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华为天才少年计划,看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和激励

 外滩商学院 2021-11-10

前一阵子,被华为高薪招揽人才这一消息刷屏了。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说,今年华为将从全世界招进20-30名天才少年,明年从世界范围招进200-300名天才少年。此后华为内部发文公布了8名顶尖学生的年薪方案,这8名人员全部为2019届应届顶尖学生,其年薪的最低为89.6万元,最高为201万元

▲内部邮件截图

▲华为官方天才少年招募海报截图

随着5G的加快兴起和手机业务的快速发展,华为这家民营企业中的明星离我们越来越近。

华为是一家非常特别的公司,在中华有为的总图腾下,从麒麟到鸿蒙,华为的产品和技术无一不充满了中国元素。

与此同时,华为又是一家不断吸收现代管理理念和模式,以此不断促进自身变革的庞然大物。正是这种中西交汇成就了华为的行业龙头地位。

这次华为惊天一掷的“天才少年计划”一样如此。乍看之下像极了中国古代“千金买骨”的故事(这里更准确的说应该是“千金买马”),然其背后却渗透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智慧之光。

首先是在激励层面精神鼓舞物质奖励双管齐下,大幅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和激励。公司用天才称呼员工并不少见,然而天才+少年的组合在我印象中华为是独一家。这个让人不免想起梁启超少年中国的奇特组合,也有着奇妙的化学反应。

“天才少年”不仅彰显了华为年轻化的决心,更预示着华为会把这批优秀的年轻人当做主角,为他们创造舞台。可以想见华为一定会重用这些天才少年,而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也必将在日后成为华为的栋梁,肩负起带领华为继续向前奋战的使命。

为什么我们说华为天才少年的高姿态、高起点不是纸上谈兵,不是形式主义?

因为除了对人才的尊重,华为还给出了与之相匹配的高薪,通俗点讲就是真金白银的物质激励。

当今社会金融和IT这两大行业之所以吸引了最优秀的人才,其根本来自于行业高薪、或者说薪酬的下限更高。

高薪无疑是吸引人才最直接有效的法宝。正如马克思笔下有50%的利润就不惜铤而走险的资本,薪酬也是员工奋斗的第一驱动力和根本诉求。

也许我们不能就此下结论说不想拿高薪的员工就一定不是好员工,但我们能确定地说脱离了真金白银的激励绝不是好的激励。这方面西楚霸王项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鲜明的反例。

楚汉争霸其犄角在于第三极——兵仙韩信。韩信是当时的无双国士,得韩信者得天下。原本先投奔项羽的韩信,为什么最后却把霸王逼得四面楚歌乌江自刎?根据韩信自己的说法,根本原因是项羽的妇人之仁。

项羽平时待兵仁慈,体恤部下,可说并非不懂精神激励之道。然而到了部下生死奋战立下赫赫战功,亟需实质奖励再接再厉的紧要关头,霸王却变成小人,摸了半天封印也不舍得分地封爵,论功行赏。最终导致如韩信等一批优秀人才的寒心和出走,将原本的大好开局亲手送给了刘邦。

于是又引出了一个新的问题,作为企业老板、管理者,到底怎样激励才能真正发挥激励的作用?怎样才能既控制好人力成本,又让员工始终充满干劲?

这里我们需要引入一个和激励有着密切关系的概念——期望。期望是对自己或他人的一种判断,希望自己或他人达到某种目标或满足某种行为预期。

我们可以把激励的效果看做一个关于激励(奖励)和期望的差值的函数,即激励效果=F(激励-期望)。当激励大于或等于期望,产生激励效果,并与此差值正相关;否则不产生激励效果。在此基础上激励与期望的差值的可变比例越大,激励效果越大。

从这个激励公式出发,我们再来检验华为的天才少年计划。显然天才少年的最大亮点在于破格对年轻员工实行了年薪制。从它的年薪制方案来看,最低89.6万,最高更是高达惊人的201万元,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大量公司的一把手,可以说不仅满足且大大超出了员工期望。

当激励满足期望时,就已经有了激励效果。因为对员工来说,付出能有应得的回报。而当激励超过期望,这一超额部分就构成了额外的压力,能够进一步激发员工的潜能。

对于员工来说,不再只是付出能有回报,更要证明自己对得起公司的这份信任和超额激励,尽全力去证明自己能够做到更好。

更值得玩味的在于这一超额部分是可变的,且变化范围大,极具弹性。拉开年薪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不仅能够激发这批天才少年发挥最大潜能,实现自我价值,也能够全面促进天才少年之间以及他们与市场、行业中潜在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进一步放大激励效果。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另一个结论:激励的弹性越大,激励的效果越好。

天才少年计划最吸引我的莫过于再次坚决贯彻了华为管理思想的核心——群体奋斗群体奋斗核心不在于奋斗,而在于群体。

华为并没有简单树立一两个典型吸引眼球,为自己打一波广告,而是实实在在招揽了一批天才,组建了一个团队。

根据华为的构想,这个团队日后还将扩展至数百人。这对于一家高科技公司来说,足以构成一个方面军了,可以说天才少年计划把群体奋斗贯彻到了极致。如果只有一匹狼,它只能为生存而搏斗。只有一群狼在一起奋斗,才能开疆扩土,不仅活下来,还能带着希望,为更美好的明天战斗。

群体奋斗这一华为最精髓的管理理念甚至还在最近如火如荼的超级猩猩之类健身工作坊中得到印证。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家门,选择在工作坊一起上课健身,正是看中了工作坊营造出的那个群体奋斗的阳光氛围。身边有一群人和你一起为更健康优美的身体运动流汗,彼此交流关怀激励,更能激发每个人的潜能。

反之,如果一家公司缺乏群体奋斗的文化氛围和鼓励创新的制度保障,使奋斗者势单力薄,孤军奋战,无法形成合力,那它只会不断流失水分,失去活力,进而持续丧失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离被淘汰越来越近。

群体奋斗对作为个体的员工同样是一个巨大的启示和风险提示。如果你自认是一个奋斗者,或者你单纯的出于各种目的想奋斗,一定要选择有足够奋斗群体的团队。否则仅仅一个人孤军奋斗,你很可能只会处处碰壁。

华为是一家争议不断的企业,天才少年计划同样如此。它在吸引、激励少年天才的同时,对华为内部是一次清洗,可以说是一把两面开花的双刃剑。如何平衡协调新旧势力,如何安抚老员工,如何保持企业人才队伍的相对稳定,都是与天才少年计划相伴相生的巨大挑战。

尽管天才少年计划的最终效果还有待时间检验,但它依旧彰显了华为年轻化的决心和在人才争夺战中独霸天下的野心,值得每一家有志于基业长青的企业学习。


RECOMM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