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呼吁:关注癫痫与双相障碍,及早规范化治疗是关键

 zjshzq 2021-11-10

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博会)于 11 月 5 日至 11 月 10 日在上海如期举行。展会期间,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陈俊教授、上海瑞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徐纪文教授就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展开了深入讨论与交流,希望借助进博会的广泛影响力,提升癫痫、双相障碍等疾病的公众认知,为实现「健康中国 2030」目标提供助力。

双相障碍:尽早接受规范化治疗,才能回归正常生活

双相障碍一般指临床上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1]。陈俊教授在采访中为我们形象的介绍了「双相」的概念:它是两个极端,一端是轻躁狂发作,另一端是抑郁发作。通俗来讲,就像坐上了「情绪过山车」,让人时而置身云端,时而又被裹挟着俯冲山脚。


陈教授在采访中为我们总结了双相障碍的危险因素,可以大体上分为三类:

  • 生物学因素,双相障碍在整个精神疾病当中是生物学因素非常突出的一个疾病,它的生物遗传度仅次于精神分裂症,甚至有 70% 到 80% 的基因遗传度是和精神分裂症是重叠的。此外,物质的滥用也是危险因素之一,包括酒精毒品等的滥用;还包括母体怀孕过程当中病毒感染从而影响神经系统发育的情况以及既往精神病史等也是相关的高危因素。

  • 患者的个体因素以及心理因素,性格特征不稳定的人群更有可能出现双相障碍。

  • 社会因素,涵盖来自工作以及人际交往上的压力,成长过程中言语或行为上的虐待等等,这些不良的经历也都可能导致双相障碍的发生。

相较于抑郁症,双相障碍在公众的认知度较低。但事实上,双相障碍是临床常见的精神障碍,中国精神健康调查显示,我国双相障碍的终身患病率达 0.6%[2]。

双相障碍是终生疾病,如果不加治疗,将给个人和家庭带来严重影响。陈俊教授介绍,双相障碍患者的人际关系往往较差,因暴躁和冲动而造成的冲突和事故也急剧增加。

据了解,约有 25% 的双相障碍患者至少一次企图自杀,且至少有 1/5 的患者实施过自杀。而由于大脑某些区域的神经元容易丧失和萎缩,导致双相障碍患者可能会出现认知障碍。同时,双相障碍患者罹患糖尿病的发病率可能会升高 2~4 倍 [1]。


目前,双相障碍的治疗方式以药物治疗为主,在保持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基础上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应谨遵医嘱,按时服药。

陈教授强调道,双相障碍绝不仅是「心灵感冒」,它和普通的轻度的抑郁症是不一样的,一旦确诊一定要寻求专业的精神心理科治疗以及药物治疗。对情绪问题的忽视、对「精神疾病」标签的恐惧、甚至对轻躁狂期思如泉涌状态的迷恋,都可能成为求医的阻碍。不要忌讳求医,早一步找到它,才能早一步从它手中夺回原有的生活。

此外,由于双相障碍临床表现不典型或隐匿,容易导致误诊或漏诊 [3]。陈教授介绍:「双相障碍患者可能有一段时间很典型的抑郁,有一段时间很典型的兴奋,但是还有一种状态,既有兴奋,自己感觉又比较差,就像我们有两杯,一杯牛奶,一杯咖啡,当他很典型发作的时候,你能分清楚躁狂还是抑郁,牛奶还是咖啡。但是当把两个杯在混在一起的时候,牛奶咖啡的时候,就会分不清楚。」

癫痫:我国治疗存在很大缺口,规范化治疗是控制疾病最有效方式

会议的后半程徐纪文教授为我们详细的介绍了癫痫相关的认知与治疗。在中国,癫痫是神经科仅次于脑卒中的第二大常见疾病[4]。据统计,我国患病人数约 900 万 [5],以儿童和青少年发病率较高。诱发癫痫的原因有很多,癫痫类型也比较多 [4]。

