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德智:HR职业转型,知向谁边

 外滩商学院 2021-11-10



近来HR圈内私聊,以前很热门的候选人,每周会有好几个猎头Approach,而今半年也没有一个猎头推荐机会。更有甚者,连猎头都在外面打探,努力地想跳槽,或者寻找转In-House的良机。

看来,HR职业转型,再也不是挂在嘴边谈谈的话题,而是切切实实的现实问题了。本文就基于我熟知的圈内人物,给大家讲讲HR转型的故事,看看能否带给同仁们启发和思考。



方向一:内部咨询师

转型难度系数:★★★

ROI投资回报率:★★★★★

职业前景:★★★★★


HRBP在国外企业风行了30多年,而国内企业HRBP成功者鲜有,多数人力资源业务伙伴,沦为了人力资源业务伙计。个中原因自然很多,而HRBP缺乏内部咨询技术、对业务的价值未能完全发挥出来,实为根本原因。

David是国内一知名互联网企业的HR,隶属于大政委的内部专家(咨询师)团队。在996的公司里,他的日程安排得并不十分紧张,因为他的事务性工作不多,而且找他的基本上都是事业部负责人、大团队的Leader或者政委,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不,有个大团队Leader来找他了,要做2021年的业务规划,请他帮忙设计,带着大家把业务大图给整出来。David如此这般和Leader探讨了一下,叫上政委,三人对具体的需求、下一步计划和研讨会的目标达成了一致。


之后,David打开SWOT模板,基于对业务的大致理解,做出了SWOT样例,再附上BSC的模板和解释,发给了该Leader的直接下属,请他们做些思考,约定一周后和大家私聊。紧接着,David又和政委一道,找了有代表性的外部客户、内部客户做访谈,列出了客户对该业务的反馈和核心需求。过了几天,大团队Leader也拿到了大老板更具体的期望,并对业务规划有了大致的思路。三人又共创了大半天,对业务规划研讨会的详细流程、角色分工、相关准备等做了具体的设计,确认一周后召开业务规划研讨会。

研讨会当天,事业部负责人、大团队Leader、团队骨干人员等悉数到齐,气氛很是热烈。David引导了整个研讨会,带着大家对市场环境、内外部客户需求、自身优劣势、业务设计与规划等达成了共识,业务大图就此诞生。之后,各小组又讨论了各自的目标与任务,向大家发布,并基于反馈做了调整优化。研讨会结束后,事业部负责人拍着David的肩膀说,这样的研讨会太有效了,希望请他也给其他几个大团队设计类似的研讨会。

David的例子,给内部咨询师树立了标杆。内部咨询师,以业务部门相关责任人为内部客户,挖掘他们的真实完整的需求之后,基于全面诊断,制定并指导实施解决方案,最后解决客户问题,满足期望。内部咨询师以4D模型为圭臬,聚焦于战略性项目,是HR内部转型的首选。

难点在哪里?功夫在诗外。优秀的内部咨询师,是业务负责人的座上宾,以专业为武器,救业务于水火,以成败论英雄,以结果见分晓。内部咨询师灵活应用4D模型,掌握咨询常用工具和方法论,并赢得业务部门的信任,始终药到病除,使命必达。

 

方向二:讲师

转型难度系数:★★

ROI投资回报率:★★★★

职业前景:★★★


Jennifer 40多岁,之前就一直在企业负责TD相关的工作。她所在的公司搬离上海以后,她就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新机会。于是她开始整理自己之前做过的培训,把大纲、课件、视频材料、案例等都梳理清楚,之后,她把自己的课程大纲发给之前合作过的几家培训公司,请他们帮忙推课。培训公司的朋友告诉她,还需要对自己做一下包装,把简历写得更突出亮眼一些。朋友还说,最好的策略是线上引流,先在平台上开几个公益讲座,既能自己练练手,还能圈圈客户,等有了知名度再向客户推广内训课程,效果更好。Jennifer都一一照办。为了练手,她还到之前朋友的公司免费讲课,征求大家的意见,权当磨课。

她看到市面上有一些专业讲师的认证课程,为了提高专业课程设计和授课技巧,她也报名参加。另外,近来引导技术很热门,她觉得不错,对讲课有帮助,也跃跃欲试。自然,成人学习心理、课程设计技巧、讲课技巧、引导技巧等方面的专业书籍和文章,不论出处,Jenifer也读了不少。

两年下来,Jennifer不再像以前那么慌张焦虑了——总觉得没有公司上班,又没有客户,怎么养活自己?她算了一下生活成本,即使加上外出旅游,一年的开支也就20来万,所以只要每个月有2天的课量就可以了。解除了心理负担,Jennifer轻装上阵,打磨了几个重点课程,并拓展了培训经纪的网络,课量节节攀升。

