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强中药配方,常用处方

 图书 馆员 2021-11-09
药对是介于中药学和方剂学之间的一门学科。可分为要对配伍、药对成方和药对组拆三方面的内容。药对是中医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2药味的配伍组合,是中药配伍应用中的基本形式。
常用药对

【威灵仙 葛根】各10g 通络祛风、解痉止痛,适用于颈椎病之颈项强痛并证。 
【海桐皮 豨签草】10~15g 祛风湿,适用于风湿痹病。 
【附子 肉桂】 5~10g(先煎);1.5~3g(煎服)、1~1.5g(吞服) 温阳祛寒,适用于命门火衰证。 主治命门火衰。 
【附子 干姜】3~10g(先煎);2~8g 温阳祛寒、温补脾肾,适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之里虚寒证。 脾肾阳虚适用。 
【桂枝 附子】 5~10g;10g(先煎) 温阳固表、温阳化气,适用于风湿表虚证、肾阳不足之腰痛。 
【枣仁 柏子仁】 养心安神,适用于血虚失眠证。 
【龙骨 牡蛎】 20~30g 镇惊、收敛,适用于肝阳上亢之惊、痫病,滑泄不止诸证。 重镇心肝生用;固摄收涩锻用。 
【磁石 珍珠母】 各30g,先煎。 定惊安神,适用于心悸、少寐病。 
【旋覆花 代赭石】 10g(包煎);20~30g(先煎) 降逆涤饮,适用于痰饮呕吐、咳嗽气喘病证。 
【全蝎 蜈蚣】 6只;3只 熄风止痉,适用于各种痉病。 研磨吞服,1.5g/bid,病重者加倍。 
【地龙 僵蚕】 各10g 抗癫痫、止痛,适用于肝阳挟痰之癫痫、头痛。 小儿按年龄适当减少。 
【川芎 露蜂房 】10~15g;10g 散风止痛,适用于剧烈的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 仅可治标,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全蝎 露蜂房】 1.5~3g(煎服)、0.5~1g(吞服);3~10g 适用于邪躆脉络、久治不愈之病证。 有毒,只宜暂用,不能久服。 
【僵蚕 蝉衣】 3~8g;3~6g 祛风除疹,适用于风热瘾疹之病证。 
【代赭石 牛膝】 30g(先煎);10~15g 滋补肝肾、降逆下行,适用于肝阳上亢之眩晕、耳鸣。 
【陈皮 青皮】 10g;5~10g 理气健脾,适用于肝胃气郁之脘痞病证。 效果较小。 
【枳实 厚朴】 除胀消痞,适用于气滞湿阻之痞满证。 效果较大。 
【香附 川楝子】 各10g 理气止痛,适用于肝郁气滞之脘协痛、痛经病。 治气分郁滞。 
【延胡索 川楝子】 各10g 理气、活血、止痛,适用于气滞血瘀之脘腹痛。 治气滞血瘀。长于止痛。 
【柴胡 郁金】 3~10g;10~15g 行气活血,适用于气血瘀滞之协痛、闭经病。 长于疏泄。 
【川楝子 路路通】 各10g 疏肝通络,适用于肝郁之疝气。 
【槟榔 沈香】 10g;1~3g(煎服后下)、0.5~1g(研磨冲服) 理气降逆,适用于气滞气逆证。 药力峻猛。
【小茴香 沈香 】1~3g;后下、3~5g(煎服)、2~3g(吞服研磨) 理气止痛,适用于肝郁气滞之腹痛。 药力和缓。 
【莪朮 三棱】 各10g 行气散血,适用于血瘀气滞症瘕病。 
【鸡内金 三棱 】3~8g;3~10g 消症瘕、通月经,适用于血瘀型闭茎、症瘕。 要节房欲、忌冷物、勿劳乏,坚持数月才能奏效。 
【桃仁 红花】 10g;5~10g 濡润行散、活血化瘀,适用于血瘀证。 
【五灵脂 蒲黄】 5~10g(入丸、散用);5~10g(包煎) 利湿祛瘀,适用于瘀湿相兼证。 祛瘀之力大于利湿之功。 
【泽兰 益母草】 10~15g;20~30g 活血调经、利尿退肿,适用于血瘀挟湿的鼓胀、闭经病。 此药对药性平和,有久服不伤正之特点。 
【乳香 没药 】5~10g 活血止痛,适用于血瘀痛证,特别是跌打损伤痛证。 此药对味苦气浊,易致恶心呕吐,有胃病史者慎用。 
【三七 血竭】 3~5g;5g 祛瘀止痛,适用于血瘀型血证。 
【水蛭 (虫亡)虫】 3~5g(煎服)、1~2g(研磨吞服) 破血消症,适用于血积症块、妇人血积经闭。 为峻猛破血药,孕妇禁用,体质虚者应加入益气养血药。 
【麦芽 谷芽】 10~15g(炒用) 消食健脾,适用于食积不化。 此药对含脢量较高,若炒焦则降低脢的活力,影响其疗效,故以微炒为好。 
【款冬 紫菀】 各10g 适用于凉燥咳嗽证。 
【牡蛎 玄参】 30g(生用);15g 软坚散结、消瘤廮,适用于阴虚挟痰热之廮证。 
【熟地 当归】 10~15g;10g 养血填精,适用于精血不足证。 
【熟地 白芍】 10~15g;10g 补血填精,适用于精血虚弱证。 此药对主静守纯养,阳气未衰,脾运尚健时,方为合适。 
【当归 丹参 】10g(温炒);15~20g 补血活血通经,适用于闭经、月经过少病。 
【鸡内金 白朮】 3~10g;10~15g 补脾健胃,适用于脾胃虚弱之病证。 
【蜈蚣 当归】 1~3g(吞服效佳);10~15g 扶正养血、祛风通络,适用于虚痹证。 此药对与蜈蚣、白花蛇药对相比,均有通络治病效用,此药对之扶正祛邪较佳,彼药对之通络搜邪力强。 
【附子 人参】 30g(先煎);10g(浓煎) 大温大补、回阳救脱,适用于阳气欲脱病证。 
【玉竹 生地】 10g;15g 滋阴养津,适用于肺阴亏损之干咳、阴虚津涸之消渴、阴亏失养之痹证。 此药对为纯阴药对,胃阳尚健时可用之,否则需和他药配合。 
【麦冬 天冬】 各10g 滋养肺胃肾之阴,适用于阴虚之消渴、干咳病。 胃家素寒者应慎用。 
【何首乌 仙灵脾】 10~15g(2~3个月) 平补肾中阴阳、生精强身,可用于精子异常之不孕证。 
【益智仁 补骨脂】 各10g 收涩、温脾肾,适用于脾肾阳虚之泄泄、劳淋。 
【蛤蚧 紫河车】 1~1.5g;1.5~3g 补益肺肾,适用于久哮、久喘劳嗽之病证。 哮喘久嗽之病证,以正虚标实为多,故使用时应加些祛邪药。 
【菟丝子 杞子】 各10~15g 平补肾中阴阳,适用于肾精不足证。 
【山茱萸 山药】 10~15g;10g 益肾涩精,适用于男子肾虚遗精、女子肾虚带下。 以不热不燥、补而不滞、能补能涩为特点。
【仙灵脾 仙茅】各10g 温补肾阳、兴阳道,适用于肾阳不足之男子阳萎、女子宫寒不孕证。 1. 和蛇床子、石楠叶药对相比,2. 药性较缓。3. 和肉苁蓉、巴戟天药对相比,4. 均有补肾助阳之用,5. 彼药对温补柔润,6. 此药对温补燥烈。
【蛇床子 石楠叶】 温补肾阳、兴阳道,适用于肾阳不足之男子阳萎、女子宫寒不孕证。 1. 和【仙灵脾、仙茅】药对相比,2. 药性较峻。3. 宜暂用,4. 不5. 宜久服,6. 久用宜加苁蓉、锁阳温润之药物。 
【肉苁蓉 巴戟天】 补肾助阳,有温而不燥,补而不峻之优,适用于肾虚证。 和仙灵脾、仙茅药对相比,均有补肾助阳之用,此药对温补柔润,彼药对温补燥烈。 
【覆盆子 紫石英】 10g;10~15g 暖宫补肾、固精止带,适用于肾阳虚寒证。 
【鹿角 巴戟天】 3~10g(煎服)、1~2g(吞服);10g 益肾助阳、温通督脉、填补精血,适用于肾督阳虚病证。 须防伤阴之弊。 
相须药对
【紫河车 鹿角】 5g;3g 填补精血,温补肾督。适用于肾督阳虚,精血亏乏之证。 阴虚有火者禁用 
【赤石脂 禹余粮】 10-20g 涩肠,固崩漏、带下,适用于久泄、崩漏、带下之病证 仅供收涩之用,若脾肾两虚者,加上培补脾肾之药。
【木蝴蝶 凤凰衣】 3g;5g 润咽喉,开音。适用于音喑病,对慢性喉炎、声带小节失音尤为适宜。 
【硼砂 乌梅】 1-2g;5g 止呕,适用于胃虚之呕吐,而尤适宜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呕吐。柴胡 升麻 3-8g 升举阳气。适用于气陷证 
【槟榔 常山】 10g (常山酒蒸炒熟) 截疟,并能缓和胃肠,顺胃气,引药下行,避免单用常山截疟有呕吐之弊。适用于湿疟。 发作前二小时服用较好。 
【槟榔 南瓜子】 30g;30-60g 杀虫,适用于蛔虫、绦虫、姜片虫、线虫等肠道寄生虫病。 临卧一次,次日早 晨再服一次为宜。 
【葛花 枳椇子】 10g 醒脾解酒毒,适用于酒毒引起的病证。 病情重者,尚需在辨证前提下加 入适宜方药。 
【威灵仙 金钱草】 10-30g;30-50g 利胆排石,适用于胆结石、胆囊炎病。 用于肾结石,亦有较好疗效。 
【黄芩 白朮】 10g 安胎,适用于脾虚胎热之胎动不安。 剂量要度量脾虚、胎热程度而定。
【麻黄 桂枝】 5~10 g 发汗解表,适用于风寒表实证。 
【荆芥 防风】 10g 祛风解表,适用于感冒表证。 温服后宜盖被避风半小时 
【辛夷 苍耳子】 10g 散风寒、通鼻窍,适用于鼻渊病。 
【葱白 豆豉】 3~7个;10g 外感表证轻浅者。 服后避风 
【菊花 桑叶】 10g 疏散风热,适用于风热表证。 
【大黄 芒硝】 生用10g;后下冲入10g 
阳明之燥热实证。 为祛邪之重剂,只宜暂用,中病即止。 
【石膏 知母】 30~60g先煎;10g 清解胃热,不仅能增强清热之力,且能救阴。适用于阳明经证及胃热证。 
【代赭石 石膏】 30~45g先煎;15~30g先煎 清热降逆,适用于胃热所致呕吐、吐血病证。 
【鲜芦根 鲜竹叶】 60g;30g生津清热,适用于温热病后期热伤津虚之症。 煎后代茶、温热病后期。 
【甘草 桔梗】 3~5g(清炙炒用);5~8g 利咽喉、排痰,适用于咽喉痛,肺痈成痈期。【金银花 连翘】 10~15g 清热解毒,适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期或热疮痈证。 
【田基黄 垂盆草】 各30g/day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天癸子 土贝母】 各10g 清热解读、消肿散结。 需服1~2个月,重者加倍。
