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阳碗里九架山

 大宛文谈 2021-11-10


二水崔,南阳人,中国民进会员,南阳作协会员,曾策划出版《南阳五圣》《纸糊的民国》等共计几十本约1500万字的图书出版,曾担任《商道》《中华佛商》等多家杂志主编,为中国财富出版社,北京华文书局等十多家出版机构特约编辑。

打开南阳地形图,西有秦岭与伏牛山,东有桐柏山,南北除了古代交通要道上的几个豁口,又是山山相连,“南阳盆地”景象真个是一目了然。南阳古代称“宛”,秦始皇钦定在南阳置“宛邑”,不过别处的地名出现这个“宛”字都发声念“wan”,唯独南阳的古称念“yuan”。所以干脆省事再往小了说,说南阳就是个“碗”也很形象。

现代南阳人说“老南阳”,一般以解放前的老南阳市为中心,范围以南阳县为限。过去虽然县市平级,谁也管不住谁,但南阳县包围着南阳市,如果老南阳真算一个“碗”形的话,碗底就是南阳老城,碗沿儿就是老南阳县。可是“南阳盆地”是个大的地形概念,真要一马平川就显不出山河形胜了。一个地方假如没有山高,没有地凹,就会平面化,就真的会平淡无奇。南阳“碗”里一共有九架山,不要以为一说南阳是盆地就都是平原,那实在是外边人的误会。

过去的老南阳县境内或周边分别有独山、蒲山、丰山、紫山、羊山、磨山、塔子山、隐山,遮山,共九架山,因为每一座山都相对孤立,南阳人习惯称它们为“九架孤山”。这九架山,看上去更像冈峦丘陵,因为海拔最高的也超不过400米。但是,外边人说“楚风汉韵”南阳,看的是历史书卷和地图,南阳人说楚风汉韵,就全落实在这些具体的生动起伏的冈峦上了。

蒲山、独山、丰山、紫山都在原南阳县的蒲山镇辖区内。

其中独山离南阳市区最近,因特产独山玉(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名满天下,现在是省级森林公园和国家矿山公园。独山是独玉的根,是玉文化的发祥地,独玉储备量达20万吨以上。独山玉开采史已有近六千年的历史,黄山新石器遗址中发现有四件独玉品。独山每年农历三月三,有盛大的民间庙会,也是南阳民间彼时的狂欢盛会。

不过,在古代名气更盛的却是丰山。那里是古代南阳城开发最早的旅游名胜区。山顶有庙,山腰是多处摩崖石刻,山东麓有泉水,号曰“清泠泉”,泉水流在丰山脚下,成为白河回漩处一个深潭。“科圣”张衡也是东汉著名画家,当时的丰山据说就是张衡作画的写生地。后来的历代大诗人李白、元好问对丰山都有诗作描摹。李白写下了《游南阳清冷泉》诗,元好问写了《丰山怀古》与《十日登丰山》两诗。1980年,丰山发现一巨大溶洞,长约70米,宽数百米,石乳、石柱、石笋、石帽,比比皆是,奇石怪岩,姿态各异。北风乍起,风吹溶洞,发出轰鸣之声,便是古代相传“丰山霜钟”、“霜钟自鸣”的来历。

紫山无疑就是风水最好的福地了。三国时期与“卧龙”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庞统就隐居于此。据考证,凤雏台祠原有前殿、大殿、左右配殿、山门等建筑,由于历史久远及遭受战乱的破坏,而今只留下了凤雏台遗址。紫山北傍龙王沟水库、南与卧龙岗绵延相连,为明历代唐王陵园和道观寺庙聚集之地。明太祖朱元璋建大明,将其二十二子朱柽封为唐王,册封地就在南阳。朱柽死后安葬于紫山之阳,这里一共埋葬有朱唐九世十一个王爷。据明《一统志》载,当时墓园规模庞大,气势宏伟,殿阁亭堂鳞次栉比,周围红墙二百九十丈,占地五十余亩。所以后人又把紫山美其名曰“南阳的'十三陵’”。只是后来明末李自成举兵围攻南阳,朱唐的辉煌墓园焚毁殆尽,算是断了此中“风水”。原来的紫山流出梅溪河,其中一支流直通南阳朱唐王府后花园,解放后修建了人民公园,再次斩断了这一脉活水。

蒲山盛产大理石,经过多方抢救出土的南阳汉代画像石多为蒲山的大理石,可见蒲山石运用的历史久远,蒲山一带的石灰、水泥产品,更是造福了历代南阳人起房筑屋。

今谢庄乡有羊山、磨山、塔子山三座山。磨山位于谢庄乡毛田村。西与羊山并峙。山呈东西走向,主峰海拔362.1米,山呈浑圆状,有石有土。

据《明一绝之》记载 :“磨山在南阳县北30里,山出青石,可为磨石”故名磨山。传说当时这三架山是兄弟三个,塔子山最高,三兄弟比个子,塔子山最后比败了,成了个子最低的一个。即便是个子最低的塔子山,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是当年有一个僧人,在这里修炼,天长日久,与当地的百姓成了好朋友。大家都很敬仰他。他的名字叫木莲,都叫他木莲僧,后来僧人修成正果,入了仙班。人们为了纪念他,修塔一座,取名木莲塔。这就是塔子山的来历。此塔毁于解放初期。塔中的石碑大都在上世纪50年代修水库用了。

在今宛城区新店乡有隐山,因西汉末年刘秀被王莽追兵追杀时曾隐于此得名,另一说是诸葛亮出山火烧博望坡时隐兵于此得名。隐山有丰富的蓝晶石矿藏,今天已经被工业文明开发得不见了当初。

在今王村乡西有遮山,镇平遮山镇因此得名。遮山海拔360米,东西长约11.5公里。遮山之“遮”,也与当地“王莽撵刘秀”传说相关,似为以讹传讹。不过,遮山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楚国长城的重要节点,今尚遗有旧址。

南阳九架孤山,山山都有历史人文掌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可惜许多在历史浩劫或工业化浪潮中,文物被毁,原貌全非。人们习惯了靠山吃山,向自然要经济效益,却忘了文化遗存同样可以成就效益,待到想补救时,已然回天乏力。这是工业文明发展中遭遇的怪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