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条件的爱

 momo666 2021-11-13
无条件的爱——温柔,但是有边界
让世界💗因我而美丽
2020-11-28
阅读 2022

无条件的爱——温柔,但是有边界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无条件的爱的第二个模块叫做“温柔,但是有边界”。

温柔,但是有边界,也就是说态度是温柔的、语气是尊重的,两人之间心照不宣知道我们是相互爱着对方的,但是有些事不能做,这个叫作边界。帮助孩子建立这样的边界感,让孩子有规矩,其实是可以给他带来安全感。

父母是孩子的“导游”

多数家庭的简化版本中常见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叫严厉型,一种叫娇纵型。

严厉型的标志就是有规矩,没自由。娇纵型就是有自由,没规矩。我们过去如果是严厉型,那么父母是警察,孩子是犯人。而骄纵型孩子是皇帝,父母是侍奉的太监。

我们用一个隐喻来描述父母跟孩子更像是什么关系?父母是孩子的导游。

我们来想象一下,假如一个导游像警察一样厉害,这也不许动,不许拍照、不许看,这就不叫导游,这叫监工!所以,如果一个导游把握不好这个尺度,什么事都不让干,那么建立的全是边界和规矩,游客肯定造反了,因为不好玩,花了这个钱什么都没看到。但是,如果导游什么都不说,连讲解也不讲,任由游客随便走,游客就会觉得不能够值回票价。

那么我们真正想要实现的就是有规矩、有自由,让孩子既能够感受到自己是独立的、自由的、有选择权,同时又能够知道有些边界、有些规矩。要做到这一点,父母需要做一些准备。

父母修炼之情绪稳定

第一个准备就是情绪稳定。

我们之前学习过,先调整自己的状态,看到自己潜意识中的一些问题,跟自己的父母和解,保持一个稳定的情绪。如果父母情绪不稳定,在家庭当中就会出现“踢猫效应”,这是让家里变得“鸡飞狗跳”的重要原理。在公司里,老板骂了员工,员工出门坐出租车就骂那个司机,这司机回家就骂老婆,老婆就打孩子,孩子出门踢猫,然后猫回头挠了一个人,那个人就是大老板,这叫踢猫效应。

所以,我们作为父母,这是一次难得的修炼机会。所有的痛苦和麻烦当中,都蕴含着学习和进步的机会,这是孩子带给我们的一个很重要的礼物。借着“礼物”来修炼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变得情绪稳定处理问题。在日常生活当中,虽然有些难,孩子有时候确实很皮,但是,当被激怒了的时候,照顾和关照好自己的情绪,知道我此刻又生气,这是一招非常有用的方法。

比如说,很多人上台演讲会觉得紧张,有什么不紧张的办法呢?最有效的就是观察自己在紧张“我知道,我此刻在紧张”,当能够观察自己、体会到自己此刻在紧张的时候,紧张的情绪得到了照顾,紧张就会得到舒缓。

当愤怒升起来的时候,你照顾你的情绪说“我此刻又生气了。”,如果你再有能力往前进一步说“我为什么会生气呢?因为我被我的孩子激怒了,那么,我的孩子为什么会激怒我呢?因为,我心中有一个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其他的情绪也是一样,情绪是我们自己的一部分,我们要像照顾我们自己一样去照顾我们的情绪。慢慢地,情绪就会逐渐变得安稳。我们可以试一下。

在一个家里,大人具备自控力,孩子现在没有建立自控力,我们得帮孩子建立自控力,最好的方法是示范给他看,让他能够看到,父母是怎么处理自己的情绪,慢慢的,孩子才能够学得会。

这是作为父母首先应该做的准备,把自己的情绪管好,可以选择离开,可以按下暂停键,然后思考如何建设性地解决问题。

孩子的四种常见状况

在家庭当中,经常会让人烦恼的“麻烦”状况,一般有以下几种。

第一个就是过度地寻求关注。

孩子有时候调皮或者故意把东西搞坏,其实是在寻求关注。

当一个孩子在家里寻求过度关注的时候,证明他并没有感受到无条件的爱,所以才需要捣乱,才需要让别人关注他。尤其是很多家里有了二宝以后,大宝经常被不小心忽略掉了,他的办法就是折腾,然后搞出很多叛逆的事,这时候父母才会关注他,这是一种经常会给人带来烦恼的状况。

第二种状况是权力争夺。

妈妈说“不允许”,孩子说“我就要”。

很多家里一旦出现权力的争夺,愤怒出现,最后要么就是贿赂妥协,要么就是暴力终结,这就回到了破坏无条件的爱的路子上去了。

第三种状况是报复行为。

孩子出现报复行为就是“我故意的”,我就是为了让你生气,我就是要让你难堪,我甚至在这么多人面前,做这样的事,你拿我没办法,因为你不会在这儿打我。当出现了这些报复行为的时候,父母会相当头疼。

第四种状况是自暴自弃。

在打游戏的孩子中最常见。孩子一边打游戏,一边抱怨自己,他觉得自己很糟糕,但是他就一直打游戏,他认为自己就这样了,没办法,只能这样。

以上四种情况出现的时候,最需要我们去调动“温柔,但是有边界”这句话,思考怎么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孩子做错事了怎么办?