【鱼腥草 野荞麦根】 20g/bid(痰热咳嗽);30g/tid(肺痈患者)
清肺热、祛痰浊,适用于痰热咳嗽、肺痈病。 
【虎杖 红藤】 10g;10~15g 清热解毒、活血祛瘀,适用于热盛瘀阻的外科病证。 
【黄连 黄芩】 3g(吞服)、 5~10g(煎服);10g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适用于疮毒热证、血证。 专治肺胃热盛。 
【黄连 山栀】 3g(吞服)、5~10g(煎服);10g 清心肝之火,适用于心肝火旺所致血证、不寐。 专治心肝火旺。 
【黄柏 知母】 各10g 治疗盆腔湿热盛、肾阴亏之证型。 
【鲜石斛 鲜生地】 各30g 清热养阴,适用于温病中后期。 煎后代茶、温病中后期。 
【赤芍 丹皮】 各10g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适用于血瘀血热证。 仅适用于血瘀热之轻证。 
【皂荚 明矾】 1g;0.5g 减肥、祛痰、降脂,适用于痰湿过盛之肥胖病。 1. 服2. 药期长,3. 需3个月以上。4. 需控制动物脂肪的摄入量。 
【鲜茅根 茅花】 30g;5~10g 清热、止血、生津,味甘而不泥膈性寒而不碍胃、利水而不伤阴,适用于阴虚火旺之血证。 
【藿香 佩兰】 各10g 化湿解暑,适用于湿困脾胃、暑湿中阻之病症。 
【藿香 猪胆汁】 丸剂吞服,10g/bid 清胆通窍,适用于鼻渊病。 症状消失后需再服一周方能消去病根。 
【生姜 枳实】 各10g 消痞除痰,适用于痰气郁结之胸痹。 
【制半夏 干姜】 10~15g;2~8g 散寒化饮、降逆止呕,适用于寒饮呕吐、胃痛。 
【石菖蒲 远志】 5~10g(干)10~20g(鲜);5~10g 宁心、化痰,适用于心虚挟痰之心悸、少寐病证。 
【石菖蒲 制南星】 10~15g(干)、30g(鲜);5~10g 醒脑开窍、解郁化痰,适用于痰浊内闭之神昏、痰湿内阻之闭经。 
【制半夏 茯苓】 10~15g;15g 化饮降逆、渗湿利水,适用于痰饮上逆所致眩悸、咳喘。 此药对与半夏、威灵仙药对相比,均能祛痰燥湿,彼药对长于消,用于痰饮内聚;此药对长于利,用于痰饮上逆。 
【浮萍 木贼草】 10g;6g 祛风、利水、退肿,适用于风水病。 
【蝼蛄 蟋蟀】 2~5只(煎服)、1~2只(吞服) 利水退肿,适用于鼓胀腹水。 
【茯苓 猪苓】 水湿潴留在里è茯苓30g;水湿潴留在外è茯苓皮30g;10~15g 利水渗湿,适用于水湿潴留证。 
【路路通 地龙】 10g 清热利水、通利脉络,适用于湿热丹毒病。 
【马鞭草 王不留行】 15~20g;10g 活血利水,适用于湿脚气病。 
【石打穿 刘寄奴】 10~15g 清热利水、通络散结,适用于水热互结的鼓胀病。 
【槟榔 茯苓皮】 10g;20~30g 行水退肿,适用于气滞水停之水肿病。 
相反药对
(一)扶正祛邪相反药对
【桂枝 白朮】 10g 1. 营卫,2. 发汗止汗,3. 有扶正祛邪之妙。适用于太阳中风病及表虚客邪之证。
2.白芍剂量倍于桂枝组成药对,功擅调和阴阳,和中止痛,适用于太阳病误下腹痛、血虚挟寒之脘腹痛。 
【黄耆 防风】 10-15g;10g 补气固表,祛风解表。有固表不恋邪,解表不伤正之妙。适用于体虚感冒。 
【附子 麻黄】 3-5g;10g(先煎20分) 温阳解表,内温真阳,外散风寒,补中有发,发中有补。 
【薄荷 玉竹】 5-8g(后下);10-15g 育阴清热解表,适用于阴虚体质的风热表证。 
【人参 石膏】 1:3(党参、太子参10g;石膏30g) 益气清热,有补虚不恋邪,清热不伤正之妙,适用于热盛津伤或温病余热未清损及津气的病证。 病重正气欲脱者,用别直参或西洋参为宜。 
【五味子 制大黄】 6g;10-15g 滋肝阳、清湿热、降血清转氨酉每,降后无反跳。有益肝不恋湿热,祛邪不伤正之妙。适用于虚实夹杂证见单项血清转胺酉每增高证。 
【生地 黄柏】 15g;10g 清热泻火,滋补肾阴,有滋肾不恋邪之优,适用于肾虚挟湿热之痿痹病。 
【当归 大黄】 10g;生大黄5-10g;制大黄10g 养血祛痰,适用于血虚血瘀证。 
【黄耆 葶苈子】 10-15g 益气泻肺,补泻兼行、寒温并调、升降同施之妙,适用于肺虚痰盛之肺胀、心悸证。 白朮 泽泻 10g:20g 健脾涤饮,适用于饮邪眩晕病证。 
【牡蛎 椿根皮】 生、煅牡蛎并用各30g:10-20g 养阴清热,愈带止崩。既清下焦湿热以祛邪,又养肝肾以固涩,有养阴不滞邪,祛邪不耗阴之优。适用于阴虚湿热下注之崩带病证。 
【山药 牡蛎】 生、煅各30g:30-60g 清热而无苦寒伤脾之害,养阴却无滋腻泥膈之虑,止泄又无兜涩恋邪之虞。有扶正不滋邪,祛邪不伤正之优。适用于脾肾阴亏,开阖失职之泄泻。 煎汤代茶,频频服之。
【山茱萸 石韦】 10g;10-15g 消除蛋白尿作用。摄精泄浊,消除蛋白尿,有开阖既济之妙,有摄精不恋邪,泄浊不伤肾之优,适用于虚实夹杂型慢性肾炎患者。 
【黄耆 防己】 10-15g;肿偏上,木防己15g,肿偏下,汉防己15g 利水消肿,适用于脾虚水湿壅滞之肿胀。 
【白朮 枳实】 10g 消痞除胀利湿,有祛邪不伤正,健脾不碍邪之优。 
【白朮 槟榔】 白朮成人剂量30g以上。3:1若不足此比例,服后有腹痛之副作用 通利大便,有补脾胃不碍气运,助气机不伤脾胃的双相调节作用。 须空腹服药,每日二次,一次250ml以上,服后多饮开水,效果更佳。 
【党参 石菖蒲】 10-15g;石菖蒲干者10g,鲜者15-20g 强心益气,化湿开窍,有补不恋邪,通不伤正之妙,适用于气虚挟痰湿之胸痹。 心气虚甚者,别直参易党参。 
【太子参 合欢皮】 10-15g;10g 调畅心脉,益气和阴,有益气养阴不窒气机,解郁和血不伤气阴之妙。适用于气机郁结,气阴两亏之胸痹病。 
【鸡血藤 海风藤】 10-15g;15g 除痹通络,既祛风湿,又补血行血,扶正兼祛邪,适用于虚实相兼痹病。 
【益智仁 萆薢】 3-10g;10-15g 泄浊摄精,有分利不伤肾,固摄不恋邪之优,适用于虚实夹杂之白浊、遗尿、遗精等病证。 
【黄耆 槟榔】 黄耆生用10-15g;8-10g 益气退肿,有行水退肿不伤正,益气固表不留邪之优。 初服时有腹痛、耕动不舒之感,此乃正邪相搏之征,毋需更药,继续服之即效。 
【白朮 莪朮】 10-15g;10g 既理气又补气,既破血又利湿,适用于气虚血瘀及血瘀湿阻之鼓胀、闭经等病证。 人参 莱菔子 人参改用党参10-15g;莱菔子10g 益气消积化痰。有补不碍邪,消不伤正之妙,适用于脾虚食积气滞、肺虚痰气阻塞之喘咳。 
【白芍 赤芍】 无 养血祛瘀,柔肝泄肝,适用于阴亏挟瘀之胁痛。 
【楮实 丹参】 10g 纠正心律,既能补肾养血,以填不足之阴,又能活血通络,以疏络脉之瘀,有标本兼治、扶正祛邪之功,适用于老年心律不齐。 
【生地 地骨皮】 10-15g;10g 补肾滋阴,凉血调经,有滋其不足,清其有余,适用于阴虚血热型的月经先期或月经过少之病证。 锁阳 忍冬藤 10g;10-15g 滋阴清热通络,有滋肾润燥不恋邪,清热通络不伤正之妙。适用于肾虚挟热之痿证。 
【龟版 铁扫帚】 15g;30g 益肾清湿热,有祛邪不伤正,滋阴不恋邪之优。适用于慢性肾炎正虚邪实型。 
【鹿角霜 地鳖虫】 6g;10-15g 温补肾阳,祛瘀止痛之力 甚宏,适用于肾亏挟瘀之腰痛。 用此药对治疗腰肌劳损、腰椎骨质增生症,疗效显著。
【鳖甲 穿山甲】 鳖甲先煎15g;10g 消症除积聚,适用于症块积聚病。 
【续断 川山膝】 10-15g;8-12g 补肝肾,祛瘀通经,适用于肾亏挟之腰痛、闭经病证。【桑寄生 丝瓜络】 无 补肝肾,通脉络,有补而不滞,通不伤正之优,适用于肾虚络脉不和之腰腿痛病证。 
【阿胶 黄连】 10-15g;黄连吞服1-2g,煎3-5g 育阴清热,水火既济,有使心火下降、肾水上济之功,适用于水亏火炽所致不寐。 阿胶 石膏 10-15g;15-20g 养阴润肺,清热润燥,适用于温燥客肺之病证。 
【制半夏 半夏、茯苓】药对相比,均能祛痰燥湿,此药对长于消,用于痰饮内聚;彼药对长于利,用于痰饮上逆。 
【党参 黄耆】 各10~15g 益气、补脾肺,适用于脾肺气虚证。 
【桂枝 黄耆】 5~10g;10~15g 补益卫阳之虚、中气不足,适用于血痹、中虚挟寒之脘痛病证。 有温阳补中之效。 
【桂枝 人参】 5~10g;10~30g 通阳补气、宣阳化阴,适用于营卫不和虚寒证。 
(二)寒热相反药对
【大黄 附子】 寒实便秘、关格病大便秘者,生大黄后下5-10g,;10g 温通大便,利尿泌浊,有温阳不助邪,通便不伤正之妙,适用于寒实便秘或肾阳不足,湿浊上泛之关格病。 关格病大便通者以制大黄易生大黄10g
【黄连 吴萸】 6:1 清泄肝火。黄连配吴萸,能直达肝经,以防格拒;吴萸伍黄连,能发挥止痛、引热下行之特长,又避药物之热性,适用于肝火郁结之胁痛。 
【龟板 鹿角】 以熬膏为宜,各5g开水冲服 阴阳两补,生精血,强精骨,适用于阴阳两亏之痿证。 每日加别直参2g效果更佳。脾胃运化力弱者慎服。 
【瓜蒌 薤白】 10g 宣畅气机,消除痰浊,适用于痰浊阻滞,阳气不通之胸痹。 
【黄连 干姜】 5g 辛开苦降,清热燥湿,有清热不恋湿,祛湿不助热之妙,适用于湿热互结之呕吐。 加黄芩、吴萸效果更佳。 
【黄芩 制半夏】 8-10g;10g 辛开苦降,清热降逆止痢,适用于湿热所致的呕吐、下痢证。 常加用黄连、厚朴增其辛开苦降之功。 
【黄连 制半夏】 黄连吞服3g,煎服3-5g;10g 清热降逆,消痞止痛,适用于湿热互结之胸痹。 常加用黄芩、干姜之类,疗效更佳。
(三)升降相反药对
【肉桂 黄连】 1:10 辛开苦降,交通心肾,引火归元,有「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之妙,适用于心肾失交之不寐。 此类病人应忌烟酒辛辣之物,服一至二个月后,才能根除。 
中药对药219种---中药配对用法 

