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南吕·懒画眉〕浅析

 一凡书馆 2021-11-11

第十八讲  〔南南吕·懒画眉〕浅析

李宏弟

一、〔南南吕·懒画眉〕简介

懒画眉,动宾结构,顾名思义,古时闺中女主人思念心上人,由于长时间不能相见,懒得描眉涂口、搽脂抹粉、梳妆打扮,一幅懒散怨恨的情景画面。

〔懒画眉〕,属南曲之一,南吕宫过曲曲牌,小令套曲兼用。全曲共5句,句数为77757,两个句段,五个韵位,一十三板。

本调有新旧两体。旧体的首句为“×仄×平仄平平”,后世多不用,而用新体。

第四句句首多加二字“×平”,成为七字句,亦偶有不押韵者,如《琵琶记·文场选士》三支的第一二两支,《琴诉荷池》三支的第一三两支,洪昇《长生殿·寄情》三支,都不用韵。沈自晋评曰:“此句不叶韵更脱俗。”

此调入散套时为首牌,早见于南戏《张协状元》,以叠用二支至四支成套,如《青衫记·遣迎蛮素》、《蕉帕记·寻春》、《寻亲记·对雪》一出戏只二支;《鸾鎞记·闺咏》、《玉环记·范张别皋》、《赠书记·假尼入寺》均用四支,《灌园记·朝英夜候》五支,更无他曲。其余也都用在每出戏的前部,用在后部的较少见。

有时亦与其他曲牌组合套式,如作连章,常连用数支,支支应各韵。

以〔懒画眉〕为主的集曲有〔懒扶归〕〔懒莺儿〕〔懒针线〕〔懒针酲〕〔懒扶罗〕〔懒醉皂〕〔画眉溪月琐寒郎〕。(见《南曲新谱》、《南曲简谱》)

此调声情缠绵婉转,旦角所唱,多用于抒发思念之情。

以下列举四种谱式

谱式一:全曲5句:77757,第1235句押平声韵,第4句押去声韵。这一谱式更宽泛,有利于初学者创作。

×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韵),×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去(韵),×仄平平×仄平(韵)。

(选自《南曲小令三十谱》第5页)

谱式二:全曲5句,句数为77757,第1235句押平声韵,第4句押去声韵。

×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韵),×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去(韵),×仄平平仄仄平(韵)。

(选自潇湘散曲社编写《北散曲和南散曲曲谱合编》第55页,摘自《中国曲学大辞典》)

谱式三:全曲5句:77757,第1235句押平声韵,第4句押去声韵。

+平平去去平平(韵),去去平平上上平(韵),平平平入上平平(韵)。入去平平去(韵),去入平平上去平(韵)。

(选自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吕荣健著《无争斋散曲杂谈》第177-178页)

谱式四:第四句句首多加二字“×平”,成为七字句,押韵,也有不押韵者。全曲5句:句数77777,第1235句押平声韵,第4句押去声韵。

×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韵),×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去(韵),×仄平平×仄平(韵)。

以上列举的四种谱式,看起来比较相似,但还是有细微的变化,大家不妨仔细作以对比。罗列出来是让大家有所了解,至于创作时用哪个谱式,完全可以根据个人情况来决定。

二、古代例曲分析

例一:按第二谱式

明·高濂〔南南吕·懒画眉〕玉簪记

月明云淡露华浓,欹枕愁听四壁蛩,伤秋宋玉赋西风。落叶惊残梦,闲步芳尘数落红。

作者高濂(生卒年代不详),字深甫,号瑞南,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代戏曲作家,著有《玉簪记》《节孝记》等。《玉簪记》是明代十大喜剧之一,讲述的是南宋书生潘必正与陈娇莲(妙常)的偶然与巧合的爱情故事。

此曲是明代高濂的戏剧《玉簪记》中《琴挑》一折,男主角潘必正的唱词。

大意是:在一个月明云淡、水霜闪闪的深秋夜晚,男主角躺在床上,频频听到墙外蛐蛐鸣叫,和着秋风阵阵、落叶哗哗,睡意全无,闲庭信步数着落花随风飘散。

曲作提到的宋玉,字子渊,春秋战国时楚国文人士大夫,辞赋作家,《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录有赋16篇, 流传作品有《九辩》、《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所谓“下里巴人”、“ 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皆他而来。宋玉是屈原诗歌艺术的直接继承者,其作品物象描绘趋于细腻工致,抒情与写景有机结合, 在楚辞与汉赋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曲作通过“月”“云”“露”“蛩”“风”“叶”“落红”特定的物象,描绘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引经据典,采用两段式,前三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见景生情,情景交融,把男主人孤独寂寥的、凄凉悲伤的复杂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例二:按第三谱式

明·姚小涞〔南南吕·懒画眉〕咏芙蓉

蓼花汀畔锦云秋,露冷容光带晕羞,翠丛深处浅红稠。酒力三分后,醉向风前学舞柔。

作者姚小涞,明朝人,事迹不详。芙蓉,即木芙蓉,是一种原产于中国的锦葵科植物,花美丽,白色或粉红色,到夜间变深红色。蓼花,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水边或水中,俗称狗尾巴花。

