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耀武被活捉前,曾叮嘱家人“不要去台湾”,妻儿此后命运如何?

 美诗美文的世界 2021-11-13

“陈老总说过,不要小看王耀武,他是国民党那些人里比较明白的一个。”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战神”粟裕提起王耀武时说的一句话。

从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交手多次后,粟裕将军对王耀武这个手下败将终究还是有几分看得起的。粟裕说这话时,王耀武已被活捉一年多,正在接受改造。

往事如烟,如今王耀武已离世多年,我们再来品陈毅元帅和粟裕大将对他的评价,仍会觉得很有道理,至少从以下两点安排来看,确实是这样:

其一,释放地下党,不愿把事做绝

在最后的生死一搏前,济南警察局长曾呈上一份文件,要求依照老蒋的吩咐杀害关押于监狱的200余名地下党。

王耀武思虑再三后,勾掉了报告中的“密裁”二字,改成了“全部放走”。局长大为不解,拿出蒋介石的命令说事,王耀武反问:“为何非要把事情做绝呢!”

很显然,此时的王耀武已经很清楚,济南多半是保不住了。释放地下党,其实是给自己留下一条后路。

其二:最后时刻,告诉部下不要轻生

在济南战役前,我解放军就已经做好了准备:王耀武一定会是个难啃的骨头。但在两军对战数日后,王耀武却对跟随自己多年的老部下们,说了一番要是老蒋听到会被气炸的话:

我们持续了8天8夜,已经尽了责任。此不同于抗日,不必萌发轻生的念头……

既然最高长官都这么说了,部下们自然明白是什么意思。说完这个话,王耀武开始替他们一一安排“逃生之路”:

秘书王昭建是山东本地人,王耀武告诉他:“回家吧,照顾好你的老母亲!”同时,他还让本地人照顾一下外地人,帮他们想办法伪装出逃。

至于王耀武自己,后来活到98岁的王昭建先生这样回忆:那段时间,平时烟酒不沾的他,变得大口喝酒,猛力吸烟。

此后,王耀武与部下诀别,分散出逃。王耀武打扮成商人模样,本以为万无一失,却因为上茅房用的手纸太高级,被机智警觉的农户察觉了并上报,最后被我解放军活捉。

不管是释放地下党,还是劝部下不要轻生,我们都看得出来:在解放战场中的王耀武是很惜命的。他惜自己的命,也惜部下的命。

这一点,与他在抗日战场上的誓死不退,似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蒋家人卖命和为国抗日的本质区别,不是每一个国军将领都能分得清。

那么,这样的“明白人”在战败前,又是如何安排妻儿的呢?他真的说过“不要去台湾”吗?其妻与6儿1女此后的命运如何呢?本期,魂说要跟大家细说的,正是这些发生在王家人身上的往事。

一:抗日时顾不上家人

王耀武的妻子名叫郑宜兰,是个大户人家的小姐。当年年轻的王耀武,得到福州地方法院的郑推事欣赏,把女儿许配给他为妻。

王耀武是山东人,出生于泰安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虽然自小读书就很好,却因家里太穷,不得不早早地辍学务工。后来,他在天津的租界当过干杂活的工人,在上海的糖果店当过店员。直到从军后,王耀武的生活里才渐渐少了“贫穷”二字。

两人结婚后,王耀武对妻子格外呵护。当时国军将领里很多人都在外“金屋藏娇”,王耀武却始终只有郑宜兰一人,对戴笠等人在外的拈花惹草,他颇为不喜。

而郑宜兰对丈夫也一向很好,共为他生下了6子1女。每次丈夫打完仗回家,她从丈夫的表情上就能判断出是胜是负,所以根本不需要问。她是南方人,但只要丈夫回家,上桌的总是山东菜。

不过,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王耀武回家的次数并不多。每次一回家,他都是先去看老母亲。他父亲和长兄早逝,由母亲含辛茹苦带大,所以一见到母亲王耀武必下跪磕头,对她说:“让您挂心了!”

跪完母亲,王耀武才去看妻儿。在7个孩子里,他最疼爱的是唯一的女儿王鲁云。每次回家,他都要把女儿抱在手上,逗她玩。王耀武一直希望女儿能学好山东话,所以经常让女儿跟着他学,学不好便笑她:“你的山东话还不行呐!”

有一次,王鲁云看见父亲穿了一双新布鞋。王耀武跟其他国军将领在穿衣上,有很大不一样。他喜欢穿粗布衣服、喜欢穿布鞋,不到关键时候不穿皮鞋,据说是觉得这样舒服、节约。

但这天,王鲁云却发现父亲穿着布鞋在踩水。于是,便上前去问:“您这是在干什么?”王耀武告诉他,小时候家里穷,新鞋子只有踩踩水,鞋底的麻绳才会更有韧劲,就能穿得久。这件事,王鲁云在事隔几十年后,仍记得清清楚楚。他觉得,这是父亲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虽然经常许久才能与家人见一面,但王耀武也有发火的时候。他很反感妻子跟官太太们一起打牌,有一次回家,听说郑宜兰曾去打过,一向恩爱的夫妻俩硬是吵了起来。

