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本土文化] 坂田的红色记忆 \张煌新

 扬美文化 2021-11-11

本公众号所发文字、视频和图片欢迎转发、分享、赞赏、评论和转载(纸媒刊发请联系我们并注明出处)

“深圳文学杯”第六届“田青打工文学奖”应征稿

坂田的红色记忆

张煌新\深圳市龙华区

曾鸿文旧居的炮楼。李智杰摄

坂田是中国共产党在粤东建立起的最早一批根据地之一,现在保留的红色遗址有:岗头革命烈士纪念碑、原中共宝安县委旧址、抗日游击队据点“就昌楼”和广东抗日游击队第五大队杨美村交通情报站遗址。
岗头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坂田岗头社区的金竹园水库南侧。这座革命烈士纪念碑,是为纪念岗头村在抗战期间牺牲的先烈和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袭击金竹园地下情报站时牺牲的20名战士,岗头革命烈士纪念碑因此而设立。这些革命先烈大部分都是来自坂田片区的岗头、雪竹径、象角塘等村的村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他们扛枪上阵、保家卫国,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岗头社区是革命老区,有着许多英勇抗战、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建立在岗头水库山上的革命烈士牌,是革命先烈对革命事业的贡献的一个见证,是居民对革命前辈的无限的怀念,也是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基地。
原中共宝安县委旧址、抗日据点和临时指挥所——曾鸿文炮楼,位于坂田街道岗头社区新雪社区上雪居民小组。19411月,中共宝安县委成立后,设址于布吉乡雪象村雪竹径曾鸿文家中,曾鸿文炮楼便成为中共宝安县委和东纵主要抗日据点和临时指挥所之一,县委领导经常在这里联络、碰头、开会和指挥。曾鸿文参与了在19421月到19426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活动,并且立了大功,他和同志们成功营救了何香凝、柳亚子、茅盾、邹韬奋、胡绳、夏衍等文化名人,被誉为抗战史上的奇迹。
抗日游击队据点——就昌楼,位于坂田街道坂田社区老围村坂兴街。1926年,就昌楼由华侨张就恭修建,由炮楼和一栋二层楼联体而成。炮楼高12米,楼顶雕刻就昌楼三字,二层楼高6米,每层有房间四间。抗日战争期间,就昌楼是坂田抗日游击队的据点,游击队经常在这里联络碰头和召开会议。1942年,日军得知就昌楼内驻有游击队,就用炮火轰击。现在站在就昌楼外,抚摸着斑驳的外墙,依稀可见当年留下的枪眼和炮痕。1969年至1984年期间,设在就昌楼的坂田村办学校里设有初中、小学,村里的少年们在就昌楼读书学习,汲取知识,走向社会,就昌楼成为那个年代坂田村最有向心力和最有朝气的文化之地。

图为就昌楼。

广东抗日游击队第五大队杨美村交通情报站,位于坂田街道杨美社区老围0017A126号。1940年秋,由王作尧、周伯明率领的抗日游击队第五大队主要在宝安一带活动,部队就驻扎在杨美、泥坑一带,杨美村成为部队的主要据点,当时交通情报站就设在村民邱银娇及其长子刘展明家中。邱银娇与刘展明经常帮游击队到观澜墟、深圳墟等地去取情报及买军需品等,同时给部队运送物资、照顾伤病员,以及做一些联络工作,成为义务交通联络员,她家也成为游击队在当地的第一个交通情报站。刘展明1942年入伍后,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宝安大队武工队员、通讯员。1944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先后担任东纵第一支队、第七支队、纵队司令部副官、中共粤赣湘边区党委副官、粤赣湘边纵队司令员副官处主任、供给处副处长。
在全国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坂田街道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推出红色教育线路。并组织人们沿着红色教育线路,缅怀革命英烈,汇聚奋进力量。在岗头革命纪念碑,广大党员干部、青少年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纪念碑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杨美村交通情报站遗址,游击妈妈后人刘思东为党员们讲述了自己奶奶邱银娇的巾帼抗日故事。各个红色文化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缅怀革命英烈,传承红色基因,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追寻革命足迹中慎终追远、思古怀今,感受红色文化、接受党史教育。

本期摄影:李智杰

    注:歌曲《南方以南》作词:田地  作曲:印青  演唱:孙琪(深圳市文学学会理事、青年歌唱家)

(注:本平台所发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念与立场。如涉嫌抄袭及语句不当等行为由作者承担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