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行者 2016年1月13日 新课程改革实施10余年来,教育界正在倡导以校本研究、行动研究、叙事研究等理论,实现着学校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管理方式的变革,并且也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经常参加一些教研活动,经常听名师的课和报告,有时我们也常常想:为什么他们会成为名师,而我们大多数教师却做不到呢?笔者认为,名师所从事的工作同我们日常的工作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关键之一,在于他们随时把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与自己的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从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寻找乐趣,坚持进行科学研究,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及时总结和提炼出来,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教育写作与教育研究的关系十分密切,教师只有具备了研究意识,把平时的每一项工作都当作课题来进行研究,才能深化自己的专业发展,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而教育写作则是教育研究成果的总结,如果我们经常进行教育写作,反过来又会促进我们的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与教育写作紧密结合,才能真正提升我们教师的业务素质。 目前在我们的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中,存在着两种片面认识:一种认识是把教育研究仅仅当作课题研究。诚然,我们的学校里为课题研究而研究的现象比较普遍。许多课题在立项之后,学校并没有开展什么实质性地研究,而是安排几个人,准备好过程材料,等到结题时,再撰写几篇论文,编制结题报告,即算完事;另一种认识即是“全民搞研究”,从学校领导到全体教师,从科室人员到后勤人员,人人设立科研课题,人人上交科研成果,这种重视科研工作的态度固然值得肯定,但由于学校的管理机制跟不上,这样轰轰烈烈的研究过后,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并没有提高多少。因此,真正的教育科研应当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立足于教师个人的工作实际,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力争取得研究的实效。教师如何进行教育科学研究,许多专家和学者都提出过很多的建议,也写下了许多这方面的研究专著。笔者认为,教师教育科学研究要取得实效,必须重视做好以下工作: 一、教育科研要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 真正的教育科研必须结合教师日常的教育工作来进行。实际上,审视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本身就具有研究的性质。关于这一点,苏霍姆林斯基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论述:“无论就其本身的逻辑来说,就其哲学基础来说,还是就其创造性来说,教师的劳动不可能不带有研究的因素。这首先是因为,我们所教育的每一个作为个体的人,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个充满思想、情感和兴趣的很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育工作给教师带来欢乐。使每天的上课不致变成单调乏味的苦差,那就请你把每个教师引上进行研究的幸福之路吧。”(《给教师的建议》494页)许多名师都是在自己平凡的教育工作中坚持进行系统地研究,从而取得卓越教育成果的。上海市著名班主任万玮,1996年复旦大学数学系毕业后,进入上海市浦东新区平和双语学校工作。他在担任数学教师期间一直兼任学校班主任工作,在平凡的工作中注重研究总结和教育写作,自2003年开始在《班主任》、《教师博览》、《中国教师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他在总结自己班主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写下了《班主任兵法》等书籍,在全国引起重大反响。他自己也先后担任年级组长、中学部副主任、教导处主任等职务,现担任上海平和双语学校校长。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只有从自己的工作实际出发,坚持进行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加快自己的成长步伐。 二、从阅读书中学会研究。 我们教师的教育阅读不同于一般性的闲暇阅读。我们在阅读自己喜欢的专业书籍或经典书籍时,一般要与自己的教育实践结合起来,经常产生强烈的共鸣,自然就有一吐为快的感觉,此时拿起笔来记下自己的感受,自然会将读书的成果物化下来,对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也有很大帮助。从阅读中学会研究,才会促进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的紧密结合,也会提升教育研究水平。吴非老师从南京师范大学退休之后,每天早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时事新闻,阅读喜欢的书籍。他说:“如果不读一些书,我不知道早晨起来干什么,不知道应该怎么活下去。”他在坚持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原来的教育经验,先后写出了《不跪着教书》、《前方是什么》、《致青年教师》等深受教师读者喜爱的书籍。凭借多年爱读书、勤动笔的良好习惯,他成为语文教育界推广读书的标杆式人物。 三、掌握科学的研究策略与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作为教师必备的一项专业技能,需要掌握一定的策略与方法,有一定的技术的含量,以提高研究的实效。作为研究的策略来说,要重点注意以下几点。 1.研究要从小处着眼。有的教师认为教育研究是一项复杂重大的工作,往往无处下手,其实不然,只要我们关注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会发现研究的内容。因此教育研究要从小得着眼,做到小中见大,这样的研究才有现实能意义,也更容易让我们一线教师进行操作。比如,笔者在听一部分语文教师的阅读课时,发现有的教师喜欢在课堂上让学生齐读课文,认为学生齐读课文有气势,但笔者不以为然,在广泛调查了解师生的基础上,参阅相关资料,写出了《课堂齐读弊大于利》的论文,获得省教学论文成果一等奖。 2.要选准研究点。研究点即是研究的中心问题。我们开展教育研究工作,必须围绕着一个个问题来进行,而不能漫无目的,否则研究不会取得实效。教师要确立自己的研究点,必须在日常工作中有强烈的研究意识,善于发现日常教育工作中值得自己关注和研究的问题。研究点还可以在参加培训学习的思考中获得,在教育阅读中获得,教师选准研究点之后,就要在一定时间内关注研究点,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直到确定一定成果之后,再转向别的研究点。 3.要借助一定研究资料。教师在进行研究中,既要关注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也要参考相关研究资料。因为,有些研究课题,可能某些专家和教师已经进行系统研究过而我们自己并不知道,为了少走弯路,教师就要及时查阅相关资料,参阅相关论述,必定对我们的研究大有帮助。目前来看,我们需要查阅的资料既包括相关的教育教学报刊,也要查阅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等期刊网上的相关资料。 教师还要掌握科学实用的研究方法。教师进行教育研究,必须掌握一定方法,以减少研究中的随意性。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要从事创造性教育研究,必须从观察、研究和分析事实的方法着手。他说过:“我建议,要让教师学会从事创造性的研究,首先应当从告诉他们观察、研究和分析事实的方法着手。”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观察法。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作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观察法不限于肉眼观察﹑耳听手记﹐还可以利用视听工具﹐如录音机﹑录像机﹑电影机等作为手段。在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再通过进行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 2.调查法。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调查的方法。在调查之前,要事先设计好调查问卷或调查提纲。然后通过调查之后,在大量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找出科学的结论,以指导以后的教育实践活动。 3.案例分析法。即对单一的人或事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可以通过若干个个案研究,再作比较,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可以利用一个个教育案例,来分析和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提升自己的反思和研究能力。 教师研究的方法除去以上3种之外,常用的还有文献法、统计法、实验法、比较法等。 四、及时进行总结写作。 我们的研究进行到一定程度之后,就要及时总结和提炼自己的研究成果。其实,每一项研究无不与教育写作有关,都与最后的成果紧密相联。审视名师成长路线图,教育研究总是与教育写作结伴而行。全国著名优秀班主任张万祥,从教30余年,担任班主任工作长达26年,他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不断进行教育研究,不断进行总结提炼。先后在省市级教育报刊上发表论文130余篇,先后出版了《班主任的一百个怎么办》、《班主任工作研究》、《班集体活动论》、《班主任工作创新艺术100招》等著作,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作为具体的实验课题来说,在结束研究之前,要写出课题结题报告;而在案例分析结束之后,要写出案例报告;在进行普通的研究之后,一般要写出研究的论文作为成果。如果我们长期关注于一些较大的研究课题,在结束之后,就可以写出某一方面的研究专著。 教师要坚持树立研究意识,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出发,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扎实进行教育研究,并坚持进行写作,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积累下来,一定会加强自己的专业成长步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