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内化知识?学渣和学霸妈妈之间只差一张图

 长沙7喜 2016-11-17


大J的话


之前做了两次直播,直播好玩之处就是大家可以留言刷屏。记得两次直播,都有妈妈们互相在猜,我直播到底有没有稿子(是的哦,我直播时虽然没有回应你们这些留言,但是我都看到的哦,还有其他很多“歪楼”的留言是吧^_^)我以前的微信线上分享和现在的直播都不准备稿的哦,当然开始之前自己脑海里会过一遍提纲,大概要说什么。


其实这并没有什么秘诀,就是经过了这么几步骤:看育儿书的知识、自己记住理解后实践、实践后反思归纳总结、内化成自己的知识。经过这几步后,这些知识就牢固地存储在了自己的大脑,随时随地可以拿出来使用,自然“说话不用打草稿”了。


但是,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却不是一蹴而就的。小D出生的第一年,我看了很多书,但是就是记不住,等到真的发生问题了,还是需要回头再去查资料,相信很多看我公号文章的妈妈们也有这样的感觉吧,当下看完必须收藏,之后需要的时候还要再看。我当时就觉得这样太浪费时间了,于是就自己在摸索更加有效的阅读方式。后来我发现,记录阅读笔记可以帮助我真正读进书,而不只是翻过。



我那时采用的是看起来非常慢的笨方法,就是每个章节读完,我都强迫自己停下来,拿出一张纸一支笔,要求自己把要点写出来,基本上就是回答这么几个问题:讲了什么、为什么是这样、如何运用、对我现有知识有什么不同或者补充?(其实你们看我现在写的各种科普干货文,好多都是这样的一个结构)。


一开始很难,特别是当我需要写下来时,就会发现自己其实根本没有记住或者理解很多内容,这时就不得不回头重新看,再补充完整自己的读书笔记。但慢慢地,形成习惯后,这样的思路就贯穿在了我的阅读过程中,后来的读书笔记就越做越快了。我基本上读完一遍就可以完成读书笔记,而到现在,我不再需要记录读书笔记了,每次读完大脑过一遍就已经有了“虚拟”读书笔记了,随时可以调用。


这样的训练让我阅读过程是“带着脑袋”在读书(很多时候我们读书时是没用脑的),可以把书读薄(记忆一页纸和记忆一本书的难度一定是不一样的),而且最关键的是对我思考和说话都有影响(比如遇到问题,马上就可以用这样的思维方式去排查原因)。




好巧,开通了自己的新浪微博:大J小D2015后,有一天我收到了一条@的消息,一位朋友自己读完了我一篇公号文章后,自己做了一页图。我当时一看,好开心啊,和我当初阅读方式很类似。


我当时写的关于孩子分享的文章(戳->想教孩子学会分享,就该允许他们不分享),总字数大概两千,但通过这样的一总结,立马要点清晰,思路清爽,容易记忆了。


点击下图,放大看更加清晰


对了,宇哥妈妈的新浪微博ID是“森林兔仔”,她时不时会把我公号的文章整理成思维导图的(打下这些字时,突然觉得很幸福,我的公号聚集的都是一样愿意努力,愿意变得更好的朋友们),有兴趣的妈妈们可以去围观哦(但不要过多打扰哦)


我当时使用的方法很“草根”,宇哥妈妈用的方法更加“高级”,也是大家现在都知道的概念“思维导图”。一定会有妈妈看完这篇文章,对于这样的新方法感觉很复杂,而望而生畏。


我这里特别想强调的是,选择怎样方式不重要,重要的是养成这样的阅读习惯,你也可以使用我以前的“草根”方法,甚至根据自己需求改良原创。今天分享的核心是,希望大家以后阅读时,都可以“带着脑子”阅读,而不再是“翻过”就算读过了。



文:宇哥妈妈


第一次接触思维导图是朋友考一级建造师,他将众多细碎的知识点做成了一张特别漂亮的图,也就是思维导图,各种颜色,各种线条,感觉像一棵圣诞树一般,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我是一个特别头疼背书的人,语文课每学一篇课文都会先翻到最后看是不是有“背诵全文”,没有发现这四个字就和大赦一般。


由于本硕跨专业,在找工作考试时需要考《教育学》这类我没有学过又需要记忆非常多知识点的科目,发愁的时候脑海中突然出现同学画的那棵“圣诞树”,于是我开始去学习如何将书中的内容做成一副思维导图。


带孩子同时自学很多新知识,每天学习时间仅有两三个小时,坚持了一个月,最终的考试成绩竟然还获得了高分,这让我意识到思维导图的重要性。




思维导图的好处有什么?