这里,需要要提醒很多父母的一件事,就是当你给孩子建立边界的时候,肯定要让他承担一定的后果。比如说,孩子不写作业,先不要管他,让他去学校,老师会教导他,让孩子慢慢地接受这个逻辑后果。我们可以用这个逻辑的后果,来让孩子感受到做错事以后的结果,但是,这里有四个前提,让孩子承受逻辑后果,父母不能在旁边冷眼旁观,不能跟孩子玩这样的攻心计。

第一个叫作相关。

这个逻辑后果和他做的这个事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平白无故的惩罚他。

第二个叫尊重。

虽然我们说好了六点半吃饭,孩子在那儿看电视,我们可以理解,给你延长到七点,但是七点了,你还没吃,那对不起,今天没有饭了。饿了怎么办?妈妈也很同情,给你拿点饼干。这样做就行了,让他能够接受这个逻辑后果。我可以帮你准备些饼干什么的,但是你得让孩子知道,按时吃饭是我们家共同遵守的习惯。

第三个是合理。就是这个逻辑后果要合理。

第四个叫预先告知。

父母提前要告诉他孩子。孔子在《论语》当中讲“不教而杀,谓之虐”,一个人对别人根本没有教育过,然后直接就给人惩罚,这个叫作“虐”。

如果家长能够掌握好尺度,“相关、尊重、合理、预先告知”,通过这四种态度来帮助孩子设立界限,让孩子知道有很多事是有规矩、有规则的,孩子的内心也会更容易接受。

利用启发式问题调动孩子思考

我们把道理讲明白了,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我们应该真诚地向他发出提问、启发他。“你觉得这事还有什么方法?”、“你认为现在做什么是比较合适的?”、“来,咱们一块儿想想看,有什么办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这是带着尊重的启发式提问,而不是责问。

责问就是质疑他,“我跟你说过没有!”、“我有没有跟你说过这件事,说过多少次了?”、“你明明知道会这样,你怎么还这样做?”......

当我们用这种责问的口气对待孩子的时候,不会调动孩子头脑当中的思维。

启发式问题的作用是调动对方思考,不是让对方难堪。所以,如果我们用责问的方式不管是问大人,还是问孩子,对方的脑子都不会转。他的脑子就停下来,会觉得“我现在不安全”、“怎么才能够安全?”,所以找借口、找理由推卸给别人,或者沉默、不说了,沉默和暴力就这么来的。

所以,父母要学会真诚地提问,虽然做起来不容易,会做错很多次,但是不要紧,做错了,停下来,再来一次,或者这次做错了过去了,下一次尽量做对,多对自己按下正向的“确认键”。

跟孩子好好说话的技巧

在家里,好好说话很重要。好好说话里,有一个很有效的工具,叫作一致性的表达,心口要一致。

比如说,孩子衣服穿得少,要出门,你希望他多穿两件衣服,那你就应该心口一致地表达,说,“多穿一件衣服,注意保暖了”。

不一致的表达是什么呢?“冻死你,饿死你,没人管”,父母避免使用这种诅咒式的语言。这其实是来自父母内心的恐惧,当孩子横穿马路的时候,他没有在意,父母心中的恐惧“啪”一下子就冒出来了。恐惧感、焦虑担心忍不住脱口而出,变成了一句诅咒、一句辱骂。

这一段对话是有信息量的,要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多穿一件衣服,是让他知道为什么要按时完成作业,所以,父母要心口一致地把它表达出来。你心中爱他,你要用爱的语言来说,你心中关心他,你要用关心他的语言来说,而不是把所有的爱和关心全部都变成唠叨、抱怨、讽刺、挖苦和大喊大叫,所以,如果能够克服表达一致性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就慢慢地接近温柔而有边界了。

往情感账户里“存钱”

我们和孩子之间是有情感账户的,虽然没有人记录,但是这个账户是在那儿的。所以,我们要经常性地给孩子的情感账户里面“存钱”,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建立很多和孩子共同的感情经历,需要去营造、制造做很多事情,让孩子感受到跟你在一起很幸福,这叫作增进感情的过程。

比如说,一起去旅游的时候,遇到很美的场景,比如星空,我们会问孩子:“宝贝,将来长大了会记得这一刻吗?”孩子会说“我会记得这一刻。”有可能孩子会忘记,但是要提醒他,记得这一刻多美好,爸爸曾经跟你在这个地方看着星空,然后,爸爸给你买了一个冰淇淋,我们坐在这儿吃,这是非常美好的一件事。

父母需要在情感账户里给孩子装东西,要经常地向他表示关爱。即使有时候,孩子和你之间一定发生一些摩擦,才有坚实的基础。

增加感情还有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有效的鼓励。如果父母没有学会情感引导,我们起码要学会适当地鼓励,在孩子做对一件事的时候,更多地看到他做这件事情时对的动机、出发点和过程,而不是仅仅表扬他的结果。

“宝贝你真棒!”这样的话其实给孩子形成了很大的压力,让他慢慢地总想争取表现出最棒的状态给大人看,变成了一个表演型的人格。我们要表扬的是过程,是动机,这才是值得表扬的地方。

最后还有一个小方法,在遇到一些重大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开家庭会议。

开家庭会议的时候比较正式,摆一张桌子,铺上桌布,摆上一束小花,形成一个仪式感,让孩子知道,家里边开会很认真。有人负责主持,有人发言,别人发言的时候不要打断,然后大家可以展开讨论和辩论,家庭会议中,不抱怨,不对立,不虚伪,不抢话,不恭维,不说谎。最终,形成一个大家都遵守的结论,这时候整个家庭的这种氛围就建立起来了。

本节内容回顾

这一章我们一起能够学会“温柔,但是有边界”。它的前提是我们父母首先自己要能够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同时要能够学会好好说话,跟孩子一致性的表达,把心中所想的、所感受到的这种爱的感觉表达出来。能够做到这一步,“无条件的爱”这根支柱的建立就又进了一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