一、常见对药(94对)

麻黄配桂枝:5-10g,解表发汗,适用于风寒表实证。  

荆芥配防风:10g 祛风解表,适用于感冒表证。温服后宜盖被避风半小时。  

葱白配豆豉:3-7个:10g,外感表证轻浅者。服后避风  

菊花配桑叶:10g 疏散风热,适用于风热表证。  

大黄配芒硝:生用10g:后下冲入10g阳明之燥热实证。为祛邪之重剂,只宜暂用,中病即止。 

石膏配知母:30-60g先煎:10g.清解胃热,不仅能增强清热之力,且能救阴。适用于阳明经证及胃热证。  

虎杖配红藤:10g:10-15g.清热解毒、活血祛瘀,适用于热盛瘀阻的外科病证。  

黄连配黄芩:3g(吞服) 5-10g(煎服):10g,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适用于疮毒热证、血证。专治肺胃热盛。  

黄连配山栀:3g(吞服)5-10g(煎服):10g,清心肝之火,适用于心肝火旺所致血证、不寐。专治心肝火旺。  

黄柏配知母:各10g,治疗盆腔湿热盛、肾阴亏之证型。  

赤芍配丹皮:各10g,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适用于血瘀血热证。仅适用于血瘀热之轻证。  

皂荚配明矾:1g:0.5g,减肥、祛痰、降脂,适用于痰湿过盛之肥胖病。

生姜配枳实:各10g,消痞除痰,适用于痰气郁结之胸痹。  

蝼蛄配蟋蟀:2-5(煎服):1-2(吞服),利水退肿,适用于鼓胀腹水。  

茯苓配猪苓:水湿潴留在里è茯苓30g:水湿潴留在外è茯苓皮30g:10-15g,利水渗湿,适用于水湿潴留证。  

附子配肉桂:5-10g(先煎):1.5-3g(煎服)1-1.5g(吞服),温阳祛寒,适用于命门火衰证。主治命门火衰。 

附子配干姜:3-10g(先煎):2-8g,温阳祛寒、温补脾肾,适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之里虚寒证。脾肾阳虚适用。  

