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洪沟村散记

 江月之声 2021-11-12

无论您远走何方

让我们一路同行

篇篇原创首发,无一转载

每一行文字都是作者心底的声音

西洪沟村,是安阳市龙安区龙泉镇下辖的一个很普通的村落。在时代的洪流中,步入新世纪达20多个年头的它,而今是怎样一种面貌呢?农民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怀着好奇心,我们几位文友在文联主席段瑞峰的带领下,决定到那里去看看。

清晨,驾车一路向西。已是暮秋时节,远处的天边还有些苍苍茫茫。道路两旁高大树木的叶子已经泛成金黄。一阵秋风吹过,发出呼啦啦的声响。又一阵风,那些叶子纷纷扬扬飘落下来,随即被呼啸而过的车辆裹挟着打起了旋儿,不一会儿就散到别处去了。 

乡村即景

一小时后,我们来到了龙安区的西洪沟村。这座村庄不算大,只有二百户人家。因为处于丘陵地带,有高坡,亦有沟渠,村里的房屋也就随之错落着。柏油马路是新修的,沿着地势蜿蜒起伏延伸。不少农家的大门是敞开的,一片静谧。偶尔能看到大门外有一边收拾物件一边聊天的村民,看年纪应该是六十开外了。

几条村道的交汇处是一个高坡,相对开阔些,西洪沟村的村委会就设置在这里。车还未停稳,就看见一位瘦削的老人从一条小路向这边缓缓走来。同行的朋友有认识他的,惊喜地摇下车窗,挥着手招呼道:“赵老伯好!”那缓步前行者,就是国庆期间央视报道的拥军模范赵中福老人了。

拥军模范赵中福

赵中福老人穿一身灰黑色运动服,身子骨很是硬朗。一个月来,“八旬老人寄出数万条围巾,收货地几乎覆盖所有边关”的报道一经推出,立即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争相传颂着他的事迹,他也成为众多媒体争相采访的网红。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无私奉献13年,难的是默默无闻不求回报的一片心。

我们下了车,与赵中福老人交流起来。老人家语速不快,表达很是清晰。他言辞恳切,反反复复说起的只有两句话:“我只是做了一些小事。”“天冷了,我和老伴还得抓紧时间织些围巾,早点给边防战士寄去。——织围巾就是我们的工作。”这位86岁的老人,质朴得就像厚重的泥土,简单,本色,纯粹。谈话间,阳光穿透了云层,朗朗地照在老人身上。我注意到了他的手,宽大,黝黑,粗糙,就是这双手,织出了一个传奇。

村委会

支部书记刘志强      

走进村委会,我们与村支书刘志强攀谈起来。刘志强穿一件白色夹克衫,面带笑容,热情地回答着我们的提问。他很健谈,人也干练,对村子里的人口状况、土地分布、基础设施、产业结构了如指掌。他说:“我们这里种植的黄杨非常有名,两年期成熟,村民们能互相联络,互相帮衬,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种植销售链了,这也算是我们村目前创收的主要方式了。

“以后有什么好的发展规划呢?”“我们这个地方,周围已经有很多著名的风景旅游区了,这里的景致以及文化古迹并没有什么优势,我们就思量着打造一个农村体验园,让城里人来这儿体验一下最真实的农村生活,种种菜,养养鸡,睡睡土炕,品品粗粮,尤其是那些天天捧着书本的学生,可以在节假日来这里认认庄稼,锄锄草,施施肥,既能缓解一下学习压力,又能亲近自然,了解到农村的实际,这要是做成了,也算是我村的一件促发展的大事吧。

谈到兴高采烈处,刘志强书记领着我们一起在村里转了转。“看!这堵墙建筑用的石头,是我们在山地爆破后加工成的建筑石材,这曾经是村里的重要产业呢。”“看!那边的沟渠,上面曾有一条小路,今年夏天的720大洪水,把它冲垮了,我们还准备重修它。”“这是我们的医务所,村民有个头疼脑热的就到这里找医生。”“这是我们的黑板报,我们称为它'德平板报’。知道不?我们的板报员李德平,为了传达上级政策、宣传乡村礼仪、倡导文明建设,光摘抄就用了20几个本子呢!”“我们村有不少外出打工的青年民工,留在村里的一些老人还需要照顾,我们村目前还不够富裕,还需要我们苦干一番哩。我们村干部现在满脑子想的事,就是如何让我们的村庄变得更富更强更美!”

突然,面前一棵高大的树,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这是一棵皂角树,粗壮的干,葱茏的枝,绿油油的叶,直指向湛蓝的天空。刘志强书记说:“这棵皂角树,至少有一百多年了。”我们仰望着,阳光在枝叶的缝隙里闪烁着,仿佛是一串串熠熠生辉的珍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