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启石说玉 | 高古玉治玉工艺系列之开料痕

 睫毛上的风尘 2021-11-13

图片

图片

启石拍卖

中国治玉工艺的历史源远流长,清代李澄福《古玉图说》中,详细记载了古人治玉的全过程,即:捣砂、研浆、开玉、扎埚、冲埚、磨埚、掏堂、上花、打钻、透花、木埚、皮埚等工序,充分反映了中国琢玉工艺的成熟。

图片

古玉所留下的治玉痕迹,是给鉴定玉器新老留下来的最直观的信息。任何一件玉器上都或多或少遗留其原始加工痕迹。无论粗工玉器还是精工玉器,唯一不变的就是手工治玉中,砣与砂的使用配合。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治玉的微观痕迹,去分析一件玉器的新老,这也是目前最有效且最实际的鉴定方法之一。

图片

开料是制玉的第一道工艺,它是以潮湿的解玉砂为介质,使用不同的工具,对玉石来进行切割,完成制作玉器成品所需的大概轮廓。根据开料工艺所使用工具的不同,其大体可分为三种:线切割、片切割以及砣切割。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线切割

有些玉器会遗留下切割痕,其中线切割的使用历史最为久远。史前的玉器一部分均有线切割的痕迹,例如:红山文化的玉玦、良褚文化玉器、齐家文化玉器,都能见到线切割工艺的痕迹。后期升级成为拉丝工艺,同为一个原理。

图片

线切割工具图

线切割在手工拉丝阶段,切割过程中,因为手的力度不均,加上由多人完成,所以呈现出的切料痕是高低起伏状,是不平整的,呈波浪式的、歪斜的,线痕多是弧形的,切割的绳痕较为明显。

图片

线切割痕迹图(一)

图片

线切割痕迹图(二)

图片

线切割痕迹图(三)

而在金属拉丝阶段,两端的拉力点是固定在同一平面上,可以共同对受力点平均施力,功效提高,但毕竟是人工施力,避免不了歪斜以及重叠情况的出现。其痕迹特点为:切割平面看起来比较平整,线切痕在平面视觉上略有错位但几乎平直。

图片

金属线切割作工图

图片

线切割痕迹图(四)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片切割

片切割技术,有学者说使用的材质为铜片、砂岩条、陶片等硬度较高的物体带动解玉砂,对玉器进行切割。切割方法:大料多以对向切割方式,小料以单面切割方式。战汉玉器里比较常见片切割遗留下来的痕迹。

图片

片切割工具图图片

片切割作工图(一)图片 西周片切割痕迹图片春秋片切割痕迹图片战国片切割痕迹

片切割技术大体有两种:典型片开料、对向开料技术,固定住玉料,使用硬质片装物,加上潮湿的解玉砂,左右推磨带动解玉砂对玉料进行切割加工。开料用的解玉砂,相对粗糙些。砂粒粗,玉料受力更大,这样更便于对玉料快速地进行切割。

图片

片切割作工图(二)

下图可以清晰的看到,解玉砂颗粒较为粗糙,在玉器切割表面遗留了大量砂子翻滚的划迹,其特征粗细不匀,长短不一,杂乱的痕迹中间一道凸起的梗纹,其为对开料的对接线。

图片片切割痕迹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砣切割

春秋早期,便出现了砣机,需要两人配合,一人拉动皮带,使得砣具转动,另一人手持玉石,加潮湿的解玉砂对玉石进行切割,这种“二人转”砣机,直到隋唐,才被水凳所取代。

图片

砣切割工具图图片

砣切割作工图(一)图片

砣切割作工图(二)图片

砣切割痕迹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石不能言,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人与静物的对话,解开古玉身上的密码,找到它应有的答案去读懂它。

【END】

ps : 文章属于原创,欢迎大家转发分享,若转载或引用,

       请注明出处。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