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十岁之后我才明白:晚年的生活质量,取决于子女的态度和关系

 百万码字姬 2021-11-13

我有个朋友在社区工作,她工作的地方是个老小区,老年人较多。

积累了五年的工作经验,她总结道:

“六十岁退休之后,老人生活状态的区别,就在于子女的态度,以及跟子女之间的关系。”

到了这个年纪,不管你之前是什么职业,有多少存款。

你是专家教授也好,普通工人也好;你没有存款也好,你家财万贯也好;

这些,都不是决定你晚年生活质量的最重要因素。

什么最重要呢?

就是俩字:子女

有些老人家境很普通,子女就是每个月挣三四千的工薪族。

但他们经常来看望父母,关系融洽,经常听见他们家里传出小孩子欢笑的声音;

有些老人在退休之前,拥有高薪、高地位,但却常年孑然一身。

偶尔身体不舒服,他孩子甚至都联系不上,就连社区的工作人员都比他孩子着急。

这不得不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为什么说,人老了之后的状态,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子女对你的态度?

有如下三个原因。

第一,承认自己和子女都是普通人,晚年会比较轻松幸福。

我们的社会有一种思维定式,那就是:

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人中龙凤”,都希望孩子长大之后会成为成功人士。

实际上,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

但有些老人,很难承认这一点,总觉得自己为子女付出那么多,子女就必须成为成功人士来报答自己,给家族争光。

这种“把子女当工具人”的心态,只会让家庭氛围越来越紧张。

第二,跟成年子女处成融洽的关系,关心对方但是保持距离。

你有没有发现这样的现象。

很多老年人,在子女没有结婚成家之前,跟子女关系还是不错的。

不论是儿子还是女儿,在单身的阶段,跟父母也挺亲的,逢年过节都会看望父母并且买礼物。

但是结婚之后,特别是有儿子的家庭,却渐渐由关系融洽,变成鸡飞狗跳!

我认识这样一个家庭:

单位有个男同事,二十多岁的时候,父母帮忙掏首付买了房,他住进了新房里。

单身的阶段,他跟父母关系还行,周末、年节都会回去看望父母,偶尔还买个礼物什么的。

这个阶段,他的母亲经常去儿子的房子里,帮忙收拾房间。

虽然嘴上抱怨说“这么大的男人还这么邋遢”,但周周都来打扫卫生,乐此不疲。

两年后,这个同事结婚了,新房迎来了女主人。

然而,男方的老母亲,还是每周固定来到儿子儿媳的房子,名义上是打扫卫生,实际上,儿媳的原话是:

“她是来当监工的。”

婆婆来了儿子家,如入无人之境,小两口的卧房随便闯,自作主张地改变房间布局……

甚至有一次,把儿媳新洗的衣服,还没干,就直接收到衣橱里,整个衣橱都发了霉。

小两口买家居用品都有自己的喜好,颜色啊造型啊都是有讲究的。

可是婆婆每次去逛超市,都会搜罗来一大堆廉价的锅碗瓢盆,跟整个房子的风格格格不入。

儿媳的怨气与日俱增,这是嫁给丈夫还是嫁给婆婆了呢?

而婆婆那边却也理直气壮:

“这房子是我掏钱付的首付,房主是我亲儿子,我为何进不得门?”

后来,小两口的婚姻持续了不到两年,以难看的离婚收场。

目前最新的后续是,我们这个男同事,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去看望父母了,内心的结仍未解开。

为什么会这样?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

部分老人对子女的小家庭“关心”过甚,手伸得太长,引起了子女以及其伴侣的不满。

第三,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说,参与子女的人生,是晚年唯一的精神慰藉。

采访了几位跟父母关系淡漠的年轻人和中年人,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这些跟原生家庭关系不好的人,通常个性非常的要强、独立,而且在个人事业方面也做出了不错的成就。

而正因为他们事业上的成功,反过来给他们一个便利之处:

经济上不需要求助父母,自然也就没有了跟父母搞好关系的理由。

有个闺蜜就是这样。

早年间她有个特别相爱的男朋友,被她父母“棒打鸳鸯”给拆散了。

男朋友伤心远走他乡,成了闺蜜前半生最痛的遗憾。

从那之后闺蜜就一心只想挣钱,事业有成,目前开着两家公司。

她在生第一个小孩的时候,她父母提出,愿意来帮她带娃,照顾她的月子。

闺蜜拒绝:“我已经请了月嫂、保姆、家政,不劳你们费心。”

如今她有两个孩子,不论是孕期,产期还是其他时候,完全不依赖娘家一分一毛。

换位思考一下:

作为父母,到了晚年,自己的人生已经成了定数,此时子女的人生、第三代、新的家庭成员这些事,就会成为老人的生活重心。

这种时候,大部分老人都很乐意参与到子女人生的新篇章当中。

可是,若是跟子女关系闹得很僵,什么“含饴弄孙”、“天伦之乐”之类的字眼,就跟他们无关了。

讨论:

六十岁之后,老人的生活状态,取决于子女的态度,以及跟子女的关系,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欢迎评论区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