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丨不可不知的几种听力检查法

 潘生丁 2021-11-09

听力检查的目的:测试受试者听觉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听力障碍程度,耳聋的类型,以及病变的位置。



听力检查的方法:

主观测听:观察患者主观判断后作出的反应,如耳语检查、秒表检查、音叉检查、听力计检查等,此法常可因年龄过小、精神心理状态失常等多方面因素而影响正确的测听结论。包括音叉试验,纯音听阈及阈上功能测试,言语测听等。

客观测听:不需要患者对声刺激做出主观判断反应,可以客观地测定听功能情况,其结果较精确可靠,有以下几种:

①通过观察声刺激引起的非条件反射来了解听力(如瞬目、转头、肢体活动等);

②通过建立条件反射或习惯反应来检查听力(如皮肤电阻测听、);

③利用生物物理学方法检查听力(如声阻抗-导纳测听);

④利用神经生物学方法检查听力(如耳蜗电图、听性脑干反应)。 



如何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
搜索


听觉生理

从耳廓、外耳道、中耳、内耳到听中枢的听觉传导通路上,每个部分都有着特殊的生理意义。

图片



  • 一切能发出声响的器材在一定条件下对特定的对象均可作为听力测试的声源。
  • 鼓声,低频
  • 哨声,1800Hz左右,100-106dB
  • 电视机或收音机


  • 安静环境
  • 5m(或6m)
  • 受检耳朝向测试者,闭目,另一耳手指或棉花堵住。
  • 平静呼气后读词,根据被测试者文化、年龄,选择通俗易懂的词组。
  • 正常值5m(或6m)
  • 不到此数,以实际距离为分子,5(6)为分母,分数值的平方值表示听敏度,以1减此值为听力损失程度。



  • 普通环境中正常听力者能听到距离约1m。
  • 测试者与被测试者背后,双手握拳,其中一手中暗藏手表,让受试者判断声源位置。
  • 表声是高频音(3000-8000Hz),可以比较容易的发现老年性耳聋。

音叉试验是门诊常用的基本听力检查方法之一。

  • 敲击方法:低频敲击膝盖,高频指捏法;敲击叉枝顶端约1/3处。
  • 音叉选用:256、512用来测低频;2048用来测高频。
  • 音叉的放置:叉枝振轴对准外耳道,2cm。

优点 :器械简单,方法易行,初步鉴别耳聋性质,可验证电测听结果的正确性;
缺点 :不能准确判断听力损失程度;
组成:5个C调倍频程频率音叉。


音叉检测方法

气导(airconduction ,AC)
骨导(boneconduction ,BC)

图片



注意事项:

  • 防止“交叉听力”。骨导从颅骨一侧传到对侧损耗不大(约2.5-10dB),如果受试耳感音功能全部消失,而对侧耳感音正常或轻度下降,此时受试耳能测得一定的骨导,而此骨导正是由对侧耳所感受到的,这种听力称为“交叉听力”、“音影听力”。防治方法,加隐蔽。
  • 防止听觉疲劳,高频比低频易疲劳。
  • 检查骨导时压力适中,过重引起痛觉会分散注意力。

  • 气骨导比较试验;
  • 选用256、512Hz;
  • 先测试骨导听力,待听不到音叉声音时,立即测同侧气导听力。

  • AC>BC为阳性( )  ( )为正常或感音神经性聋
  • BC>AC为阴性(-)   (-)为传导性聋
  • AC=BC为(±)         (±)中度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

韦伯试验(Weber test,WT):又称骨导偏向试验,系比较两耳骨导听力的强弱。取振动的音叉柄底置于颅面中线,让患者比较哪一侧耳听到的声音较响。

韦伯试验:

(=)示无偏向,表示听力正常或两耳听力相等;

“ →患耳” 示偏向患耳(或耳聋较重侧),表示该患耳为传导性聋;

“→健耳” 示偏向健耳(或耳聋较轻侧),表示该患耳为感音神经性聋。

图片


施瓦巴赫试验(Schwabachtest,ST):又称骨导比较试验,为比较受试者与正常人的骨导听力。

方法:当正常人骨导消失后,立即测受试者同侧骨导听力,再按反向测试。

  • 受试耳骨导延长以( )表示,为传导性聋;
  • 受试耳骨导缩短以(-)表示,为感音神经性聋;
  • 两者相似以(±)表示,为正常。

图片



目前唯一能准确反映听敏度(听力损失程度)的行为测听法。估计听觉损害的程度,对耳聋类型和病变部位作出初步判断。

  • 气导听阈代表中耳传音功能;
  • 骨导听阈代表内耳功能;

