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素书》“道者,人之所蹈”什么是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

 真情感恩要真武 2021-11-10

古人说:“道之衣被万物,广矣,大矣。一动息,一语默,一出处,一饮食。大而八荒之表,小而芒芥之内,何适而非道也?仁不足以名,故仁者见之谓仁;智者不足以尽,故智者见之谓智;百姓不足以见,故日用而不知也。”到底什么是“道”?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分别说的是什么呢?

文章图片1

《素书》相传为秦末黄石公(一个比鬼谷子还要神奇的人物)所作,全文1336字,包含了作者修身正己,为人处世,领导谋略,治国安邦的四大思想体系。被民间视为奇书,天书,也有人说素书是天下谋略第一奇书,谋略秘籍。素书的第一授予者是张良,张良在得到素书后,运用其中的智慧辅佐汉高祖刘邦定天下,于是后人称读《素书》“可为帝王者师”,那么究竟有多神奇呢?

都说小谋谋事,中谋谋局,大谋谋人。这本书讲的正是经营人心,以人为本,素书通篇精简,字字珠玑,句句经典,哲学指导性非常接地气,与其说是天书,不如说是生活中的一些大道理,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也常需要自省的修为。素书还有一个非常实际的地方就是,它指出了世人应该避免的一些行事雷区,以及应对策略。今天,我们就开始逐一来学习素书的精髓,见识一下什么叫做真正的深谋远虑。能学到一二,将终身受益!

文章图片2

经典语录四十七:“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道,就是人所遵循的自然规律。世间万物都按它来运行,但往往不能为人所认知。

古代的人就知道,万事万物都有其发展规律,“天有昼夜,岁分四时。春和、夏热、秋凉、冬寒;日月往来,生长万物,是天理自然之道。容纳百川,不择净秽。春生、夏长、秋盛、冬衰,万物枯荣各得其所宜,是地利自然之道。人生天、地、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朋友之信,若能上顺天时,下察地利,成就万物,是人事自然之道也。”这就是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

文章图片3

我们都知道,道,是世间万事万物变化发展的规律,可往往有些人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即使我们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却还是难以去遵循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很多时候是撞了南墙都还不懂得回头。

我们最熟悉的违背自然发展规律的事,莫过于“揠苗助长”这个成语故事,还有,人类乱砍伐树木,导致泥石流、洪水、河流干涸、温室效应等等,我们生活中最最常见的,果蔬催熟,各种添加剂等等,太多了,最直接的危害就是我们人类自己。

文章图片4

听说古代还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天,一只罕见的海鸟飞到了鲁国城郊,因为鲁侯喜欢养鸟,于是有人便将海鸟捉住献给了鲁侯。鲁侯很喜欢这只鸟,怕它死去,便尽心竭力地为它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他将海鸟供养在庙里,让厨师为海鸟准备丰盛的宴席。不仅如此,他还命人演奏高雅乐曲,叫人跳着优美的舞蹈让海鸟欣赏。结果,海鸟被惊吓的滴水不进,粒米不沾,三天后就饿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鲁侯的愿望很美好,但他没考虑到海鸟的习性,将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给海鸟。不懂得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所以再丰富的食物,再动听的音乐,也无法令海鸟舒适,只会把鸟给吓死,事与愿违。所以,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是要付出代价的。

文章图片5

虽然世事都有发展的规律,但同时,又都在不断地变化着,我们该怎样应对变化,适应变化呢?

首先,要预见下一步的变化,永远抢在变化的前头,主动改变;其次,要懂得应变,你变我也变,跟着变;最后,在其他人变了以后,你要比别人变得还快,追赶甚至超越其他人。但是,无论采取哪种做法,都必须不停地根据天时、地利、人和做调整,不停地适应社会的变化,这样才能打破常规迈出成功的一步。

众所周知,世间万物都在变,没有变化,就会落后,落后就会被淘汰。随时要懂得适者生存的道理,事变我变,人变我变,人变我要超前适者方可生存。人的生存离不开环境,环境一旦改变,就必须适时调整自己的观念、思想、行动及目标以适应这种变化。这是生存的客观法则。

文章图片6

既然是变化,就难免有阻碍的时候,有时候环境的变化与我们的事业目标、欲望、兴趣爱好等并不合拍,有时候甚至会阻碍、限制能力的发展。在这种时候,如果我们有能力、有办法去适应环境,使这种变化满足自己的能力和欲望的发展需求,也就达到了适者生存的状态。

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改变世界很难,改变自己很容易。

《素书》可以解决人在社会中行走所遇到的几乎所有尺度问题。它能教你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