这是一首咏物曲,分两层意思。前三句为第一层,通过蓼花畔、霜露时节和绿树丛三个载体衬托,采用拟人手法,静态描写了芙蓉花的娇美姿态,给人以美的享受。后二句为第二层,同样采用拟人手法进行动态描写。清风摇曳,芙蓉好像一个喝醉了酒的美人,随风跳起舞来,动感十足。

作者手法老道,通过周围景物衬托,有静有动,拟人手法的妙用,画面感、视觉感极强,把芙蓉花描写成美丽的花仙子,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如醉如狂,流连忘返。

例三:按第四谱式

明·梁辰鱼〔南南吕·懒画眉〕情词

小名牵挂在心头,总欲丢时怎便丢?浑如吞却线和钩,不疼不痒常拖逗,只落得一缕相思万缕愁。

作者梁辰鱼,字伯龙,号少白、仇池外史,明代戏剧家。曾作《红线女》等杂剧,但以《浣纱记》传奇最著名。此外还有《远游稿》《江东白苎》等。梁辰鱼是利用昆腔来写作戏曲的创始者和权威,其作品脍炙人口,昆腔传播从清唱阶段发展到舞台演出,使昆腔焕发舞台的生命力,这是梁辰鱼在中国戏剧史上的重大贡献。

曲作选自作者哪个杂剧剧本,网上没有查到。

这首曲是作者模仿一位女子的口吻写成的。首二句开门见山写女子对有情人的思恋和牵挂。次二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现女子对爱情的真挚感受。最后总括一句写女子的相思之情,点明主题。全曲是在主人公失望忧愁的心情绪中结束的。曲中的“怎便丢”三字表现了其无可奈何的心情。“线”与“钩”对举是对女子感情的高度概括。“只落得”三字为衬字,起到加深语气的作用。

曲作分两层意思:前四句为第一层,通过线和钩的形象比喻,把相思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前四句叙述,手法多样,柔情似水,娓娓道来。“只落得一缕相思万缕愁。”为第二层,通过议论,使前面的铺陈水到渠成,画龙点睛,有豹尾之效。

例四:按第二谱式

明·沈仕〔南南吕·懒画眉〕春日

闺中即事

东风吹粉酿梨花,几日相思闷转加。偶闻人语隔窗纱,不觉猛地浑身乍,却原来是架上鹦哥不是他。

作者沈仕 (1488-1586),字懋学,一作字子登,号青门山人,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明代画家,工山水,风神气韵,高出流辈,花鸟亦佳。明·茅坤有《青门先生挽歌五首》见《茅坤集》(杭州古籍出版社1993)。

注释:⑴酿梨花:孕育梨花。梨花是春季开放较晚的一种花。⑵乍:此处同“炸”,形容由于惊喜而激动,振奋。⑶鹦哥:鹦鹉,能学人语。

这首散曲生动刻画了春闺中少女思念意中人的情态。春风荡漾,春日融融,少女在闺房中度日如年,思念心上人如醉如痴。忽听窗外有人声,不觉精神一振,“浑身乍” 中的“乍”字,把少女将见到情郎时的振奋、惊喜、欢快、急切的心情展露无遗。这里用了突转的手法,增强了情节的戏剧性,强化了对比效果、起伏变化,以转折和波动突现心理震撼,也强烈震撼读者的心灵。误把鹦鹉当作情郎这一细节描写极富生活情趣,也很有表现力。

“觉”,中原音韵为入声作上声,应平,这里“不觉”二字全当衬字。

三、〔南南吕·懒画眉〕制曲要点

1、全曲单片5句,每句字数77757,共33字。

2、句句押韵,共5个韵。其中第1235句押平声韵,第4句押去声韵,不可用上声替代。

3、字数相同句式,没有对仗要求,如能对仗,效果更佳。

4、第四句句首多加二字“×平”,成为七字句。

5、曲谱一般分为二段式,123句和45句各为一层意思。

6、此曲套曲小令兼用,小令叠用成为连章,支支应不同韵。入散套时为首牌,以叠用二支至四支成套,支支应同韵。套数连用同韵多支,每支前边不用加“前腔”二字。

7、曲谱优先推荐谱式一:

×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韵),×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去(韵),×仄平平×仄平(韵)。

四、总结

1、此曲牌适合写人生感悟、山水览胜、咏物等题材。

2、一般分二层意思,第一层叙事描写,第二层议论;也可前四句叙事,结句议论。

3、因句子较少,有一言难尽之内容,一般采用联章体或套曲,能较全面地表达有关内容。连用多支同韵即为套曲,每支前不用加“前腔”二字。连用多支不同韵,即为连章。

4、讲座开头所列的四个谱式大同小异,只是句式当中个别字平仄有异。大家在鉴赏和创作时都可以采用,投稿时附上曲谱即可。

〔南南吕·懒画眉〕起草

懒画眉讲义得句

翻书摘句二三行,选例涂文四五筐,析词释意六七桩。八九十天放,一月还挑孬地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