听阈   足以引起听觉的最小声强;
掩蔽(masking process)
平均听阈:将语言频率即500Hz、1000Hz和2000Hz三个频率的听阈相加后除以3。

图片

纯音听阈图结果分析



传导性聋

  • 气导听阈提高骨导正常或接近正常
  • 气骨间距〉10dB
  • 气导听阈提高以低频为主,气骨导差以低频区明显。

图片



感音神经性聋

  • 气骨导一致性下降

图片



混合性聋

  • 气导,骨导听阈皆提高
  • 有气骨导差

图片

骨导听力曲线可在1000Hz或2000Hz区呈“V”形下降,称卡哈切迹(Carhart’snotch)。 

图片

典型卡哈切迹为阈值提高15dB左右 



确定病变部位的纯音测听

  • 感音性神经耳聋:
       感音性聋   蜗性病变
       神经性聋   蜗后听神经病变
  • 包括重振试验、SISI听觉疲劳和病理性适应等;
  • 重振现象(recruitmentphenomenon)耳蜗病变时,声强轻度增加却能引起响度的异常增大,在临床上表现为听觉过敏现象,不能耐受过响的声音。



同一频率纯音听阈和声导抗镫骨肌声反射阈之间的差值为75db~95db,≤60db为蜗性聋重振;≥100dB为蜗后聋。



双耳交替响度平衡试验(alternatebinaural loudness balance,ABLB)

  • 有重振
  • 无重振
  • 减振

图片

  • 听觉疲劳
  • 听觉适应
  • 病理性适应



  • 纯音听力计测试
  • 镫骨肌声反射音衰变试验


音衰变试验

1.纯音听力计测试法:选1~2个中频纯音作为测试声。测试时先以听阀的声级连续刺激,受试耳能听及1分钟为止。若1分钟之内即已不能听及,则立即提高5dB刺激,直至同一声强连续听满1分钟.正常耳及传导性聋刺激声的声级和听阀之间的差值为0~5dB,耳蜗性聋差值增大,一般为10~25dB,30dB或>30dB属神经性聋。

2.镫骨肌声反射音衰变试验法:镫骨肌声反射测试中,当声反射阈上10dB刺激时,镫骨肌反射性收缩通过声导抗仪记录收缩曲线。正常情况下,镫骨肌反射幅度衰变50%经历的时间一般为10s左右。小于5s,提示衰变现象,是蜗后病变(如听神经瘤)的表现。

图片



  • 反映中耳传音系统和脑干听觉通路功能。
  • 阻抗受三种因素影响:质量,劲度(弹性)及摩擦力。

鼓室导抗测量法:通过测量外耳道压力变化的声导抗值,图形为鼓室导抗图(tympanogram)
结果分析:曲线形状,峰压点,振幅,曲线的坡度,光滑度。

图片

  • A型中耳功能正常
  • As型低峰型
  • Ad型高峰型
  • B型平坦型
  • C型鼓室负压型

图片

  • 咽鼓管功能的鼓室导抗图
  • 捏鼻鼓气法或捏鼻吞咽法
  • 鼓膜完整(ETF-I)n鼓膜穿孔(ETF-P)

  • 镫骨肌反射人耳受到足够强度及足够刺激时间的声音时或引起镫骨肌收缩声反射
  • 阈值
  • 用途
      估计听敏度
      响度重振
      反射衰减试验
      识别非器质性聋
      周围性面瘫定位和预后等等

图片


电反应测听法是利用现代电子技术记录因声音刺激而在听觉系统诱发的电位变化的方法。能客观评价听觉系统的功能状态。适用于婴幼儿及不能配合检查的成年人的听阈测定、功能性聋与与器质性聋的鉴别、耳蜗及蜗后病变的鉴别、听神经瘤及某些中枢病变的定位诊断。

  • 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ABR)是利用声刺激诱发潜伏期在10ms以内的脑干电反应,检测听觉系统与脑干功能的客观检查。
  • 40Hz听觉相关电位:40HzAERP

图片

图片



耳声发射(otoacousticemission,OAE)

  • 源于耳蜗并能在外耳记录到的声音信号
  • 反映耳蜗外毛细胞的功能状态
  • 自发性耳声发射SOAE
  • 诱发性耳声发射EOAE
       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
       刺激声频率耳声发射SFOAE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DPOAE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