 

通过后来在学习中运用思维导图,发现自己在下面三点有了很明显的提升。


1、理解力

思维导图可以帮我在宏观和微观上同时把握一篇文章,大到文章的框架结构,小到将复杂细碎知识点串联起来。


2、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做思维导图促使我去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思考文章框架和各部分的逻辑关系,内容从模糊到清晰,不再是云里雾里,点头看完文章就还给作者。


3、记忆力

利用逻辑和图形视觉化更容易记住知识点,再不用花大量时间和精力重复背诵而收效甚微。




思维导图是什么?


它是图形和文字相结合,令大脑全方位立体思考的形象化的思维工具,由东尼博赞研究提出并在全球广泛应用。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他的书《思维导图丛书——大脑使用说明书》。




如何做思维导图?


我将以此文为例,来呈现如何将文章制作成思维导图。


首先,纵览全文,确定中心主题,把握框架。中心主题通常是文章的题目或者书名。框架通常是小标题或者书的目录,这也是思维导图的一级分支。




其次,以每个一级分支为中心,提炼其中的要点,提取关键词,并且思考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总分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还是时间顺序等等。要点也就是导图的二级分支。


再次,分别细品每个要点,思考作者是如何支撑要点,结论是什么。支撑可以是概念、因果分析、举例(包括正面举例和反面举例)、科学实验、引用权威文献等等。结论通常是做什么,怎么做。这也是导图的三级以上的分支部分。


最后,绘制导图。利用软件分别把中心主题和各级分支的关键词放到相应的位置,把线条加上颜色,给文字配上代码或图案。


点击下图,放大看更加清晰


  • 传统导图是手绘的,但是费时,不易修改,而软件则帮助你把精力放在文章的思考上,而非画图本身。所以推荐大家用软件来制作思维导图。


  • 这里推荐几个常用软件:电脑端有Mindmanager, Xmind, Novamind,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手机端在苹果APP里直接搜索“思维导图”,第一个就是。安卓没有用过暂时不太清楚。


  • 颜色常用红、橙、黄、绿、蓝、紫的彩虹六色。


  • 代码可以是约定俗成,比如对勾错叉;可以自创,比如把“核心”直接用心型代替;还可以是各类符号,比如缩写、国际通用符号、数学符号等,例如“人民币”可以写成“RMB”或“¥”,“相当于”写成“=”或者“→”等。


大家可能还会遇到一些疑问,比如一些比较好的句子怎么处理。两种方法,一是多加一个一级分支,把句子放在这条分枝中;二是可以单独把句子摘抄下来,和导图放在一个文档里。


点击下图,放大看更加清晰



制作思维导图的几点注意事项


首先,文章阅读至少两遍以上,粗读加细读,充分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一开始使用这个方法的朋友们,也许还需要读三遍、四遍、五遍。但正是这样重复阅读,强迫大脑运转,才能最终让大脑习惯这样的阅读方式,接下来就会越来越有效率了。


其次,提炼关键词时,要求尽量简洁,可以用原文,也可以自己组织语言。这也是制作思维导图的一个目的,我们希望把书“读薄”。关键词提炼的过程,也是我们自己在学习总结归纳能力。


最后,善于思考,做好概括和分类。内化知识的过程就是需要理解文章,而理解文章最关键之一就是可以了解文章各部分的逻辑关系。因为你只有明白了作者是怎样推导出这个结论的,你才能有自己的判断力,这样的推导是否合理,而不是一味被作者的思路带着走了。这的确会费一点脑细胞,但这恰恰是我们需要锻炼自己的思维之处。

 



今天介绍的制作思维导图其实就是一个输入到输出的过程(阅读书籍到内化成自己知识)。而思维导图也可以用于从输出到输入的过程,比如先用导图列出大纲再进行写作、演讲、授课等。当思维导图做熟练后,还能运用在生活中,比如旅行计划安排等,大家可以自行尝试运用。


用思维导图做笔记,把文章用自己的思维逻辑重新呈现出来,变成你知识的一部分。如果能将笔记内容进行实践,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最后会真正内化为对自己有用的能力。



作者介绍

宇哥妈妈,坐标西安,数学专业硕士,现全职妈妈,育有儿子宇哥一枚。曾经喜欢看书和发呆,现在和儿子一起带着纯真和好奇,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未知,共同成长。新浪微博:森林兔仔



大J叨叨叨


今天是世界早产日,这里特别想祝福全天下的早来天使们。你们和小D都很珍贵,这也是为什么你们会有更多的节日,因为上天希望你们可以感受到更多更多的爱。要好好茁壮成长哦,因为这个世界真的很精彩,等着你们去看呢!


昨天关于拼图试用的留言好几千条,我会尽快看完所有留言,然后选出80位妈妈帮我测评哦,大概这个周末会联系被选中的朋友们哦。感谢大家这么热情参与哦,我以后会多多争取这样的福利给到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