桂枝配附子:5-10g:10g(先煎),温阳固表、温阳化气,适用于风湿表虚证、肾阳不足之腰痛。  

龙骨配牡蛎:20-30g,镇惊、收敛,适用于肝阳上亢之惊、痫病,滑泄不止诸证。重镇心肝è生用固摄收涩è锻用。  

全蝎配蜈蚣:6:3只,熄风止痉,适用于各种痉病。研磨吞服,1.5g/bid,病重者加倍。  

地龙配僵蚕:各10g,抗癫痫、止痛,适用于肝阳挟痰之癫痫、头痛。小儿按年龄适当减少。  

僵蚕配蝉衣:3-8g:3-6g,祛风除疹,适用于风热瘾疹之病证。  

陈皮配青皮:10g:5-10g,理气健脾,适用于肝胃气郁之脘痞病证。效果较小。  

枳实配厚朴:除胀消痞,适用于气滞湿阻之痞满证。效果较大。  

槟榔配沈香:10g:1-3g(煎服后下)0.5-1g(研磨冲服),理气降逆。适用于气滞气逆证。药力峻猛。  

莪朮配三棱:各10g,行气散血,适用于血瘀气滞症瘕病。  

三七配血竭:3-5g:5g,祛瘀止痛,适用于血瘀型血证。  

柴胡配郁金:3-10g:10-15g,行气活血,适用于气血瘀滞之协痛、闭经病。长于疏泄。  

桃仁配红花:10g:5-10g,濡润行散、活血化瘀。适用于血瘀证。  

款冬配紫菀:各10g,适用于凉燥咳嗽证。 

牡蛎配玄参:30g(生用):15g,软坚散结、消匿(ㄌㄨㄛˊ)廮,适用于阴虚挟痰热之(ㄌㄨㄛˊ)廮证。  

党参配黄耆:各10-15g,益气、补脾肺,适用于脾肺气虚证。 

桂枝配黄耆:5-10g:10-15g,补益卫阳之虚、中气不足,适用于血痹、中虚挟寒之脘痛病证。有温阳补中之效。 

桂枝配人参:5-10g:10-30g,通阳补气、宣阳化阴,适用于营卫不和虚寒证。 

生姜配大枣:3-6g:10-30g,在表可以调和营卫、扶正祛邪:在里则温补脾胃:适用于风寒、风湿表虚证及中虚脘痛。 

熟地配当归:10-15g:10g,养血填精,适用于精血不足证。 

熟地配白芍:10-15g:10g,补血填精,适用于精血虚弱证。此药对主静守纯养,阳气未衰,脾运尚健时,方为合适。  

当归配丹参:10g(温炒):15-20g,补血活血通经,适用于闭经、月经过少病。  

附子配人参:30g(先煎):10g(浓煎),大温大补、回阳救脱,适用于阳气欲脱病证。 

甘草配桔梗:3-5g(清炙炒用):5-8g,利咽喉、排痰,适用于咽喉痛,肺痈成痈期。  

麦冬配天冬:各10g,滋养肺胃肾之阴,适用于阴虚之消渴、干咳病。胃家素寒者应慎用。

藿香配佩兰:各10g,化湿解暑,适用于湿困脾胃、暑湿中阻之病症。  

乳香配没药:5-10g,活血止痛,适用于血瘀痛证,特别是跌打损伤痛证。此药对味苦气浊,易致恶心呕吐,有胃病史者慎用。  

麦芽配谷芽:10-15g(炒用),消食健脾,适用于食积不化。此药对含脢量较高,若炒焦则降低脢的活力,影响其疗效,故以微炒为好。 

蜈蚣配当归:1-3g(吞服效佳):10-15g,扶正养血、祛风通络,适用于虚痹证。此药对与蜈蚣、白花蛇药对相比,均有通络治病效用。此药对之扶正祛邪较佳,彼药对之通络搜邪力强。 

玉竹配生地:10g:15g,滋阴养津,适用于肺阴亏损之干咳、阴虚津涸之消渴、阴亏失养之痹证。此药对为纯阴药对,胃阳尚健时可用之,否则需和他药配合。

枣仁配柏子仁:养心安神,适用于血虚失眠证。  

磁石配珍珠母:各30g,先煎。定惊安神,适用于心悸、少寐病。  

辛夷配苍耳子:10g,散风寒、通鼻窍。适用于鼻渊病。 

藿香配猪胆汁:丸剂吞服,10g/bid 清胆通窍,适用于鼻渊病。 症状消失后需再服一周方能消去病根。  

浮萍配木贼草:10g:6g,祛风、利水、退肿,适用于风水病。 

槟榔配茯苓皮:10g:20-30g,行水退肿,适用于气滞水停之水肿病。

香附配川楝子:各10g,理气止痛,适用于肝郁气滞之脘协痛、痛经病。治气分郁滞。  

川芎配露蜂房:10-15g:10g,散风止痛,适用于剧烈的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仅可治标,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鹿角配巴戟天:3-10g(煎服)1-2g(吞服):10g,益肾助阳、温通督脉、填补精血,适用于肾督阳虚病证。须防伤阴之弊。

蜈蚣配白花蛇:1-3g:1-3g(煎服)1g(吞服),祛风、通络、除痹,适用于久痹病。1.金钱白花蛇(白花蛇之幼体)效果更佳。 2.此药对与蜈蚣、当归药对相比,3.均有通络治病效用,4.彼药对之扶正祛邪较佳,5.此药对之通络搜邪力强。

泽兰配益母草:10-15g:20-30g,活血调经、利尿退肿,适用于血瘀挟湿的鼓胀、闭经病。此药对药性平和,有久服不伤正之特点。  

水蛭配(虫亡)虫:3-5g(煎服)1-2g(研磨吞服),破血消症,适用于血积症块、妇人血积经闭。为峻猛破血药,孕妇禁用,体质虚者应加入益气养血药。  

蛤蚧配紫河车:1-1.5g:1.5-3g,补益肺肾,适用于久哮、久喘劳嗽之病证。 哮喘久嗽之病证,以正虚标实为多,故使用时应加些祛邪药。  

代赭石配石膏:30-45g先煎:15-30g,先煎 清热降逆,适用于胃热所致呕吐、吐血病证。 

金银花配连翘:10-15g,清热解毒,适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期或热疮痈证。 

鲜茅根配茅花:30g:5-10g,清热、止血、生津,味甘而不泥膈性寒而不碍胃、利水而不伤阴,适用于阴虚火旺之血证。  

制半夏配干姜:10-15g:2-8g,散寒化饮、降逆止呕,适用于寒饮呕吐、胃痛。  

路路通配地龙:10g清热利水、通利脉络,适用于湿热丹毒病。

鸡内金配白朮:3-10g:10-15g,补脾健胃,适用于脾胃虚弱之病证。  

威灵仙配葛根:各10g,通络祛风、解痉止痛,适用于颈椎病之颈项强痛并证。 

代赭石配牛膝:30g(先煎):10-15g,滋补肝肾、降逆下行,适用于肝阳上亢之眩晕、耳鸣。  

全蝎配露蜂房:1.5-3g(煎服)0.5-1g(吞服):3-10g,适用于邪躆脉络、久治不愈之病证。有毒,只宜暂用,不能久服。  

石菖蒲配远志:5-10g()10-20g():5-10g,宁心、化痰,适用于心虚挟痰之心悸、少寐病证。  

小茴香配沈香:1-3g:后下、3-5g(煎服)2-3g(吞服研磨)理气止痛,适用于肝郁气滞之腹痛。药力和缓。  

鸡内金配三棱:3-8g:3-10g, 消症瘕、通月经,适用于血瘀型闭茎、症瘕。要节房欲忌冷物勿劳乏,坚持数月才能奏效。  

五灵脂配蒲黄:5-10g(入丸、散用):5-10g(包煎),利湿祛瘀,适用于瘀湿相兼证。祛瘀之力大于利湿之功。  

山茱萸配山药:10-15g:10g,益肾涩精,适用于男子肾虚遗精、女子肾虚带下。以不热不燥、补而不滞、能补能涩为特点。  

仙灵脾配仙茅:各10g,温补肾阳、兴阳道,适用于肾阳不足之男子阳萎、女子宫寒不孕证。1.和蛇床子、石楠叶药对相比,2.药性较缓。3.和肉苁蓉、巴戟天药对相比,4.均有补肾助阳之用,5.彼药对温补柔润,6.此药对温补燥烈。 