关于癫痫的临床表现,徐教授介绍道:「癫痫的表现形式非常多样化,我们常见的癫痫典型发作形式是倒地、抽筋、口吐白沫,但这种发作形式只占常规癫痫不到 20%。而对于剩下的 80% 癫痫患者,成年人最多的表现就是发呆,比如经常在交谈的时候发呆,或者做一些我们平常人认为没有办法理解的动作。」

徐纪文教授表示,癫痫存在一定的遗传性,但不如在双相障碍中一般作为突出因素。癫痫患者脑内存在结构性异常,这目前看来这种结构性的异常是造成癫痫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从而造成患者脑内皮质发育不良。使得本来正常的分层没有了或者分层紊乱,同时伴随一些异常细胞的出现,却在磁共振上不表现出明显异常,需要进行仔细辨别。除此之外,外伤、肿瘤、血管、炎症,任何脑部的器质性的疾病都可能造成癫痫,所以癫痫的危险因素十分广泛的。


癫痫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徐教授指出,癫痫的频繁发作可能造成人际关系矛盾、智力损伤等等危害。同时,癫痫患者可能并发多种合并症,疾病负担沉重。且癫痫的发作很可能提高患者的意外死亡率,比如交通事故、高空坠落、掉河溺死等事故都有可能在癫痫发作时不幸上演。

癫痫危害巨大,但我国目前治疗现状堪忧,多数癫痫患者得不到合理有效的治疗,存在很大的治疗缺口。国内一项随机调查[6]显示,仅有 25% 的患者在接受合理和规范剂量的抗癫痫药物治疗,而 41% 的患者从未接受过抗癫痫药物治疗。

事实上,如果接受规范、合理的抗癫痫药物治疗,70%~80% 患者的癫痫发作是可以控制的,其中 60%~70% 的病人经 2~5 年的治疗可以实现停药[4]。2019 年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的《全球癫痫报告》[8]指出,约有 25% 的癫痫病例可以得到预防,且 70% 的癫痫患者可以通过低成本和有效的药物来实现无发作。徐教授在采访中强调,癫痫并不可怕,及时就医,选择正规医院及正规疗法,谨遵医嘱坚持服药,是控制癫痫最有效的方式

此外,患者家属的日常护理和支持是预防癫痫发作的重要因素。专家指出,患者应对自己的生活习惯进行合理管理,按时服药、规律作息、保持乐观的心情都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患者家属应了解应对癫痫发作的救护方式,并给与相应的照护和精神支持。


在本次会议最后的圆桌环节,陈俊教授、徐纪文教授以及 GSK 中国核心处方药业务部负责人黄净瑄女士,GSK 中国处方药医学总监 Pauline 博士共同探讨了中枢神经系统在我国的诊疗现状。

在提高患者医疗可及性方面,黄净瑄女士表示,GSK 多年来一直跟中国抗癫痫协会合作,通过癫痫中心这个项目,为中国癫痫分级诊疗体系建立贡献企业的一份力量。目前已有 39 家国家级癫痫中心被评定,超过 160 家二级跟三级的癫痫中心也被评定。随着拉莫三嗪今年双相适应症的获批,GSK 将持续关注相关领域,推动医生和大众患者的教育,希望能够惠及更多的双相患者。

药物可及性也是被重点谈论的话题。GSK 中国处方药医学总监 Pauline Ng 表示:「可及性提高是我国中枢神经领域至关重要的课题。我们看到中国患者面临的未被满足的需求。为应对这些挑战,GSK 努力提供新的『钥匙』,帮助患者从疾病手中夺回平静,回归正常生活。以拉莫三嗪为例,这是一款经典老药,临床广泛用于癫痫治疗。在长期临床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特殊人群老人、儿童、吞咽困难的患者的使用需求,2018 年上市了分散片剂型,从工艺改良角度提高滴定剂量的准确性及服药的便利性;2021 年又新增获批双相障碍这一新适应症,帮助解决当前中国医生治疗选择合适药物有限的困境。」

内容策划:高洁

内容审核:雷双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