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企业有灵魂才会强大,企业文化不是一句“空口号”

 外滩商学院 2021-11-10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持续发展最强大、最宝贵的不竭动力。企业文化决定着一家公司的成败,决定着企业面对新形势的应对方式。

越来越多的企业深谙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它也是组织中隐性的人际规则,持续而广泛地塑造员工的态度和行为。如果与组织的发展目标、个人的价值观、动机和需求相辅相成,将释放巨大的能量,帮助组织构建强劲的增长驱动力。企业文化的体验不仅仅源于核心要素的上传下达,更为重要的是具象化的传播与落地执行措施。

企业文化究竟要如何传播和落地执行呢?11月17日下午,外滩商学院线下精品沙龙《企业文化建设》的现场,两位大咖老师为沙龙学员们带来了解答。

01

企业文化建设四个发展阶段


企业文化建设通常有四个发展阶段,您的公司现如今处于哪一阶段?

  • 萌芽期:公司有些约定俗成或默认的做法,但没有明确的内容,或内容比较分散、不统一,或仅有形式上的内容,大多数员工并不了解。

  • 建设初期或转型初期:公司已经建立了明确的、所期望的企业文化,并对所期望的文化、价值观、行为与现有的实际状况之间所存在的差距进行评估,并不断改进。

  • 发展期:公司已将企业文化体现在流程制度中,嵌入在人才招聘选拔、人才评价、领导力发展、绩效反馈、薪酬激励等方面。

  • 成熟期:企业战略和业务发展计划与企业文化的理解和应用相一致;员工的敬业度、满意度与公司期望的成果相一致;通过企业文化形成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

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需要经历生存目标导向、规则导向、绩效导向、愿景导向。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文化都需要有明确的价值导向。文化建设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企业首先需要搭建核心层,也就是企业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经营管理原则。


02

企业与员工共享价值



华夏基石的夏惊鸣曾说过:“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企业持续成功的核心逻辑和系统原则。”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努力把公司建成为员工积极参与、全身投入、坚定承诺和勇于创新的工作场所,最终更好地达成公司目标,实现公司愿景。

分享过程中,孙老师提到很多公司的企业文化都崇尚“以人为本”,但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以何人为本”?华为以奋斗者为本,海底捞以勤奋者为本……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就是它骨子里的基因,和公司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认识清楚其背后的逻辑,将有助于厘清企业的人才发展和培养机制。
 
杨老师也举例补充,比如谷歌的核心价值观是创新,就大力支持创新的管理体系建设,包括公司每年研发经费投入、人性化的上班环境、创新奖励制度、容忍犯错的程度、上班时间的弹性安排……边界制度设计清楚,才能让员工真切地感受到公司的企业文化。

从员工的角度来看,心理学家凯尔曼提出的态度转变三阶段理论同样适用于企业文化建设。员工学习、接受企业文化也需要经历三段心理历程:依从、认同、内化。企业需要根据员工的心理特点,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文化建设工作。企业文化建设,首先是思想上的培训,明确全体员工的身份定位,将员工视为企业的合伙人,激发员工的归属感;其次,企业文化活动需要提炼全员的智慧,激励全员参与,参与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是传承的过程。


03

企业文化如何实施落地



在这个环节中,外滩商学院为沙龙的学员们设计了互动式学习、现场提问、“世界咖啡”等环节,学员们一边听老师的分享,一边可以融汇到实际的工作场景中。
两位老师将多年的经验做了提炼和总结。孙老师在分享如何编写《企业文化手册》的时候强调企业应加强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比如公司主张什么、传承什么、反对什么、摈弃什么、赞成什么、增加什么、放弃什么?面临的挑战是什么?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和认知误区?应该抓住哪些关键与重点,如何走出第一步?这些问题也启发了学员们新的思考和认知。
 

提及企业文化落地实施的关键因素,就不得不说到如何将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行为。孙老师在现场也为我们分享了一些方法,可以通过思想理念、行为标准和行为事例来贯彻企业文化。比如,推行初期公司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是不够,甚至是有冲突的,所以需要第二阶段的推广。在这一段阶段公司可发起企业文化落地活动复盘分享会,请员工一起推敲修改,挖掘他们内心深处的想法,进行思想的碰撞,最终达成共识,这个共识过程也是一种自我检视和成长。


有的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将价值观管理成为软硬手段的一种有机融合,实现从文化理念到组织行为的具体化。企业在构建出文化价值观模型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定义核心价值观的元素、行为分级标准、构建文化导向的素质模型。对于任何企业,内部的关键是员工素质和组织能力,外部的关键是客户满意和市场认可。如何把外部压力化解为内部的能力,这就是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在组织层面所做的功能。
 
杨老师从另一个方面阐述到:“文化”二字拆开进行解读,“文”的反义词是“武”,“武”是一种强硬强制的方式,而“文“是自发的、积极的、主动的,”化“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企业文化的三化工程,包括理念共识化、行为规范化、和视觉一体化,因此企业文化不是单方面的灌输、塞给员工的准则,而是员工发自内心认同的愿景、使命、价值观、制度和行为。杨老师也为大家分享了很多案例,比如有的企业设置表扬墙、员工内部的吐槽平台等,让企业文化建设更加落地的实现“知信行”:

知:正式传播,非正式传播,标志物化
信:领导关注,制度配合,仪式活动
行:英雄模范,行为规范,经验推广

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实化于行。良好的企业文化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员工的集体意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从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沙龙分享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而外滩商学院将与您一直同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