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外向性格,真的很吃香吗? 很多人觉得,开朗的人会来事,能说会道的人朋友多, 外向的人在这个社会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而内向的人则必须改变。 但事实上,这种观念不一定是对的, 外向内向,只是交际上的一种表现习惯, 真正获得机会的途径有很多,甚至有些途径, 跟一个人的性格,几乎不存在必然的关系, 技术,学历,甚至是一些你知我知的“道理”, 都决定着一个人是否能够抓住机会, 能够利用机会,实现自己。 那些在社会上混迹过一段时日的人,往往会对这个观点, 更有感触。 比如A和B,两个能说会道的人,在公司里谁都认识, 公司团建,年会,这两个人都能表现出带动气氛,带出节奏的能力, 但是,A和B并没有真正的朋友, 甚至这两个人在工作上出了错,没有任何人会为他们说好话, A的上级属于看重技术的人, 对于A的能说会道,A的上级只是利用, 并不会真正的重用, A虽然看起来跟上级走的很近,但是久而久之大家就会发现, A的上级其实并不信任A,反而因为A的“会来事”, 让他觉得A是个威胁,因此在很多事情的处理上, 他会有意压A一头,来强调自己的领导地位。 B的领导是个喜欢拍马屁的人, 当然,喜欢拍马屁的人,自然也享受着“被拍”的乐趣, 不过B也没有因此得到重用,虽然他跟领导走的很近, 但是B的领导不傻,他总是给B画大饼, 而B呢,虽然知道这大饼是画出来的,但是自己已经走到这一步, 为了拍马屁,自己直接间接得罪不少同事了, 如果领导再不重用他,自己在办公室的位置就会特别尴尬, 所以,看起来B吃得很开, 其实只有B自己知道,自己不上不下的状态, 只能依靠自己的“人设”勉强维系。 AB这样的人,在如今的交际大环境下,其实很多, 他们并没有做出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 但是,他们也没有因为自己的能说会道,从真正意义上赢得收益, 那些看来靠着阿谀奉承一路晋升的人,他们的本事, 恐怕不仅仅只有这一样而已, 甚至可以说,那些看起来是因为会来事而晋升的人, 往往背后,有着更多的背景,更强的能力, 而外向的表现,只不过是他们的“面具”或“垫脚石”而已: 内向与外向,在如今这个关系社会之中,被过度的放大了交际价值, 但是,那些关于人缘与晋升,关系与圈子的规则游戏里, 更多的条件,更多的关于性格表现之外的条件, 承载着更多的“潜规则”。 ![]() 二、你我之间的联系 大众场所,比如职场,比如班级,比如宿舍关系, 这些地方没有太多的,明确的共鸣,对于交际关系的真实意义, 有的只是一种社交需要的存在,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你来我往,你点头我微笑, 你有话我来说,你有想法我来附和,这样的面子关系, 在如今这个社会,已经默认成为了一种社交的“本能需要”。 所以这就出现了很多有意思的现象, 比如A跟B的关系,表面上关系很好, 两个人总是有话能说,在别人眼里,他俩的关系相处的甚是融洽, 但是,如果在私下, 两个人不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会发现, A其实并不认可B的交际价值,所以A会拿B开一些玩笑, 有些玩笑很讽刺,有些玩笑甚至很有攻击性, B呢,也不怎么看重A, 所以B会说一些A的“私事”,并且以一种“只有我知道”这样的姿态去传播A的故事, 当这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仿佛各自在背后所做之事, 就像是没有发生一样, 不管A在背地里多么瞧不起B,当面A都会跟B说一些很“朋友”的话, 无论B怎么编排A的流言蜚语,当面B都会有意识的支持A的想法。 你也许会觉得,AB之间那么虚伪,有意思吗? 事实上,如果你身处这样的环境之中,你会发现, 越是这种看起来没意思的交际状态,越能够证明AB之间的交际价值, 微妙之中,还很可笑。 A与B的关系,表面上维系的就是典型的面子关系, 面子关系的背后,谁把谁当成是什么, 谁是怎么看待谁的价值, 其实只有他们本人,和他们传播的对象才会知道, 但是这一切,是否又是真实的呢? ![]() 这又牵扯作为当事人内心深处的交际认知, 所以类似这种看似复杂的人际关系背后, 其实往往单纯的十分荒谬: 当一个社会人人都戴着面具生存的时候, 突然有一个人不戴面具见人, 大家也不会感到奇怪, 因为习惯,因为认知, 甚至是因为私心使然, 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达成共识, 那就是这个人,是戴着面具的, 因为这张脸,就是他的“面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