ③于心底部或背部肩胛间区、腹部剑突下等部位闻及血管杂音; ④侧支循环形成症状∶胸痛或咽下痛,胸部 X线片可见肋骨下缘侵蚀(因肋间动脉扩张所致),食管钡透见食管壁左侧呈两个压迫现象,即主动脉弓及狭窄后扩张的主动脉压迫所致。 (2)肾动脉狭窄 经肾动脉造影和尸检发现本病肾动脉受累者达62%,狭窄部位。 多在单侧或双侧肾动脉起始部,近腹主动脉1/3处,甚至闭塞,当肾动脉狭窄至 50%以上时才会发生高血压症状,四肢血压都显著增高,且为顽固性高血压,舒张压较收缩压增高更明显,脉压差小,自觉视力障碍、头痛、眩晕、心悸气短,重者发生高血压心脏病,左心衰竭、脑出血、肾功能衰竭等。约50%~70%病人的腹部脐上偏左或偏右,脊柱两侧的背部和腰部闻及血管杂音。呈高血压性眼底改变,宇田将眼底改变分为 4 期∶第Ⅰ期视网膜血管扩张期;第Ⅱ期视网膜小血管瘤期;第Ⅲ期视网膜血管吻合期;第Ⅳ期合并症期,瞳孔散大,虹膜萎缩,视网膜脱离,白内障等。 (3)髂动脉狭窄或闭塞 特点是下肢缺血症状,有严重的间歇跛行,跛行部位发生在臀部和大腿,股动脉搏动消失或有血管杂音。 肠系膜上动脉狭窄特点是腹痛,多在饭后半小时脐部疼痛,腹泻,便血。 (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其发生率国外报道为6%~20%,国内为2.2%,多与主动脉弓型或异型主动脉缩窄并存。引起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原因有∶ ①升主动脉扩张引起主动脉瓣环扩大的功能性改变; ②炎症病变波及到主动脉瓣,引起主动脉瓣变形的器质性改变。。 临床特点是主动脉瓣区闻及舒张期吹风样杂音,左室扩大,收缩期血压高,脉压差大,心力衰竭。 3. 肺动脉型 轻者缺少呼吸道症状,重者有活动后气短、阵发性干咳、间断咯血,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或肺动脉闭塞引起肺动脉高压或肺水肿者少见。文献报道合并肺动脉型占50%,报道肺动脉型占8.9%,笔者曾对24例大动脉炎病人做肺动脉灌注显像检查,结果表明肺动脉受累 22例,占91.66%,而且均同时伴有其他部位大动脉受累,故认为本型难以独立存在,往往与其他型混合存在。 警前长百 4.混合型 本型病人血管受累范围广泛,临床表现可同时出现以上各型的症状和体征。早期多为局限性病变,逐步发展为多部位病变。混合型较多见,约占本病的半数以上。 以上临床表现,对机体危害最大的是脑缺血症状及高血压,是导致病情恶化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脉管疏通汤可以调理大动脉炎 ![]() |
|
来自: 昵称64996952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