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物馆里的宋元泉州|磁灶窑龙瓮曾是土著部落神秘圣物

 非亲似亲fhf 2021-11-11

在晋江磁灶镇“磁灶窑:宋元泉州的外销陶瓷生产基地”主题展示馆,有一种特色外销瓷曾漂洋过海,在传入东南亚后身价倍增,甚至被印尼、文莱、菲律宾等国家的土著部落视为神秘圣物和财富象征,得到珍藏且世代相传。这种外销产品名为龙瓮,因在瓮肩或腹部堆贴蟠龙而得名。近日,记者走进展示馆,揭开龙瓮的神秘面纱。

东南亚土著部落 用龙瓮进行瓮棺葬

清乾隆版《晋江县志》曾记载:“瓷器出磁灶乡,取地土开窑,烧大小钵子、缸、瓮之属,甚饶足,并过洋。”

“这里的'过洋’就是到南洋,即东南亚各国。”晋江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吴金鹏介绍,自宋以来,磁灶窑大量生产的龙瓮从泉州港出发销往东南亚国家及地区。最初,龙瓮用于盛水或装食物及其他东西,在传入东南亚之后,对当地土著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宋磁灶窑酱釉龙瓮

由于地理、历史和民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东南亚相对闭塞的土著部落里,一直保留着原始宗教,比如鬼魂观念的祖骨崇拜和鬼神崇拜,“龙瓮输入原始部落后,与这些原始宗教信仰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很多富有特色的宗教迷信活动”。

原来,自古以来,菲律宾南部和北加里曼丹的一些居民就用龙瓮进行瓮棺葬,或称“洗骨葬”。明代张燮《东西洋考》的“文郎马神”条,曾描述北加里曼丹的瓮棺葬:“及通中国,乃渐用瓷器,又好市华人瓷瓮画龙其外(者),人死,贮瓮中以葬。”

根据相关学者分析,洗骨葬是东南亚古代文化特质之一,也是原始的葬式。在菲律宾和北加里曼丹,部分土著居民还存在“瓮崇拜”的习俗,他们对龙瓮推崇备至,甚至把龙瓮与圣物崇拜结合在一起,并赋予了龙瓮一种神秘的使命和生命形态。菲律宾部分地区至今仍流传着关于龙瓮的奇闻逸事,他们每年还要举行圣瓮节(当地称之为“丽加侯”),以驱逐邪魔。

磁灶吴姓陶瓷工匠 到菲律宾传播龙瓮技术

除了被用于宗教信仰活动,东南亚土著居民日常生活中,也把龙瓮作为高贵的贮藏容器,用来收藏珍贵的衣物和金银财宝。同时,龙瓮还被作为酿酒、贮酒或宴饮的容器,以备庆典之需。

“对东南亚土著居民而言,龙瓮的种种用途,都是意义非凡的。”吴金鹏介绍,在一定程度上,龙瓮不仅改变了土著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影响了他们的信仰崇拜。

时光流转,到了明初,由于实行“海禁”,磁灶窑产品外销走向衰落,不少晋江人“下南洋”谋生。晋江磁灶吴姓陶瓷工匠把制作龙瓮的技术带到菲律宾,成为当地著名的一种工艺。他们生产的龙瓮称为“文奈”,也叫“中国瓮”,在当地被广泛使用,甚至被视为圣物。

“南澳一号”沉船出水的磁灶窑龙瓮

直到明隆庆年间重开东西洋,包括龙瓮在内的磁灶窑产品又走向外销,“南澳一号”沉船曾出水大量磁灶窑龙瓮。通过海外贸易和晋江人下南洋,磁灶窑的外销产品龙瓮和制作技术得以传播,这是古泉州与东南亚地区贸易往来和文化、技术交流融合的明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