制半夏配茯苓:10-15g:15g,化饮降逆、渗湿利水,适用于痰饮上逆所致眩悸、咳喘。此药对与半夏、威灵仙药对相比,均能祛痰燥湿,彼药对长于消,用于痰饮内聚:此药对长于利,用于痰饮上逆。 

鲜芦根配鲜竹叶:60g:30g,生津清热,适用于温热病后期热伤津虚之症。 煎后代茶、温热病后期。  

田基黄配垂盆草:各30g/day,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天癸子配土贝母:各10g,清热解读、消肿散结。 需服1-2个月,重者加倍。  

鲜石斛配鲜生地:各30g,清热养阴,适用于温病中后期。 煎后代茶、温病中后期。 

石菖蒲配制南星:10-15g()30g():5-10g,醒脑开窍、解郁化痰,适用于痰浊内闭之神昏、痰湿内阻之闭经。 

石打穿配刘寄奴:10-15g,清热利水、通络散结,适用于水热互结的鼓胀病。  

海桐皮配豨签草:10-15g,祛风湿,适用于风湿痹病。  

旋覆花配代赭石:10g(包煎):20-30g(先煎),降逆涤饮,适用于痰饮呕吐、咳嗽气喘病证。 

延胡索配川楝子:各10g,理气、活血、止痛,适用于气滞血瘀之脘腹痛。治气滞血瘀。长于止痛。 

川楝子配路路通:各10g,疏肝通络,适用于肝郁之疝气。

何首乌配仙灵脾:10-15g(2-3个月)平补肾中阴阳、生精强身,可用于精子异常之不孕证。 

益智仁配补骨脂:各10g,收涩、温脾肾,适用于脾肾阳虚之泄泄、劳淋。 

菟丝子配枸杞子:各10-15g,平补肾中阴阳,适用于肾精不足证。 

覆盆子配紫石英:10g:10-15g,暖宫补肾、固精止带,适用于肾阳虚寒证。

威灵仙配制半夏:各10g,祛痰涤饮,适用于痰饮、湿痰壅滞之咳胀、肺胀病。 此药对与半夏、茯苓药对相比,均能祛痰燥湿,此药对长于消,用于痰饮内聚:彼药对长于利,用于痰饮上逆。  

蛇床子配石楠叶:温补肾阳、兴阳道,适用于肾阳不足之男子阳萎、女子宫寒不孕证。1.和仙灵脾、仙茅药对相比,2.药性较峻。3.宜暂用,4.5.宜久服,6.久用宜加苁蓉、锁阳温润之药物。 

肉苁蓉配巴戟天:补肾助阳,有温而不燥,补而不峻之优,适用于肾虚证。 和仙灵脾、仙茅药对相比,均有补肾助阳之用,此药对温补柔润,彼药对温补燥烈。 

鱼腥草配野荞麦根:20g/bid(痰热咳嗽):30g/tid(肺痈患者),清肺热、祛痰浊,适用于痰热咳嗽、肺痈病。 

马鞭草配王不留行:15-20g:10g,活血利水,适用于湿脚气病。

以下由中国医药学院医学系第39届许太乙同学所整理(对药名称 剂量 适应症其他)  

二、相须对药10对)

硼砂配乌梅:1-2g:5g,止呕,适用于胃虚之呕吐,而尤适宜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呕吐。 

柴胡配升麻:3-8g,升举阳气。适用于气陷证。

黄芩配白朮:10g,安胎,适用于脾虚胎热之胎动不安。剂量要度量脾虚、胎热程度而定。

槟榔配常山:10g (常山酒蒸炒熟) 截疟,并能缓和胃肠,顺胃气,引药下行,避免单用常山截疟有呕吐之弊。适用于湿疟。 发作前二小时服用较好。 

紫河车配鹿角:5g:3g,填补精血,温补肾督。适用于肾督阳虚,精血亏乏之证。 阴虚有火者禁用 

槟榔配南瓜子:30g:30-60g,杀虫,适用于蛔虫、绦虫、姜片虫、线虫等肠道寄生虫病。 临卧一次,次日早再服一次为宜。 

葛花配枳椇子:10g ,醒脾解酒毒,适用于酒毒引起的病证。病情重者,尚需在辨证前提下加 入适宜方药。 

威灵仙配金钱草:10-30g:30-50g,利胆排石,适用于胆结石、胆囊炎病。用于肾结石,亦有较好疗效。

木蝴蝶配凤凰衣:3g:5g,润咽喉,开音。适用于音喑病,对慢性喉炎、声带小节失音尤为适宜。

赤石脂配禹余粮:10-20g,涩肠,固崩漏、带下,适用于久泄、崩漏、带下之病证 仅供收涩之用,若脾肾两虚者,加上培补脾肾之药。  

三、相反对药

1、扶正祛邪相反对药(33对)

阿胶配石膏:10-15g:15-20g养阴润肺,清热润燥,适用于温燥客肺之病证。 

黄耆配防风:10-15g:10g,补气固表,祛风解表。有固表不恋邪,解表不伤正之妙。适用于体虚感冒。 

附子配麻黄:3-5g:10g(先煎20),温阳解表,内温真阳,外散风寒,补中有发,发中有补。 

薄荷配玉竹:5-8g(后下):10-15g,育阴清热解表,适用于阴虚体质的风热表证。

白朮配泽泻:10g20g,健脾涤饮,适用于饮邪眩晕病证。 

生地配黄柏:15g:10g,清热泻火,滋补肾阴,有滋肾不恋邪之优,适用于肾虚挟湿热之痿痹病。 

当归配大黄:10g:生大黄5-10g:制大黄10g,养血祛痰,适用于血虚血瘀证。

黄耆配防己:10-15g:肿偏上,木防己15g,肿偏下,汉防己15g,利水消肿,适用于脾虚水湿壅滞之肿胀。 

白朮配枳实:各10g,消痞除胀利湿,有祛邪不伤正,健脾不碍邪之优。 

白芍配赤芍:无养血祛瘀,柔肝泄肝,适用于阴亏挟瘀之胁痛。 

人参配石膏:13(党参、太子参10g:石膏30g),益气清热,有补虚不恋邪,清热不伤正之妙,适用于热盛津伤或温病余热未清损及津气的病证。病重正气欲脱者,用别直参或西洋参为宜。 

山药配牡蛎:生、煅各30g30-60g,清热而无苦寒伤脾之害,养阴却无滋腻泥膈之虑,止泄又无兜涩恋邪之虞。有扶正不滋邪,祛邪不伤正之优。适用于脾肾阴亏,开阖失职之泄泻。 煎汤代茶,频频服之 

白朮配槟榔:白朮成人剂量30g以上。31若不足此比例,服后有腹痛之副作用通利大便,有补脾胃不碍气运,助气机不伤脾胃的双相调节作用。须空腹服药,每日二次,一次250ml以上,服后多饮开水,效果更佳。 

黄耆配槟榔:黄耆生用10-15g:8-10益气退肿,有行水退肿不伤正,益气固表不留邪之优。初服时有腹痛、耕动不舒之感,此乃正邪相搏之征,毋需更药,继续服之即效。 

白朮配莪朮:10-15g:10g既理气又补气,既破血又利湿,适用于气虚血瘀及血瘀湿阻之鼓胀、闭经等病证。 

楮实配丹参:各10g,纠正心律,既能补肾养血,以填不足之阴,又能活血通络,以疏络脉之瘀,有标本兼治、扶正祛邪之功,适用于老年心律不齐。

阿胶配黄连:10-15g:黄连吞服1-2g,煎3-5g育阴清热,水火既济,有使心火下降、肾水上济之功,适用于水亏火炽所致不寐。 

桂枝配白朮:各10g1.营卫:2.发汗止汗:3.有扶正祛邪之妙,适用于太阳中风病及表虚客邪之证:4.白芍剂量倍于桂枝组成药对,功擅调和阴阳,和中止痛,适用于太阳病误下腹痛、血虚挟寒之脘腹痛。

