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是你妈》:母女一场,终须一别

 一棵花白 2021-11-11

在《我是你妈》这部电影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母亲成长的过程。电影中的亲子关系,也是许多家庭的缩影。

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中讲到中国家庭的轮回链条,说母亲是强势的,父亲是缺失的。一个家庭里,母子关系成了第一位,那么就会出现婆媳不和,儿子逃避矛盾,公公和爸爸这两个角色,存在感很弱。

今天也恰好是母亲节。《乌合之众》里说,群体如果歌颂一个人的英勇,就意味着需要这个人牺牲。公众号们宣传的“女本柔弱,为母则刚”,其实讲的就是女性作为母亲,所作出的牺牲。

出嫁之前,谁还不是个美貌柔弱的姑娘呢?可中国女人的传统是相夫教子,主内,温良恭俭让。教育孩子的重担,大部分都由女人承担,让人忍不住想一个问题:“爸爸去哪儿了?”

消失的父亲,让为人母的女人,把整个重心都放在孩子上,把孩子视为唯一的寄托。

有时候不是孩子离不开母亲,而是母亲离不开孩子。她们人生所有的价值,都建立在孩子身上。一旦孩子长大离家读大学,她们心中的无意义感会将自己摧毁。

电影中的秦美丽就是这么一个角色。充满了掌控欲,想要决定孩子的一切。孩子上大学之后与她的联系变少了,她就承受不了了。于是内心的焦虑爆发,辞职,去县城,住在一栋床都没有的小破楼里,当清洁工,只为离孩子近一点,可以随时冲到学校去“教育”孩子。

即便身边有不错的男人追求她,即便她明明可以追求更好的人生,但是她放弃了。放弃了新的希望之后,她把自己的所有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这其实是许多家庭的通病。电影里借秦美丽的女儿赵小艺之口,说出了孩子的愤怒:“你就是害怕我脱离了你的掌控。”“你凭什么要我替你实现你的梦想?”

叛逆的孩子,只是不想让自己成为妈妈的牵线木偶。

好在秦美丽症状比较轻。她总是能在孩子表达出自己的真实诉求之后,反思自己的错误。

她战胜了自己的控制欲,告诉赵小艺,自己想参与她的成长。她说服孩子的外公外婆,让孩子去参加艺考。

她说:“当时你们劝不了我,如今我也劝不了她。她的性格是遗传我的。”

她听信了赵小艺怀孕的谣言,前去兴师问罪时,却恰好赶上孩子要表演节目,她压抑住自己的怒火,先给孩子救场。

这些种种,都是她作为一个母亲的成长。

被骗光的积蓄,父亲的离世,和自己的一场大病,让她终于明白,母女一场终须分离这个道理。

人生诸多无常,生老病死,钱财聚散,都是一场空。最重要的,是快乐。

她在手术前告诉赵小艺,什么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过得开心。

她终于放下了最重的包袱,伸展开双臂,像一只重获自由的鸟儿一样。

如果她手术结束之后,能够重新追求自己的幸福,为自己的下半生考虑,在周老师和林叔叔之间选择一个好男人,把下半辈子过得有声有色,也算是美好的结局。

我们为秦美丽感动,没错,她确实做了许多真心实意对赵小艺好的事情。但是,牺牲自己来成就孩子,绝对不是值得提倡的选择。

这个世界上,有一个词叫双赢。在孩子长大的同时,身为母亲,也要长大,不要把自己和孩子捆绑在一起。有一种爱叫做放手,让孩子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而自己也应该展开人生新的篇章。

什么儿大不由娘,娶了媳妇忘了娘,白眼狼,这些话,都是因为母亲不接受孩子已经长大成人的事实。而动辄就捂着心口说自己心脏病犯了的家长,是在用亲情绑架孩子的行动自由。

母亲这个身份固然伟大,但千万不要仗着“我是你妈”,而为所欲为。

人与人之间的爱,不是建立在尊卑高下的基础上,把自己当成司令,救世主,万能的神,孩子必然会成为逃兵,难民,平庸的人。母子之道,进退得当,方能温馨。

作者一棵花白,棵是一棵树的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