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题报告】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开放型多元外语教学模式研究

 老胡聊科研 2021-11-09
科研课题
提高课题研究质量,交流课题研究心得,提供课题研究指导,为您课题申报指明方向。
公众号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开放型多元外语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1.研究背景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在线学习(E - learning)、移动学习(M - learning) 以及泛在学习(U - learning environment)使外语教学模式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外语学习呈现信息化、网络化和个性化等多元化的特点。互联网及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

全球化的网络时代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随着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学生随时随地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等)上实现移动学习。互联网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使任何人(Anyone)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可以学习任何信息( Anything)的泛在学习,实现学习自主。这使得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本课题就是研究在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对外语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得更加适应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

2.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综述

2016年7月,全球知名信息技术调研机构Gartner在“新兴科技技术成熟度曲线报告”中指出:中国庞大的互联网消费群会为大数据的发展带来无限前景,在中国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大数据技术将在中国大行其道。大数据已成为各行各业决策的依据,大数据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继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后,教育被认定为与大数据最相关的行业。

在大数据时代我国对教育教育模式的变革研究还处于探索时期,特别是数据挖掘的研究和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发表文章的期刊多属于教育类且偏理论性,技术类的实证研究较少;研究面主要集中于系统构建和个性化学习两个领域 (周庆, 等, 2015),今后还需要加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基于海量数据的云计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于云计算基础理论研究和教育云平台的构建,尤其是基于云计算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建立,能够有效解决我国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扩大优质教学资源的覆盖面,加速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和远程教育的发展(陈晶, 等, 2015)。

3.研究的意义

随着教学管理系统的应用及在线学习系统的激增,教育数据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势头,传统的技术手段显然无法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而大数据技术可以计算和分析教、学、研、用、管等多角度的数据集合,以提取出对学生学习行为和教师教学情况的反馈和建议,从而为改善教学质量做出最合理的决策。

4.研究的概念界定

大数据:大数据包括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越来越成为数据的主要部分。大数据的含义,需要从数据和技术两个层面进行解析,我们这里主要研究教育大数据。随着在线教学的日益普及,在教与学过程中,由学习管理系统和各类移动设备所记录下来的各类海量数据,成为分析教学过程的重要来源。这些数据包括记录学习过程的行为数据,记录学习结果的评价数据,以及学习形成的社会网络关系数据等。由这些数据拓展开来,教育大数据还包含着各类学生个人信息数据、教学管理数据等。可见,教育大数据来自于教育教学的主体和过程。

开放型多元外语教学模式:这里的开放型指的是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从教学形式上采用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教学环境上,实现现实课题和虚拟课堂的相互联结,互为延伸。在教学评价上,考试测评、过程评价和师生互评结合。多元指的是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在教学中使用微课和翻转课堂,大量使用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

5.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在大数据时代研究并探索出开放型的多元化的外语教学模式。

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

1. 大数据时代,网络快速发展和多媒体终端的普及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

2.大数据时代对传统教育教学的冲击和影响。

3.开放型多元化外语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4. 开放型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引入对教育教学的产生的影响。

6.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相关领域研究现状,梳理大数据时代微课程在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中的研究现状,分析不同的微课内容和微课教学方式对学生的不同影响。

2)访谈法。设计访谈问题提纲,深入了解同学们对大数据时代的认识和微课程在专业课教学中对学生知识掌握的影响。

3)问卷调查法,设计相关问题表格,了解并分析不同的学生对大数据时代微课程在专业课教学中的接受和掌握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

4)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教学实践和访谈及问卷调查做出的分析和总结。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分析总结大数据对于促进微课程资源开发建设具有的积极意义。

5)分组实验法

实验对象:一年级学生。一班为实验班,二班为对比班。

变量及变量的控制:

①基本条件:随机编班。两个班的基础条件如学业成绩、思想品德等基本相同。

②实验班采用新的外语教学模式,对比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③同一教师、统一教材、统一教法、统一进度、统一教学环境。

实验结果检测:

①问卷法:按照实验前提出的假设,定向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进行统计。

②考试法:按假设命题,进行统计。

③把两种方法获得的数据,按问题的性质分类,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数据与假设的内在关系,最终得出结论。

④实验班、对比班结果测评分别进行,然后对比分析。

7.研究详细计划

本课题研究沿着“文献调研—理论研究--实践应用--效果分析—反馈改进”的研究思路,结合文献研究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探索出开放性多元外语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第一阶段(2018.5---2018.7):课题研究理论基础的准备阶段,包括课题组的成立,课题研究任务的分工,文献调研及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制定。

第二阶段(2018.8——2018.9):课题研究实施的准备阶段,包括大数据背景下多元外语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用的探索,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设置、实验室教学设备的准备等。

第三阶段(2018.10—2018.12):课题研究实施阶段,包括学生学习小组的成立,团队合作的实现,教学任务的完成,访谈的进行,问卷调查的进行,对上述内容的总结和分析。

第四阶段(2019.1—2019.2):反馈完善阶段,通过对前期的访谈和问卷调查,对大数据背景下开放型多元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和总结。

第五阶段(2019.3-2019.4):课题成果总结阶段,包括收集整理数据,撰写论文、研究报告和结题材料,做好结题准备。

8.研究分工

本课题组成员由具备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的中青年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构成,有计算机专业人员和外语、专业教师共同构成。课题组成员中有多人参与了省、厅、市、区立项的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十五”期间教科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得到了上级部门的支持和认可,为该课题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王松波:45岁,计算机专业,课题组组长,高级讲师,河南省名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郑州市学术技术带头人,主要负责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课题研究报告的书写。

张中华:46岁,副教授,教育教学部门负责人,主要负责教学和课题活动的实施。

李明:40岁,高级讲师,教育教学负责人,主要负责方案设计和教学管理和教学实施。

孙明:38岁,现代教育技术信息中心技术骨干,课题的技术指导。

张燕:44岁,教学资源库建设负责人,主要负责教学课件的制作,修改、上传以及学校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