Jennifer的转型历程,是很多In-House HR的缩影。有些HR转讲师是主动规划的结果,更多的则是不得已而为之。殊途同归,第一步是做好心理准备,多数HR转型的讲师不会太忙,有的甚至一年只有10来天在讲课,其他时间不用上班,但也不挣钱,怎么办?第二步是从自己最熟悉、讲得最多最溜的课程开始,首战告捷以后,乘胜扩大战果。第三步是扩人脉,广撒网——谁也不知道今天做的方案能不能中标,也不清楚这个课件何时能派上用场,有时甚至突然接了一个电话,邀请你去给某某客户讲课。

讲师的人生充满戏剧性,更多的是不确定性,但是,确定的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可能今天的方案没有中标,但转眼另一个客户就要类似的课程;昨天做好的课件,明年后的某日,稍作修改就能主讲;而你接到的电话,是因为朋友的朋友推荐了你,对你赞赏有加。

方向三:咨询顾问

转型难度系数:★★★★

ROI投资回报率:★★★★★

职业前景:★★★★★


12年前,我刚从阿尔卡特跳槽到IBM的时候,HCM高级咨询顾问的名片着实让我高兴了一阵子,而第一个月拿到的工资,居然比Offer上的数字还要多15%!喜出望外的我,立马回阿尔卡特请之前的老板和同事吃了顿饭。

然而第二个月就把我拉回了现实。收入回到了Offer上的数字;客户的诊断报告,竟然写了4遍,老板还不满意。后来另一个项目的顾问说,诊断报告不是交付物,不用发给客户,老板才放行。早知如此,何必让我熬那么多个通宵呢?

结合老板断断续续的信息,我反思了一下,诊断报告不过关的原因,一个是PPT制作没有亮点,另一个是诊断内容没有亮点,所说的问题,和诊断之前没有太大差别,第三是报告说服力不够,主观论点太多,没有量化分析、个案展示。上文提到的这个兄弟又对我说,顾问做PPT,就要秀出客户内部没有的高度:多点图表,整得复杂一点,这样看起来才更专业,容易把客户征服。为此,我把麦肯锡、罗兰贝格的咨询案子、诊断报告等找来,好好学习了一番;把这个项目的来龙去脉和IBM相关项目的过程文件、交付件都研究得很透彻,从此开始了开挂的咨询顾问生涯。第一个项目,经理带着我们两个高级顾问,外加一个打酱油的应届生,就把400多万的项目交付了!之后顺利赢得了第二期项目,而此时的应届生,则成为主力队员了。


委身知名咨询公司做顾问,自然有背书,拿业务相对容易,顾问主要负责交付就行。那么,HR如果要转型成独立顾问,自己拿单自己交付,该怎么办呢?

我开发了好顾问竞争力的铁三角:重点项目+长期客户+知名度。

重点项目:君不见,OKR、阿米巴、产品经理,甚至结构化思考、微课开发一项,就足以养肥几个大咖,养活无数顾问。而劳动关系、领导力、战略与执行等,更是深不见底,潜力无限。因此,作为独立咨询顾问,不能贪多求全,掌握了4D咨询模型,把两三个工具研究透,就能行走江湖。如果有闲力有市场,每2-3年可以迭代出一个新项目,作为新的增长点。

长期客户:咨询顾问的成就感,来自于客户在你的指导下茁壮成长,或者起死回生。这种对客户的陪伴,又会增进客户的粘性。因此,灵活运用4D咨询模型把客户服务好,甚至不计报酬提供增值服务,让客户享受咨询的胜利果实,培植长期客户,不失为独立咨询顾问的完美人生。

如何寻找长期客户呢?根据个人经验,建议把每一个客户都经营好,从你最擅长的小项目开始重点突破,如能力模型/任职资格、人才盘点,哪怕是几个人的领导力测评,都值得做好做足。之后,客户如果有需要,他还会找你咨询,或者征求你的意见。那个时候,长期客户就初具雏形了。而长期客户,一般还会介绍同学、校友、同乡等人脉,帮助你获得更多的长期客户。

知名度:互联网时代最不愁的就是知名度了。昨天还名不见经传的人,转眼就成为抖音红人、知名UP主,或者著名砖家了。作为咨询顾问,除了网红式成名方式以外,不妨深耕某些领域,拿到两把刷子以后,不时地发发声音,例如在论坛上演讲、在平台上分享、在线上讲课、在电视台当嘉宾;或者给公众号写写文章,发表真知灼见;当然,也可以搞个自媒体,写书出版。此外,建立社群,不时总结成功案例,归纳模型,分享一些干货,也是积攒人品的有效方式。

 

方向四:猎头

转型难度系数:★★

ROI投资回报率:★★★★

职业前景:

《猎场》点燃了大家的梦想,但是HR心里知道,那只是梦想而已。

转型猎头,是许多HRD或者招聘同仁的自然选择。我接触过的若干猎头,就是HRD积累人脉以后自己独立门户。这种模式前些年走得不错,因为外企业务风头正盛,用人不计成本,动不动就用猎头;而且,当年微信、脉脉等社交工具还不流行,猎聘、Boss直聘也未上场,人才与用人单位信息不畅通,猎头的市场还是很大的,往往找准一些大客户,就能活得很滋润。可惜如今,信息透明,人脉通达,雪上加霜的是,企业控制成本,外企大多风光不再,传统的猎头模式走不通了,所以HR转型猎头,前景并不看好。

不过猎头行业也有突破。以四大为首的高端猎头,聚焦C Level和D Level,生意依旧忙不过来。与此同时,新型猎头模式也逐渐萌芽。据我了解,现在有不少基于灵活用工模式的个人猎头、充分利用简历资源的兼职猎头、HR之间互助互利的共享猎头。此外,也有不少猎头专门帮助国内企业挖海外华人人才,尤其是科技精英、创业大拿、青年专家、常春藤高校毕业生,输送给国企和类似华为阿里万科碧桂园等知名民企。如果HR有相应的资源和人脉,也不失为转型的选择。

方向五:教练

转型难度系数:★★★★★

ROI投资回报率:

职业前景:★★

前几日,Cathy终于拿到了MCC证书,群内朋友“弹冠相庆”,祝贺之声“不绝于耳”。为什么?因为她1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接触教练,历经10多年的耕耘不懈,总算修成正果,岂不快哉?要知道,想要拿到MCC的证书,需要接受200小时的教练专业训练,从事教练服务累计2500小时,其中90%以上为收费服务!

这也是教练界的现状,要准备打持久战——儿童时期做计划,中年时拿证,步入老年才赚钱。以ICF为例,要拿到ACC教练证书,需要60小时的教练专业训练,100小时的教练服务,其中75%为付费服务;PCC证书需要125小时的专业训练,从事教练服务750小时,其中90%为收费服务。此外,还需要客户推荐、教练推荐、口试与笔试、活跃性证明等各种材料。这一方面保证了教练的高质量,另一方面,也是HR转型不可逾越的鸿沟。

另一方面,教练市场门派林立,各派都推出了自己的模型、工具,配套循序渐进的教练培训和认证体系,而且,各派都说自己好,自己这一派最正宗、最有效。15年前,我的一位台湾朋友就说她在学教练技术,花了10多万元,才刚刚学完几个模块,真的要拿证,不知道要投入多少,要花多久。如今15年过去了,真希望她已经顺利取证了。

另一角度来看,投入回报如何,市场前景怎样呢?咱们不妨站在公司或者HR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你的老板愿意购买教练吗?你自己会为教练慷慨解囊吗?市场是否认可教练,有多少客户愿意买单?而又需要多少客户、多久的教练时间,才能收回成本,实现盈亏平衡呢?

在国外,从网球教练转身企业教练的添高威,让教练技术风靡一时;而前些年,辅导了苹果、谷歌等顶尖公司高管的“亿万美金教练”坎贝尔,更让“教练”大放异彩。不过在中国,要让老板们为“提问题”、“挑战自己”而买单,显然“路漫漫其修远兮”。
 
除了上述五种热门职业以外,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新职业层出不穷,想转型的HR也不妨一试。例如,有的HR开公众号,率先开公众号的一些HR,积累千万粉丝以后,就开始经营线上线下的论坛、咨询、培训了。有的HR搞众筹,到处搜罗各种课程,分门别类推送给群友,自己可以免费去听课,还能从中赚取佣金和提成。不少HR转身成为保险达人、理财顾问,整天围着高净值人群,在各种群里和朋友圈异常活跃,却也乐在其中。当然,也有的HR,转型去做健身教练、快递骑士、课程顾问、房产中介,也都各有各的精彩。限于篇幅和我本人缺乏体验,本文恕不展开。
 
整体而言,职业无贵贱,转型无好坏,上述文字,一家之言,权当参考。祈愿各位HR,广结善缘,整合资源,在40岁前达到职业高峰,也为职业发展的后20年铺平道路。
*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外滩商学院立场

陈德智

外滩商学院智库成员。组织与人才发展专家,曾任腾讯与联想战略投资公司、阿里BU、辉门、贝卡尔特和阿尔卡特朗讯中国等知名机构的组织、人才与学习发展负责人,IBM人力资本管理高级咨询顾问,为客户提供组织诊断、HRBPOKR、领导力与能力模型、人才发展体系等方面的咨询培训。



RECOMM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