黄耆配葶苈子:10-15g,益气泻肺,补泻兼行、寒温并调、升降同施之妙,适用于肺虚痰盛之肺胀、心悸证。 

党参配石菖蒲:10-15g:石菖蒲干者10g鲜者15-20g,强心益气,化湿开窍,有补不恋邪,通不伤正之妙,适用于气虚挟痰湿之胸痹。,心气虚甚者,别直参易党参。 

人参配莱菔子:人参改用党参10-15g:莱菔子10g,益气消积化痰。有补不碍邪,消不伤正之妙,适用于脾虚食积气滞、肺虚痰气阻塞之喘咳。 

生地配地骨皮:10-15g:10g补肾滋阴,凉血调经,有滋其不足,清其有余,适用于阴虚血热型的月经先期或月经过少之病证。 

鳖甲配穿山甲:鳖甲先煎15g:10g,消症除积聚,适用于症块积聚病。

锁阳配忍冬藤:10g:10-15g,滋阴清热通络,有滋肾润燥不恋邪,清热通络不伤正之妙。适用于肾虚挟热之痿证。 

龟版配铁扫帚:15g:30g益肾清湿热,有祛邪不伤正,滋阴不恋邪之优。适用于慢性肾炎正虚邪实型。 

续断配川山膝:10-15g:8-12g补肝肾,祛瘀通经,适用于肾亏挟之腰痛、闭经病证。 

山茱萸配石韦:10g:10-15g,消除蛋白尿作用。摄精泄浊,消除蛋白尿,有开阖既济之妙,有摄精不恋邪,泄浊不伤肾之优,适用于虚实夹杂型慢性肾炎患者。 

益智仁配萆薢:3-10g:10-15g泄浊摄精,有分利不伤肾,固摄不恋邪之优,适用虚实夹杂之白浊、遗尿、遗精等病证。

桑寄生配丝瓜络:无补肝肾,通脉络,有补而不滞,通不伤正之优,适用于肾虚络脉不和之腰腿痛病证。  

五味子配制大黄:6g:10-15g,滋肝阳、清湿热、降血清转氨酉每,降后无反跳。有益肝不恋湿热,祛邪不伤正之妙。适用于虚实夹杂证见单项血清转胺酉每增高证。牡蛎配椿根皮:生、煅牡蛎并用各30g10-20g养阴清热,愈带止崩。既清下焦湿热以祛邪,又养肝肾以固涩,有养阴不滞邪,祛邪不耗阴之优。适用于阴虚湿热下注之崩带病证。 

太子参配合欢皮:10-15g:10g调畅心脉,益气和阴,有益气养阴不窒气机,解郁和血不伤气阴之妙。适用于气机郁结,气阴两亏之胸痹病。 

鸡血藤配海风藤:10-15g:15g除痹通络,既祛风湿,又补血行血,扶正兼祛邪,适用于虚实相兼痹病。 

鹿角霜配地鳖虫:6g:10-15g温补肾阳,祛瘀止痛之力 甚宏,适用于肾亏挟瘀之腰痛。 用此药对治疗腰肌劳损、腰椎骨质增生症,疗效显著。 

2、寒热相反对药(10对)

石膏配麻黄:肺热轻者31:肺热重者51宣肺止咳,清热定喘,有宣肺止喘无蕴热之弊,清肺泻热无冰伏之优,适用于肺热咳喘病证。 

石膏配桂枝:10-30g先煎:5-10g,一在表祛风清热、无温通助邪、寒凉抑遏之弊:二在里既能清热降逆,又能温化水饮。适用于风湿热病、胃热挟寒饮病。 

羚羊角配桂枝:0.3-1研末吞服:3-4.5g,清郁闭之热结,散外来之寒邪,适用于寒热夹杂之痹病。羚羊角可用10倍山羊角代用煎服。 

大黄配附子:寒实便秘、关格病大便秘者,生大黄后下5-10g:10g,温通大便,利尿泌浊,有温阳不助邪,通便不伤正之妙,适用于寒实便秘或肾阳不足,湿浊上泛之关格病。关格病大便通者以制大黄易生大黄10g 

黄连配吴萸:61清泄肝火。黄连配吴萸,能直达肝经,以防格拒:吴萸伍黄连,能发挥止痛、引热下行之特长,又避药物之热性,适用于肝火郁结之胁痛。 

龟板配鹿角:以熬膏为宜,各5g,开水冲服 阴阳两补,生精血,强精骨,适用于阴阳两亏之痿证。每日加别直参2g效果更佳。脾胃运化力弱者慎服。 

瓜蒌配薤白:各10g,宣畅气机,消除痰浊,适用于痰浊阻滞,阳气不通之胸痹。 

黄连配干姜:各5g,辛开苦降,清热燥湿,有清热不恋湿,祛湿不助热之妙,适用于湿热互结之呕吐。加黄芩、吴萸效果更佳。 

黄芩配制半夏:8-10g:10g,辛开苦降,清热降逆止痢,适用于湿热所致的呕吐、下痢证。常加用黄连、厚朴增其辛开苦降之功。 

黄连配制半夏:黄连吞服3g煎服3-5g:10g,清热降逆,消痞止痛,适用于湿热互结之胸痹。常加用黄芩、干姜之类,疗效更佳。

3、升降相反对药(10

桔梗配櫍榔:3-6g:6-10g,宣三焦气机,利水祛湿,有升降既济之妙,适用于湿脚气,风水病证。 

葛根配槟榔:各10g,理顺升降。适用于升降失调之脘腹胀、泄泻病证。 

荆芥配大黄:10g:10-15g,使气化能下及,腑气能通畅,故可治大小便不通。

麻黄配地龙:3-4.5g:9-12g。宣肺平喘,有升降既济、开合适度之妙,适用于痰浊阻塞气道之哮喘病。 

佩兰配钩藤:10g(新鲜者加倍):10-15g,后下降肝阳,升清阳,有升清不助阳上越,降肝不恋浊之妙。适用于肝阳挟湿浊之头痛。 

肉桂配黄连:110,辛开苦降,交通心肾,引火归元,有「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之妙,适用于心肾失交之不寐。此类病人应忌烟酒辛辣之物,服一至二个月后,才能根除。 

柴胡配黄芩:8-10g:10g,和解少阳,有解表又清,升沟又降浊之妙,适用于少阳经寒热或少阳经发热。临床用于胆囊炎、胆结石发热,效果尚佳。 

柴胡配制半夏:外感5-10g、内伤2-5g:10g,一在外感病中能解表清里:二在内伤杂病中能升清降浊。 

夏枯草配牡蛎:10g:生牡蛎30g,敛阴不致郁结,升散不耗阴液,有升降既济、除邪匡正之妙。适用于肝阴亏损、风阳上扰之头痛病。

白蒺藜配骨碎补:各10g,沈降补肾不碍疏肝,升散肝热不碍滋肾特点适,适用于肾虚肝热之牙痛。 

4、润燥相反对药(4对)

玄参配苍朮:各10g,治夜盲,有寒温润燥相济之妙。 

生地配苍朮:15g:10g,滋阴燥湿,有滋阴不碍湿,燥湿不伤阴之优,适用于阴虚挟湿之痿病。  

麦冬配制半夏:10-15g:5g,养胃阴、降呕逆,适用于胃阴亏损之呕吐病。

杏仁配制半夏:各10g,润肺止咳,燥湿化痰,润燥相济,有润肺不恋湿,燥湿不伤阴之优,适用于肺燥脾湿之咳嗽。 

5、散敛相反对药(2对)

细辛配五味子:2-4.5g:5g,温肺化饮,止咳平喘,一散一敛,有散不伤正,收不留邪之优。适用于寒饮伏肺之哮喘病。 

干姜配五味子:3-5g:5-8g,温肺祛饮,止咳平喘,散敛既济,有宣肺不伤肺气,温肺不耗肺津之妙,适用于寒饮咳喘之病证。 

6、其它相反对药(7对)

槟榔配丹参:10g:15g,行气活血通络,适用于气滞血瘀之病证。 

桂枝配当归:5-10g:10g,温经散寒,养血通脉,适用于血虚挟寒证。 

黄连配木香:3-6g:5-8g,治痢。 

桂枝配炙甘草:5-10g:3-5g,温通心阳,适用于心气虚寒证。 

白芍配炙甘草:30g少则效差:3-5g,酸甘化阴,适用于拘急性疼痛。 

蜈蚣配白芥子:1-3g:5-10g,搜风涤痰,对疑难痼疾有一定疗效。适用于风痰挟瘀之头痛,痰瘀阻络之痛风、腰腿痛、中风、面瘫、淋巴结肿大、慢性腰肌劳损。 

威灵仙配地龙:各10g,既清外侵风湿热之邪,又除内蕴瘀血之患,适用于中风后遗症之半身不遂之病。  

四、相使对药(14对)

