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长路上,学无止境

 牵着蜗牛狂奔 2022-07-23 发布于河南

参加河南教师成长书院,是我的多年来的愿望。往年,由于种种原因,总是不能成行,而今年总算如愿。

今天下午,看了第13届最具成长力教师的演讲,让我心潮澎湃。想要有所成就,真的需要下一番苦功夫。为期五天的学习,听了李冲锋教授、陈大伟教授关于课题研究的讲座,使我对课题研究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接下来,我想和大家聊聊我的这次学习收获。

由于特殊的经历,走过太多弯路,我想把自己的成长中的失败或者成功的经验写出来,用来帮助更多的朋友。2020年2月,我注册了个人公众号“牵着蜗牛狂奔”,开始专注教师专业成长的引导,我也成立了自己的读书会,义务为青年教师解疑释惑。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位举着火把夜行的人,照亮自己的同时也照亮同行的人。

这两年写作,我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就是缺乏专业理论的支撑,写的文章也显得缺乏深度,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真是雪中送炭。

感悟一:行动起来,等待机会

陈大伟教授的《如何观课议课》,十年前我担任教导主任时就读过。通过这次学习,我有了更深刻认识,课堂中学生的一些反常举动,教育的细节,都可以是我们研究的问题,都应该激发的深度思考。学生为什么把我的话当耳边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这才是我们应该注意的。

课题研究的问题来自哪里?来自教学中遇到的困难,来自学习和研究,来自理性判断。

李冲锋教授讲到的教师成长的四轮驱动:课堂 、教研、写作、阅读。每学期打造一节代表课,三年读100本书,每学期研究一个问题,每天写点文章。这些理论给我们专业成长指明了方向。

以前,我觉得课题研究,只有立项后才能开始。听了李教授的讲解,我明白,先做行动起来,再等机会立项。

感悟二: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永不停步

昨天听课七个小时。有不少问题没有听懂,原因是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匮乏,平时看书很少看一些难度大的专业理论书籍。这几天我还想把直播回放一下,再多看两遍。

回想这些年来,专业期刊方面的阅读的确很少,没有深入研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在学习结束后,我要加强专业期刊的研读。

李冲锋教授说,他的课有的讲过100多遍,还在不断修改。尽管发一篇核心期刊的文章只有200元,但他仍在坚持写。

陈大伟教授2004年用三个月时间,写了一本书《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吴松超老师《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写了10年。从教授身上,我看到了坚持的力量。

感悟三:名师成长之路,需要厚积薄发

余映潮老师给我们讲了《走好自己的名师奋斗之路》。

1.做好名师研究

余老师结合自身经历,讲了自己研究钱梦龙、于漪等名师的情况,研究名师的成长规律、文化底蕴、教学艺术、教学案例、治学方法。摘抄名师的观点名言,点评名师教学案例。

2.提高教学技艺

通过教育实践,建立高层理念。

3.产生教学成果

这个成果指的是写作成果。教师要能写作,爱写作,善写作。

五天来,导师给我们分享的知识盛宴,这将是我们受用一生的精神财富。对于我来说,学习虽然结束,而这只是开始。不论是论文写作还是课题研究,都需要我去摸索尝试,需要实践。只有在战斗中才能学会战斗。成长路上,真的是学无止境。

在此,向各位教授表示衷心感谢,向书院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感谢魏老师和唐老师,感谢组长杨静老师,感谢各位学员朋友,也期待明年我们能有缘相聚。最后,祝大家一切顺利,早日成为省级名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