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题报告】小学三级课态攀升活动的行动研究

 老胡聊科研 2021-11-09
                   
科研课题                    
提高课题研究质量,交流课题研究心得,提供课题研究指导,为您课题申报指明方向。
公众号

2018-ZJKZD-X05-020

《小学三级课态攀升活动的行动研究》开题报告

郑州市惠济区教研室  欢小志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惠济区新建学校不断壮大,越来越多年轻教师加入在编教师队伍,如何助推新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教研室的一项重大任务。

通过调研近年来我区教师的发展情况,我们发现,公开课是我区中小学主要的校本教研活动形式。学校教师评价制度忽略对常态课的评价。正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的“教学相长”,授课教师向同行展示无疑是自己认为可以拿得出手的教学盛宴,而听课教师希望能从对方学得期待的教学秘籍。然而,公开课,注重“公开”二字,并不能真正展现真实性的课堂教学情况。因此,我们呼唤公开课回归常态化、优质化,我们更需要关注“常态课”, 一堂优质的常态课,功夫不仅在课内,更在课堂之外。常态课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也是新课改有效落实的关键所在。因此,要真正把新课改推向深入,学校必须提高普通教师常态课的质量,从常态课中找寻教师成长的轨迹。

基于此,为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促进我区教师专业化快速发展,提升教师课堂教学品质,丰富课堂教学内涵,为建设宜学惠济提供有力支持,惠济区教研室特在本区小学学段实施常态课形势下的三级课态攀升活动。

二、本课题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国内外关于“常态课”的研究有很多,例如针对“如何提高常态课的质量”“如何让常态课走向优质课”等,但是针对区域常态课攀升的举措研究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只有零星分散的研究和论述,适用范围特定,针对性和普遍性都不够强。

常态课客观而合理地存在于现实中,它反映的是教师群体现阶段的专业化水平,不可能因为某种行政力量的干预而短期改变。教学常规是教学中必须遵循的一般要求和规范,对按照某种划分基准所得到的某种类型的课进行研究,建立起这一类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教学常规,就抽象出了这一类课的模型—课型。对常态课教学质量的评估必须采用发展性评价,才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常态课”的教学质量评估——教学活动发展性评价实施的基本途径(林少杰,广州市教育研究院)

教师参与磨课活动基本达到利用平台发帖进行异步协作学习的目标,但是距离“深层”知识建构仍有进步空间。最后从创建评价量规促进异步协作学习,充分发挥坊主与辅导教师的引导作用,提升磨课活动理论和实践的融合度两方面提出建议,为后期磨课活动的开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教师工作坊中促进知识建构的磨课活动研究,邓 伟,熊久明,张 思,丁梦鸽,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1. 研究意义

诸多研究表明,一堂优质的常态课不仅能让学生有所收获(获得知识技能,或者是掌握了规律方法,或者是增进了交流体验,或者是拓展了思维,或者是触动了情感心灵),而且能够提升学生人格、改变人生观、世界观。

优质的常态课堂,是“活动一合作一反思”的课堂,是让每一个生命充满活力的参与式的课堂,是生命灵动的课堂。我们在建立新课堂样态的基础上,探索出“常态课三级课态攀升活动”的一条新路子,旨在促使常态达标课由常态优质课、常态名师课迈进。

因此,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帮助教师树立提高常态课教学效率的意识,促进所有教师将课改新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落实到每一节课上,努力实现常态课教学优质化,从而真正实现以学论教、以学评教、以学促教,不断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因而在我区开展常态课三级课态攀升活动,对促进我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课堂教学品质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课题核心概念

   常态课三级课态分为常态达标课、常态优质课、常态名师课。

常态达标课是指在常态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品质、学生学习行为以及资源利用、课堂文化与氛围达到了常规课堂状态要求的课堂质态。常态优质课是指在常态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品质、学生学习行为以及资源利用、课堂文化与氛围达到了优质课堂状态要求的课堂质态。常态名师课是指在常态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品质、学生学习行为以及资源利用、课堂文化与氛围达到了名师课堂要求的课堂质态。

   制定三级课态,教师进入工作坊学习,通过工作坊一系列教学活动首先达到常态达标课的标准,进而申请优质课,最终达到名师课,达到名师课标准的教师参与跨校送课,平时其他学校教师推门听课,以巩固三级课态成果。

五、研究目标及内容

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完善常态课三级课态的理论基础,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依据。

2.通过对惠济区教师专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教学质量与成因的对比分析,确立教师常态课的重要性,制定教师常态课三级课态攀升方案,探索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促进学校教育品质的提升。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在成立常态课名师工作坊的基础上,形成区域教师专业化成长与评价机制。

研究内容

第一,理论研究。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深入解读和界定“常态课达标课” “常态课优质课” 与“常态课名师课”的内涵与外延,找出实现“常态课三级课态攀升活动”的基本要素与相关关系,完善常态课教师与学生的评价体系。

第二,探索常态课三级课态的区域操作机制。

首先,提出关于推进常态课三级课态攀升活动的指导意见与各个学期常态课三级课态攀升活动的实施方案,以引导和推动全区范围内的三级课态攀升活动有序开展。

其次,组织教研员与学科骨干教师研究制定三级课态的相关标准与要求,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矫正相关标准与要求。通过组织“读书交流活动”、“跨校做课”、“帮扶教师课堂展示活动”“讲述成长的故事等”等活动,探索常态课三级课态攀升的具体举措与机制。