茯苓配桂枝:15-30g:3-5g,只治里不治表。茯苓得桂枝之使,功擅温阳涤饮,适用于痰饮病。 

饴糖配桂枝:30-60g:5-10g,饴糖得桂枝之使,功擅甘温建中,缓急止痛。适用于中虚脘痛之病证。

栀子配豆豉:各10g,栀子得豆豉之使,清热除烦之功尤胜,适用于胸中郁热证。患者挟有痰涎,服后可能出现呕吐。 

大黄配桃仁:酒炒10g:10g,大黄得桃仁之使,功擅祛瘀攻积,适用于血瘀实证。 

石膏配升麻:(先煎) 30-45g:5-10g,石膏得升麻之使,功擅升清胃火,适用于胃经郁火之牙痛。 

附子配磁石:10-30g:30g(均先煎30分钟),附子得磁石之使,功擅温肾潜阳,有温下之力,而无热上之弊,适用于阳虚浮火上越之证。

石膏配牛膝:(先煎)30g:10g,石膏得牛膝之使,功擅引胃火下行,适用于胃热牙痛。患者虽无脘腹拒按,但大便数日未解,此因腑气不通,加槟榔、大黄,有助于胃热下泄。 

吴萸配槟榔:3g:10g,理气止痛,祛寒利湿,适用于气滞挟寒之脘腹痛、寒湿脚气。有些病人服后大便增多呈灰黑或淡黄色,症状改善快。反之,症状改善慢。这是有形寒湿之物排出的缘故。 

黄耆配茯苓皮:15-20g:30g,黄耆得茯苓皮之使,功擅益气健脾利水,适用于脾虚水肿证。

石菖蒲配郁金:鲜者10-15g:5-10g,菖蒲得郁金之使,开窗之力益宏,适用于湿温病痰浊蒙敝心包、杂病惊痫、失眠等神态失常病证。 

鸡内金配槟榔:消食积炒制10g、排结石生用3g吞服:10g,鸡内金得槟榔之使,功擅消食排食,适用于食滞脘腹、胆囊或尿路结石。 

鸡内金配柴胡:8-10g:2g,鸡内金得柴胡之使,功擅消肝经症瘕,适用于肝积肥气。左胁肋症块之病证临床表现有病史长、病机复杂的特点,用此药对时尚需加入相应方药,效果更佳。 

代赭石配党参:各30g,浓汁频频灌服。代赭石得党参之使,药力直趋于下,功擅利产达生,适用于气虚难。此药对虽可预防难产之用,预产期前一周服药,连服一周,能缩短产程。 

石菖蒲配川贝母:10-15g:1-2g,石菖蒲得川贝母之使,开窍之力尤宏,适用于急性热病之神昏。  

五、十八反、十九畏对药

海藻配甘草:10-15g:3-5g,消瘿瘤、瘰ㄌㄧˋ,适用于甲状腺囊肿、项淋巴结结核。加昆布、黄药脂,效果更佳。 

甘遂配甘草:煎服1.5-3g吞服0.6-0.9g:3-5g,逐饮泄水、适用于痰饮留于胃肠。此药对服后出现腹泄、应中病即止。 

人参配五灵脂:别直参3g浓煎、先饮汁、再食渣,病轻用红参5g:10g包煎 益气祛瘀。适于血瘀痼疾。

六、圣药(2位)

呕家圣药:生姜

疮家圣药:连翘

七、通用药(3位)

发表散风通用药:荆芥

治风通用药:防风

治痹证通用药:秦艽

八、经典用语(13条)

风病、疮病、血病为要药:荆芥

夏月麻黄:香薷

斩关夺门之功:巴豆

将军:大黄

焦三仙: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

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

血中之气药:川芎

头痛不离川芎(风寒、风热、风湿、血瘀、血虚)

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之要药:延胡索

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活血祛瘀、凉血清心)

祛瘀生新:桃仁

引血、引火下行:牛膝

风药中之润剂:秦艽、荆芥、防风、桑寄生

九、病证选药(80种)

引    产:天花粉

梅    毒:土茯苓

回    乳:芒硝(外用)麦芽

膏    淋:萆薢

血    淋:蒲黄

脱    发: 侧柏叶(外用)

排    石:郁金、海金沙、金钱草、鸡内金、核桃仁

喉    痹:络石藤、灯心草

口    疮:吴茱萸

失    音:诃子 桔梗 胖大海

利    咽:薄荷、射干、桔梗、马勃、玄参、巴豆、牛黄、胖大海、牛蒡子、山豆根、板蓝根

透    疹:荆芥、薄荷、蝉蜕、升麻、葛根、浮萍、芦根、紫草、牛蒡子

脱    发:侧柏叶

疟    疾:柴胡、青蒿、草果、鸦胆子、槟榔、何首乌、常山

胸    痹:薤白

乳    痈:蒲公英、漏芦、丝瓜络、远志

肺    痈:鱼腥草、薏苡仁、栝楼

肠    痈:红藤、败酱草、牡丹皮、络石藤、薏苡仁、栝楼、大黄

扩    瞳:青葙子

安    胎:紫苏(气滞胎动)

黄芩(胎热胎动)

砂仁(气滞胎动)

白术(脾虚气弱胎动)

杜仲(肝肾虚亏)

桑寄生(肝肾虚亏)

续断(肝肾虚亏)

菟丝子(肾虚)

苎麻根(胎热、胎漏胎动)竹茹(胎热胎动)

阴 署 证:香薷

破 伤 风:防风、蝉蜕、天南星、白附子、天麻、全蝎、蜈蚣

噤 口 痢:石菖蒲

休 息 痢:鸦胆子

退 虚 热:知母、黄柏、秦艽、龟甲、鳖甲、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牡丹皮

绦 虫 证:槟榔、雷丸、榧子、芜荑、鹤草芽、南瓜子

风 痰 证:天南星

亡 阳 证:附子、干姜

烫 烧 伤:四季青、紫珠、地榆、虎杖、侧柏叶

降 血 压:杜仲、夏枯草、决明子、青葙子、车前子、罗布麻、地龙、青木香、大蓟、小蓟、马兜铃、桑白皮、荠菜、臭梧桐、淫羊藿、山茱萸、稀莶草、山楂

鱼蟹中毒:紫苏,生姜 

胃寒呕吐:丁香、生姜、吴茱萸、高良姜、沉香

胃热呕吐:芦根 竹茹 枇杷叶

胃火牙痛:石膏

项背强痛:葛根

太阳头痛:羌活

阳明头痛:白芷

厥阴头痛:藁本(巅顶头痛)

鼻渊头痛:辛夷、苍耳子、细辛

无汗骨蒸:牡丹皮

有汗骨蒸:地骨皮

鸡眼赘疣:鸦胆子

诸骨鲠喉:威灵仙

吐泻转筋:木瓜、蚕沙

虚寒呃逆:丁香

寒疝腹痛:乌药、荔枝核

肺胃出血:白及

阴疽流注: 白芥子

口中甜腻:佩兰

龋齿疼痛:筚拨

手足皲裂:白芨

毒蛇咬伤:半夏、蚤休、穿心莲、金钱草、紫花地丁、白花蛇舌草

升阳举陷:升麻、柴胡、葛根、黄芪

滑脱诸证:龙骨、牡蛎

乌须黑发:何首乌、女贞子、黑芝麻

润肠通便: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核桃仁、桃仁、决明子、榧子、苏子、冬葵子、栝楼、当归、何首乌、黑芝麻、桑葚、肉苁蓉、胖大海、知母、生地黄、锁阳、杏仁

通经下乳:路路通、关木通、通草、漏芦、王不留行、穿山甲、冬葵子

血淋涩痛:石韦、蒲黄

梅核气证:绿萼梅、紫草、半夏、紫苏

暑湿吐泻:白扁豆

高血脂症:山楂、蒲黄、姜黄、没药

明目退翳:秦皮、青葙子、密蒙花、谷精草、蝉蜕、熊胆、赤芍、石决明、珍珠母、紫贝齿、枸杞子、木贼

清心利尿:连翘 关木通 瞿麦 竹叶 淡竹叶

虚火咽痛:玄参

阴虚外感:玉竹

安蛔止痛:乌梅

脾胃虚寒吐泻:砂仁

泻痢里急后重:木香

痨嗽及百日咳:百部

肾不纳气之喘:蛤蚧、补骨脂、沉香、磁石、紫河车

寒凝肝脉诸痛证:吴茱萸

米面薯芋食滞证:麦芽

风湿痹痛、四肢拘挛:桑枝

热毒血痢、阿米巴痢:白头翁

风湿寒痹、肩臂疼痛:羌活

泌尿系或肝胆结石症:鸡内金、虎杖

顽固性头痛及风湿顽痹:全蝎、蜈蚣

引火归元治命门火衰证:肉桂

阴虚火旺的喘咳痰血证:西洋参

胃癌、食管癌、直肠癌:白花蛇舌草

十、配伍用药(35对)

