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检查的目的:测试受试者听觉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听力障碍程度,耳聋的类型,以及病变的位置。 主观测听:观察患者主观判断后作出的反应,如耳语检查、秒表检查、音叉检查、听力计检查等,此法常可因年龄过小、精神心理状态失常等多方面因素而影响正确的测听结论。包括音叉试验,纯音听阈及阈上功能测试,言语测听等。 客观测听:不需要患者对声刺激做出主观判断反应,可以客观地测定听功能情况,其结果较精确可靠,有以下几种: ①通过观察声刺激引起的非条件反射来了解听力(如瞬目、转头、肢体活动等); ②通过建立条件反射或习惯反应来检查听力(如皮肤电阻测听、); ③利用生物物理学方法检查听力(如声阻抗-导纳测听); ④利用神经生物学方法检查听力(如耳蜗电图、听性脑干反应)。
音叉试验是门诊常用的基本听力检查方法之一。
骨导(boneconduction ,BC)
韦伯试验(Weber test,WT):又称骨导偏向试验,系比较两耳骨导听力的强弱。取振动的音叉柄底置于颅面中线,让患者比较哪一侧耳听到的声音较响。 韦伯试验: (=)示无偏向,表示听力正常或两耳听力相等; “ →患耳” 示偏向患耳(或耳聋较重侧),表示该患耳为传导性聋; “→健耳” 示偏向健耳(或耳聋较轻侧),表示该患耳为感音神经性聋。 施瓦巴赫试验(Schwabachtest,ST):又称骨导比较试验,为比较受试者与正常人的骨导听力。 方法:当正常人骨导消失后,立即测受试者同侧骨导听力,再按反向测试。
目前唯一能准确反映听敏度(听力损失程度)的行为测听法。估计听觉损害的程度,对耳聋类型和病变部位作出初步判断。
纯音听阈图结果分析
骨导听力曲线可在1000Hz或2000Hz区呈“V”形下降,称卡哈切迹(Carhart’snotch)。 确定病变部位的纯音测听
同一频率纯音听阈和声导抗镫骨肌声反射阈之间的差值为75db~95db,≤60db为蜗性聋重振;≥100dB为蜗后聋。 双耳交替响度平衡试验(alternatebinaural loudness balance,ABLB)
1.纯音听力计测试法:选1~2个中频纯音作为测试声。测试时先以听阀的声级连续刺激,受试耳能听及1分钟为止。若1分钟之内即已不能听及,则立即提高5dB刺激,直至同一声强连续听满1分钟.正常耳及传导性聋刺激声的声级和听阀之间的差值为0~5dB,耳蜗性聋差值增大,一般为10~25dB,30dB或>30dB属神经性聋。 2.镫骨肌声反射音衰变试验法:镫骨肌声反射测试中,当声反射阈上10dB刺激时,镫骨肌反射性收缩通过声导抗仪记录收缩曲线。正常情况下,镫骨肌反射幅度衰变50%经历的时间一般为10s左右。小于5s,提示衰变现象,是蜗后病变(如听神经瘤)的表现。
电反应测听法是利用现代电子技术记录因声音刺激而在听觉系统诱发的电位变化的方法。能客观评价听觉系统的功能状态。适用于婴幼儿及不能配合检查的成年人的听阈测定、功能性聋与与器质性聋的鉴别、耳蜗及蜗后病变的鉴别、听神经瘤及某些中枢病变的定位诊断。
![]() |
|
来自: 潘生丁 > 《耳鸣,眩晕,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