第三,成立常态课三级课态的持续发展机制。

理论学习:工作坊要结合专业发展需求,组织坊内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学习活动。辅导站、局直学校要为工作坊教师读书活动提供书籍和相应的读书环境与时间。

专业研训:教研室根据教师成长需求和专业发展方向,在合适时间组织常态名师课教师到教育发达地区、大专院校进行研修活动,开拓教师视野。

跨校做课:教研室将组织常态名师课教师进行跨校做课活动。活动为双向对接形式。学校可以根据需要邀请坊内名师到本校做课。常态名师课教师也可根据自己成长愿望,申请到区域某个学校做课。

风格创塑: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应成为每一名教师长期追求的目标。常态名师课教师要认真研究自己的教学实践,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追求与教学风格。并要总结出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的创塑历程。优秀者可在全区做教学风格展示课。

课题研究:常态名师课教师要积极进行学科教学研究。要结合自身成长需求来确定课题。可以是教学风格创塑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也可以是学科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还可以是学科教学的延展性实验(绘本教学、亲子阅读、网络朗读、数学阅读,情景对话)。课题立项要与省、市、区课题立项相衔接。要以课题研究实验促进自己专业化成长。

第四,探索常态课三级课态的评价体系

通过一年的活动开展与教师成长的问卷分析,从学校,教师本身,帮扶教师与学生多方面进行评价,最终探索出有利于教师发展与区域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评价体系。

六、主要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与专家合作,将三级课态攀升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将个例研究得出的优化方案与建议,进行教学实践,总结好的操作机制,推广全区。

(2)文献研究法

广泛收集课题相关书籍,文献,同时浏览网络资源,获取相关资料知识,知道课题的研究与理论形成。

(3)调查访谈法

使用具有一定信度的调查问卷,抽取区内教师和学生展开调查,了解优质的常态课对教师以及学生同学的影响,同时找出影响区域教师发展的制约因素,掌握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同时从调查记录中作出深入的理性分析,找教师以及学生访谈,确保问卷实施的准确性。

(4)案例研究法

我们将利用案例研究法对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个案进行研究,以期寻找到具有实效性的常态课三级课态攀升的对策。

(5)经验总结法

根据一年的活动实施情况,收集典型案例,总结出最有效的活动操作方案,最终形成比较科学的、系统的、行之有效的操作机制与评价体系。

  1. 研究基础和条件

(1)硬件设施:课题组申报市级重点课题,惠济区教研室对此大力支持,提供了人力、财力、政策等多方面的有力保障。

(2)制度保障:课题由我区区级名师亲自主持。我们制定了课题研究的管理制度,保障课题的每个成员在时间上、精力上全力参与。课题组建立了良好的课题动作机制,有较严密的课题研究计划,定时定点进行科研活动,责任到人,实行定期经验交流制度,课题各项活动都有具体安排。

(3)能力保障:课题的成员均为我区的一线教师,业务能力出众,主要成员均为惠济区骨干教师及985、211院校毕业优秀青年教师。

欢小志,男,本科学历,中小学高级教师,2015年主持河南省教科规划课题《新兴城区教师专业化成长实践研究》,2017年结题,获良好等级。2013年主编《中小学心理辅导理论与课例(小学卷)》,获河南省教育成果二等奖。

李宋佳,女,研究生学历,中小学二级教师。获得市级优秀论文二等奖。

刘媛,女,研究生学历,中小学二级教师。从教近3年,获得市级优秀论文二等奖。

秦浩,男,中小学二级教师。从教15年,区级优秀教师

  1. 课题组的分工

欢小志:课题组组长,主要负责区域内常态名师提升理论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制定,三级课态攀升教师教学指导研究

李宋佳:负责三级课态名师工作坊坊内磨课教研子课题研究

刘媛:负责区域常态课评价提升教师专业成长子课题研究

秦浩:提高常态课质量实践探索子课题研究

  1. 研究计划

本课题预期研究时间为一年(2018.4——2019.4),总体上分为三个阶段开展研究工作:

第一阶段(2018.3——2018.5)准备、启动阶段  

课题方案的总体设计,课题研究梯队的组件,以教研室该活动总负责人欢老师为主持人的研究组织和管理机构的建立。

(2)有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课题研究人员的培训、国内外文献查阅、教师与学生评价调查问卷的设计,明确研究目标、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

(3)进行全区教师常态课实施的现状调查,针对存在问题,开展常态课三级课态的研究。

第二阶段(2018.6——2019.2)实施阶段

(1)全面开展课题研究,进行具体实验。做好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制定常态课三级课态攀升活动的实施方案,建立常态课三级课态的组织机构。

(2)进行常态达标课、优质课与名师课第一批次考核验收,选拔第一批常态课名师,组成常态课名师学习共同体。常态课名师选取帮扶教师,实现名师一对一帮扶青年教师,提升我区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

(3)举行常态课名师工作坊系列活动,有序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跨校做课”、“帮扶教师课堂展示活动”“讲述成长的故事等”等活动,研究人员做好反馈与记录。

(4)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收集、积累图文素材,进行阶段性研究成果小结。

第三阶段(2019.3——2019.4)总结阶段

(1)开展课题验收工作,举行常态课名师工作坊展示汇报,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

(2)课题组对整个研究中的材料进行总结、整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3)回顾、反思研究过程,完善优化研究成果,邀请试验区、专家到区做课指导,申请“惠济区三级课态攀升活动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结项评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