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婚姻——可望不可即

 熙桓心理 2021-11-12


结婚?

小编又被催婚了,这是第10086+1回。

单身和结婚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选择吗?我想他们虽然在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但目的或者说最终的结果是一致的——为更好的生活。
一些人很幸运,遇到了所爱的人,彼此愿意携手共度;一些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机会遇见爱情,或者是在半路上把它弄丢了。就像文学家说的那句话,愿意结婚的人大多是一样的,不愿意结婚的人却有各自的原因。
愿意走上婚姻这条道路,无非是“合适”。感情上很合适,两个人心里有对方;家庭合适,门当户对的婚姻得到了双方家长的赞同和支持;时间合适,我们都在最好的年纪......

不愿意结婚的原因
离婚的成本太高,好多人从经济上接受不了,损失太大,既然如此何必当初。有数据统计,2019年,全国婚姻登记机关一共办理了结婚登记947.1万对,离婚登记415.4万对,比例几乎达到了1/2。这个数据不免让人惊讶。
回想起当初的柔情蜜意、海誓山盟,现在的分离情何以堪?离婚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还有情感上的折磨。这些后果令观望者望而却步。

我国婚姻现状
数据显示,我国的结婚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2013年,我国的结婚人数为1347万人,但是到了2020年,这个数字下降到了813万人。534万的降幅令人惊叹。
从2003年到2018年,中国的离婚率连续15年上涨。婚姻,变成了一件不是那么郑重事情。人们可以为了爱结婚,也会因为不爱而离婚。简而言之,一纸婚约,不再像以往那样神圣不可侵犯。
造成结婚率下降的原因有多个。
首先就是我国人口性别比例的失衡,女多男少。根据2017年的数据,我国24岁以下的人口男女比超过了1.1,性别比例严重失衡。
其次,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更加多元化的生活,很多人都想摆脱传统的婚育观念,追求更自由的生活方式。
再者,结婚所需的高昂消费也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婚姻的选择
婚姻制度本身就是经济发展和文化的产物。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生活单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现代所有的家庭生活服务都可以通过购买来实现。只要有钱,一切都不在话下。男性与女性在婚姻中的功能性作用被轻易可得的服务所替代。

在没有社会保障的古代和当代偏远农村,婚姻意味着老年的保障。现代越来越完善的社会制度让人们慢慢淡化了养儿防老这一观念。

越来越大的社会压力也让年轻人自顾不暇,大家很难兼顾照顾老人孩子和做好工作这三个方面。更何况,大家也想拥有自己的生活空间。

这样综合考虑下来,选择结婚的人就更少了。

最新的数据显示,中国的独居人口上升到16%,也就是有2亿人口在独居(当然里面也包含丧偶和尚未走入婚姻的情况)而在80年代左右时,这个数据为2%。

世界另一端的北欧,早在几十年前,人们就不再进入婚姻了,这个现象随后波及至西欧,北美。现在法国,美国,独居人口都超过了半数,日本和台湾也已经超过了40%。
婚姻,不再是人生的必选项。
而且,随着女性力量的崛起,走入社会活动中,女性不再从经济上依附于男性。我们有了对物质婚姻说不的权利。
婚姻制度本质上是一个契约。当物质极大丰富,婚姻制度的产生的根源和基础发生了变革时,婚姻制度便会受到冲击。
周国平曾说:性是肉体生活,遵循快乐原则。爱情是精神生活,遵循理想原则。婚姻是社会生活,遵循现实原则。
要想进入婚姻中,以结婚为目的的话,少不得要想现实做出妥协了。当然,当你有一个合适的结婚对象,那么这件事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
但是,不结婚相对于结婚,也有很多坏处。

1、导致抑郁。长期单身让人社交能力退化,性情孤僻,容易患很多心理疾病尤其是抑郁症。

2、老了易痴呆。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称,长期单身的人年老后患老年痴呆风险较高。

3.患得患失。既向往家庭的温暖,又害怕婚姻的风险。长期处在这样的情绪下,容易患上焦虑症等心理障碍。






熙桓心语:
婚姻作为社会制度在数千年以来被赋予众多含义,通常被认为是爱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选择。但事实上,婚姻的践行与否不是只有爱情一个影响因素。原生家庭、对方的家庭、双方的经济实力和对未来的预期等等。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最后步入婚姻殿堂的人,通常都经历了反复的权衡。确认结婚胜过单身,才会作出选择。
大家对婚姻怎么看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