麻黄配桂枝:风寒表实无汗证。

麻黄配石膏:肺热咳喘。

桂枝配白芍:风寒表虚有汗证。

柴胡配黄芩:少阳寒热往来

石膏配知母:热病气分实热证和肺胃火热伤津证

知母配黄柏:阴虚火旺

朱砂配磁石:烦躁不安、心悸失眠

人参配附子:亡阳气脱

人参配蛤蚧:肺肾两虚、动辄气喘

甘草配白芍:脘腹或四肢拘急疼痛

当归配黄芪:血虚或气血双亏

栀子配茵陈:湿热黄疸

黄连配木香: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

黄柏配苍术:湿热诸证,尤其下焦湿热

白薇配玉竹:阴虚外感

大黄陪芒硝: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

苍术配厚朴、陈皮:湿阻中焦或夹食积

滑石配甘草:暑热烦渴

附子配干姜:亡阳欲脱及中虚寒盛

附子配麻黄、细辛:阳虚外感

枳实配白术:脾虚气滞夹积夹湿证

薤白配瓜蒌:痰浊痹阻、胸阳不振之胸痹证

丁香配柿蒂:虚寒呕逆

蒲黄配五灵脂:血瘀胸胁心腹诸痛及血瘀出血

知母配川贝母:阴虚劳嗽 肺燥咳嗽

黄连配吴茱萸: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

独活配桑寄生:风湿痹痛、腰膝酸软

郁金配石菖蒲:痰火或湿热蒙蔽清窍之神昏、癫痫、癫狂

高良姜配香附: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胀痛

川楝子配延胡索:血瘀气滞诸痛

旋复花配代赭石:气逆呕恶、喘息

大黄配巴豆、干姜:寒积便秘

生葛配黄芩、黄连:湿热泻痢初起

黄芪配柴胡、升麻:中气下陷诸证

人参配麦冬、五味子:气阴两虚之口渴、多汗及消渴

十一、视频讲座

9.1党参配当归:气血双补(八珍汤),配比党参15克、当归10克,每次150ml煎煮20分钟、再煎煮,服2次。

9.2党参配麦冬:气阴并治(生脉饮),配比党参15-20克、麦冬10-15克,每次150ml煎煮20分钟、再煎煮,服2次,适应冠心病。

9.3党参配葛根:补中益气(益气聪明汤-学生服用可提高学习效果)配比党参15克、葛根30克,每次150ml煎煮20分钟、再煎煮,服2次。

9.4熟地黄配肉桂:阴阳双虚,配比熟地黄20克、肉桂5克,每次150ml煎煮20分钟、再煎煮,服2次。

9.5熟地黄配枸杞子:肝肾双补,配比熟地黄20克、枸杞子10克,每次150ml煎煮30分钟、再煎煮,服2次。适用于老年痴呆症、震颤、瘙痒、帕金森

9.5生地黄配黄连:心肾同治,配比生地黄20克、黄连(苦味药有降浊的作用)5克,煎煮20分钟,晚睡前服。适用于失眠。

【柴胡 黄芩】 8-10g;10g 和解少阳,有解表又清,升沟又降浊之妙,适用于少阳经寒热或少阳经发热。 临床用于胆囊炎、胆结石发热,效果尚佳。 
【柴胡 制半夏】 外感5-10g、内伤2-5g;10g 一在外感病中能解表清里;二在内伤杂病中能升清降浊。 
【佩兰 钩藤】 10g(新鲜者加倍);10-15g后下 降肝阳,升清阳,有升清不助阳上越,降肝不恋浊之妙。适用于肝阳挟湿浊之头痛。 白蒺藜 骨碎补 10g 沈降补肾不碍疏肝,升散肝热不碍滋肾特点适,适用于肾虚肝热之牙痛。 
【桔梗 櫍榔】 3-6g;6-10g 宣三焦气机,利水祛湿,有升降既济之妙,适用于湿脚气,风水病证。 
【葛根 槟榔】 10g 理顺升降。适用于升降失调之脘腹胀、泄泻病证。 
【荆芥 大黄】 10g;10-15g 使气化能下及,腑气能通畅,故可治大小便不通。 
【夏枯草 牡蛎】10g;生牡蛎30g 敛阴不致郁结,升散不耗阴液,有升降既济、除邪匡正之妙。适用于肝阴亏损、风阳上扰之头痛病。 
【麻黄 地龙】 3-4.5g;9-12g 宣肺平喘,有升降既济、开合适度之妙,适用于痰浊阻塞气道之喘哮病。 
(四)润燥相反药对
【杏仁 制半夏】 10g 润肺止咳,燥湿化痰,润燥相济,有润肺不恋湿,燥湿不伤阴之优,适用于肺燥脾湿之咳嗽。 
【玄参 苍朮】 10g 治夜盲,有寒温润燥相济之妙。 
【生地 苍朮】 15g;10g 滋阴燥湿,有滋阴不碍湿,燥湿不伤阴之优,适用于阴虚挟湿之痿病。 
【麦冬 制半夏】 10-15g;5g 养胃阴、降呕逆,适用于胃阴亏损之呕吐病。
(五)散敛相反药对
【细辛 五味子】 2-4.5g;5g 温肺化饮,止咳平喘,一散一敛,有散不伤正,收不留邪之优。适用于寒饮伏肺之哮喘病。 
【干姜 五味子】 3-5g;5-8g 温肺祛饮,止咳平喘,散敛既济,有宣肺不伤肺气,温肺不耗肺津之妙,适用于寒饮咳喘之病证。
(六)其它相反药对
【桂枝 炙甘草】 5-10g;3-5g 温通心阳,适用于心气虚寒证。 
【白芍 炙甘草】 30g少则效差;3-5g 酸甘化阴,适用于拘急性疼痛。 
【槟榔 丹参】 10g;15g 行气活血通络,适用于气滞血瘀之病证。 
【桂枝 当归】 5-10g;10g 温经散寒,养血通脉,适用于血虚挟寒证。 
【蜈蚣 白芥子】 1-3g;5-10g 搜风涤痰,对疑难痼疾有一定疗效。适用于风痰挟瘀之头痛,痰瘀阻络之痛风、腰腿痛、中风、面瘫、淋巴结肿大、慢性腰肌劳损。 
【威灵仙 地龙】 10g 既清外侵风湿热之邪,又除内蕴瘀血之患,适用于中风后遗症之半身不遂之病。 
【黄连 木香】 3-6g;5-8g 治痢。
相使药对
【附子 磁石】 10-30g;30g(均先煎30分钟) 附子得磁石之使,功擅温肾潜阳,有温下之力,而无热上之弊,适用于阳虚浮火上越之证。 
【茯苓 桂枝】 15-30g;3-5g 只治里不治表。茯苓得桂枝之使,功擅温阳涤饮,适用于痰饮病。 
【饴糖 桂枝】 30-60g;5-10g 饴糖得桂枝之使,功擅甘温建中,缓急止痛。适用于中虚脘痛之病证。 
【石菖蒲 郁金】 鲜者10-15g;5-10g 菖蒲得郁金之使,开窗之力益宏,适用于湿温病痰浊蒙敝心包、杂病惊痫、失眠等神态失常病证。 
【石菖蒲 川贝母】 10-15g;1-2g 石菖蒲得川贝母之使,开窍之力尤宏,适用于急性热病之神昏。 
【吴萸 槟榔】 3g;10g 理气止痛,祛寒利湿,适用于气滞挟寒之脘腹痛、寒湿脚气。 
有些病人服后大便增多呈灰黑或淡黄色,症状改善快。反之,症状改善慢。这是有形寒湿之物排出的缘故。 
【鸡内金 槟榔】 消食积炒制10g、排结石生用3g吞服;10g 鸡内金得槟榔之使,功擅消食排食,适用于食滞脘腹、胆囊或尿路结石。大黄 桃仁 酒炒10g;10g 大黄得桃仁之使,麻黄 肺热轻者3:1;肺热重者5:1 宣肺止咳,清热定喘,有宣肺止喘无蕴热之弊,清肺泻热无冰伏之优,适用于肺热咳喘病证。 
【石膏 桂枝】 10-30g先煎;5-10g 一在表祛风清热、无温通助邪、寒凉抑遏之弊;二在里既能清热降逆,又能温化水饮。适用于风湿热病、胃热挟寒饮病。 
【羚羊角 桂枝】 0.3-1研末吞服;3-4.5g 清郁闭之热结,散外来之寒邪,适用于寒热夹杂之痹病。 羚羊角可用10倍山羊角代用煎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