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海钩沉】略论宋元时期磁灶陶瓷的外销(4)

 智慧之吻 2022-02-28

  日本东洋陶瓷学会会长三上次男教授1981年4月在泉州海交馆作学术报告时指出:“晋江土尾庵窑的绿釉瓷器(陶器),在日本到处都有,特别是在日本的滨馆,晋江童子山窑的彩绘陶盆,九州发现很多完整的,京都也有……”。日本的九州出土中国瓷器数量最大,福冈修地下铁路时,考古工作者清理了15000平方米,出土中国陶瓷片有10万片之多。有划花蔑纹青瓷(珠光青瓷)、青白瓷、磁灶窑的黑绘青瓷、建窑黑瓷、龙泉青瓷、江西吉州窑青瓷、湖田窑的青白瓷等数量很大,还有北方地区的磁州窑作品。由此可见,当时磁灶陶瓷出口日本的数量相当大,而且是与当时中国的几大名窑,如浙江龙泉窑,江西湖田窑、吉州窑,福建建窑,河北磁州窑等的产品一起对外输出的。

  东南亚是我国海外贸易的重要地区,也是通往南亚、中东、非洲和欧洲去的海上运输的必经之路,所以各地都有大量的磁灶陶瓷发现。

  菲律宾和中国的经贸往来可追溯到隋代。在《诸蕃志》、《岛夷志略》等宋元文献中所述的与中国经商的麻逸、三屿、白蒲迩、蒲哩噜(元代为麻里噜)、沙华公、蒲端和苏禄等国,都在今菲律宾群岛。所以在菲律宾群岛自北部的吕宋到南部的苏禄省都有磁灶窑陶瓷器发现,尤其是沿海地区的港口和贸易城市出土最多。其中有磁灶窑蜘蛛山、土尾庵窑址所烧制的双龙抢珠、缠枝牡丹花等纹饰的绿釉军持和黑釉(无纹)军持。还有其他窑生产的黑釉刻花瓶、黑釉罐、青釉孔雀纹碟等等。中国著名陶瓷学家冯先铭先生在菲律宾考察外销瓷时,发现“福建泉州窑(磁灶窑)产品有低温绿铅釉印花盘、军持等器,军持应属定烧器;也有仿剔红剔黑工艺特征烧制的黑釉剔花瓶、罐、炉等器”。另外,磁灶窑生产的青釉小碟,在菲律宾的巴布彦、加拉彦、黎刹省、民都洛、马斯巴特、三描礼士等地都有相当可观的发现。龙瓮是磁灶窑宋元时代普遍烧造的一种外销特色产品。在“菲律宾各地古墓葬中发掘出的瓮,肩蟠踞着蛟龙的陶瓮,据考证是宋代的龙瓮。这种瓮用来酿造和盛水,或用作埋葬婴尸与殓骨之葬器”。一家菲律宾打捞公司的负责人在参观泉州海交馆外销瓷陈列时说,他们经常在菲海域捞获为数甚多的包括泉州产品在内的中国瓷器。近年曾一次打捞到不少宋元时期磁灶窑的青釉盏、青釉碗、青釉小罐、酱色釉小罐等。

  文莱和沙捞越出土的中国瓷器,资料主要来源于文莱附近的古都柯达巴都,这里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进行了发掘。出土中国陶瓷制品主要有南宋、元代的青白瓷,有一种南方生产的黑色或深褐色的瓷器,具有北方磁州窑的特点,推测都是磁灶窑的产品,也有龙泉窑的作品。

  (来源:晋江史志2009.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