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也要换位思考

 韦海生 2021-11-09

这是 书邦人 的第 146 篇原创文章


书友Q去年出了一本书,不过豆瓣评分不高,只有6分。她跟我诉苦,说读者太苛刻了,尤其认识的一些人实名打了低分,让她很受伤。

我跟她说,哪怕是世界名著也有人不满,不是挑翻译的问题,就是抱怨封面设计不合理,总之你不可能写得让所有人都说好,不过你的书有这么多人不看好,说明你还有改进的空间。

我又加了一句:「让别人来写,未必写得比你好。」

我的意思是,当你读完一本书后,虽然有权评价一本书的好坏,但是真正让你去写时,不一定比作者写得好。做一个读者不难,当一个作者就不容易了。

当然,不可能每个人都需要写作,都要成为作家。可当你换位思考:「假如那本书由你来写,你怎么写?

这时,你就体谅作者的不易了。

不过我说了这么多,不只为了说这一点。我还想说:

一、读和写是不一样的‍

你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自以为读懂了某一本书,或某一个段落,当要写出来时却写不出了。那是你还没有真懂。

能写下来,才是检验你懂不懂的标准。写的作用不止于此,它还能让你整理自己的思路,说话和写文章更有条理。

比如你跟别人辩论时,一开始还能应付自如,说起来话一套一套的,可是越到后面你越说不出来了,情急之下甚至用「反正就是那个意思」来应付,说明你并不是真正懂。

如果你在辩论之前已经把自己的思路写成了文章,就不会出现卡壳的情况,因为在写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你会主动去查资料和组织语言继续写下去。

写,则是一次整理思路的机会,让你知其所以然了。所以,别光读书,多写写,从10个字,50个字写起,读和写是不一样的。

二、读和用是不一样的

记得有人在一个读书群里把《卡片笔记写作法》贬得一无是处,我问他写了多少张读书卡片了,他说没有写过,觉得没什么用。

可能他没有认真读过,即使认真读完了没用上,也没什么收获,不管他是抬高还是贬低这本书。

其实真正读懂这本书,并身体力行的人不多,读完之后每天坚持写3-5张卡片的读者,恐怕不到一半。

且不管作者说的方法是好是坏,只要你认为它对自己有好处,就可以试一试,把它用起来,你才知道它好不好,而不是用眼睛扫几眼,读不下去了就马上肯定或否定一本书。

三、学会换位思考

你可能经常听到别人说换位思考,早就麻木了。其实当你真正换位思考之后,你看到的世界就更大了。

先说读书。你平时买书、读书、写笔记、重读,接着不断重复这个过程。虽然涨了见识,但你终归是一个读者,你平时说的话,思考问题的方式,都是一个读者的思维。

可当你读完了一本书,是换个角度想一想:「如果由我来写,怎么写?」这么一想,说不定你能动用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去理解一本书,看到有别于读者视角的另一个世界。

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比如你逛超市买东西时,如果你只从一个买家思维去看一样东西好不好,值不值得买,你就只看到那样东西对自己有没有用,再也看不到别的东西。

假如你能换位思考,以一个卖家的立场去看,再问一问自己:「这件东西是我卖的话,我怎么定价,我要改进哪些地方?」

当然,你有了卖家思维,就可以从琳琅满目的商品中寻找商机,以及哪些产品给你灵感,能不能找到更好的替代品做成一门生意,或者把它买到国外赚美金等。

这是一个思路。

最后我想说的是,善于换位思考,不仅让你多体谅别人,而且像打开一扇窗一样看到了更多的机会,发现更大的世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