由这些细节,我们看得出来,王耀武对家人的要求是极高的,这也是孩子们后来基本能成才的根本原因。

二:你们可去香港,不可去台湾

在抗日期间,妻儿们几乎很少见到王耀武有痛苦的时候。唯一的一次,是他的卫士长牺牲后。

那天,他回到家里没有逗女儿,只是那样静静地坐着。郑宜兰不敢去问,便让女儿去试试。后来家里人才知道,父亲在为卫士长难过。那一天,全家人都不敢在他面前大声说话。

但就算是这样,女儿王鲁云也并没有在父亲脸上看到任何颓废的表情。她看到的是伤心、是愤怒,是为部下报仇的决心。

但在后来的内战期间,父亲变得很不一样。他本就不赞成急于发动内战,他认为日本人走了,应该让老百姓过几天好日子。但处在他的位置,他又不得不服从军令。

从那以后,他每次回家,总是心事重重。有一次,一向不愿意多谈军务的他,居然当着妻子的连说了两次:“这一腔热血竟洒何地!”郑宜兰虽不懂军事,但此时的她也意识到丈夫的厌战。

此后,王耀武数次跟我解放军交锋,屡次落败。

国军内部很多人都想不通:这王司令当年率部跟日本人干的时候,不是号称从无败绩吗?当年在湘西雪峰山,他何等风光,曾一举歼灭2万余鬼子,咋现在就这么不经打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国军内部在内战时期腐败成啥样,大家心知肚明。而且抗日战场上,他是为国出战,但在内战时国军早就失了民心,站在人民的对立面,又遇上“战神”粟裕,他不输才怪!

在意识到在劫难逃后,王耀武做了一个决定:

让本在济南上学的孩子们赶紧休学,由妻子带到青岛。为了保证妻儿的安全,他特意派了一些护卫;同时,为了保证妻儿将来衣食无忧,他还把家产都交到妻子手上。

后来,眼见形势越来越差,王耀武又给妻儿留话:“假如我有不测,你们可去香港,不要去台湾!”

可以说,正是这句临别留话,改变了王家儿女一生的命运,也为日后与家人团聚创造了可能性。

事情上,老蒋的气量如何,会如何对待毫无利用价值的部下家属,咱们从谢晋元遗孀凌维诚的经历,就完全能看得出来:

1937年,谢晋元将军率“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与日寇打了四天四夜。人们都说,这是一场注定成为悲剧的战役,他们是在用生命守护一个民族的尊严。

1941年,谢晋元在“孤军营”被刺杀。此后,老蒋做足了表面功夫,将其风光大葬。宋美龄还曾拉着其遗孀凌维诚的手说:“待抗战胜利后,国家定会照顾你们!”

但此后,他们夫妻俩真的兑现了承诺吗?答案是:没有!

带着4个孩子的凌维诚,为了生存下去,曾两次面见蒋介石和宋美龄,得到的却是对方的推托。至于那些受尽苦难的“孤军营”老兵,则漂泊在上海,多以靠打杂为生。

直到1949年,上海解放,陈毅市长收到凌维诚的求助信,才知道:原来谢将军的妻儿居然在上海受苦,100多名“孤军营”的抗日老兵居然在上海穷困潦倒。

蒋介石不管他们,但陈毅将军却毫不犹豫地下令:“谢晋元参加抗日,为国捐躯,其遗属应致照顾”。与此同时,老兵们也都得到了妥善安置。后来,谢将军的儿女,除长子早年病逝外,另3人全部成才。

谢晋元可是为老蒋挣过“面子”的,妻儿尚且被如此对待。像王耀武这样的败将,如果妻儿去了台湾又会是怎样的结局?杜聿明长子因没有学费自尽,妻子曹秀清想尽办法才回到大陆,就是答案。

综上,我们就能明白:王耀武在关键时刻叫妻儿“不要去台湾”,确实是明智的选择。

三:妻儿去香港后命运如何?

站在当时王耀武的立场上,他之所以会让妻儿逃到香港,而不是留在大陆,是因为他不了解我党的政策,他以为自己被活捉后必然难逃一死。

但事实上,就冲着他在抗日战场上的表现,祖国和人民就一定会给他改造的机会,他被送进了功德林战犯管理所。

在管理所里,工作人员对他们是怎样细心照顾、掏心掏肺,他都看在眼里。后来,他及战友杜聿明、宋希濂等人,思想全部都转变过来了。毛主席听说王耀武表现良好,还特意托人给他带话:只要你安心改造,很快就会回到人民中间的。

这话,让王耀武更加坚定了改造的信心。1959年,他成了第一批特赦人员中的一名。11年后重获自由,王耀武激动不已,更让他感动的是自己还受到了周总理的亲自关怀。

当周总理问他:“你的家人在哪里”时,王耀武如实告诉他:应该是在香港。于是,这件寻找王家人的事,就由周总理亲自过问了。

那么,郑宜兰跟孩子们在香港过得到底如何呢?

王耀武1948年被活捉后,郑宜兰跟孩子们本来是打算由青岛前往上海,再由上海飞去香港的。但好不容易到了上海后,却发现到香港已经是一票难求了。没办法,郑宜兰跟孩子们只能困守在上海,等待机会。

终于有一天,有一位国军军官模样的人出现,称:“王将军对我有恩,我无论如何也要让你们顺利去香港!”就这样,郑宜兰跟孩子们便坐着那人安排的军用飞机,飞到了香港。

初到香港,郑宜兰和孩子们都想着:一定要把王耀武给救出来。

他们不了解解放军,还以为能花钱走关系,把王耀武“买”出来。于是,便四处拜托别人帮忙。直到花了好几万块,没有任何消息后,郑宜兰才知道自己上当了。

当时,香港各方势力并存。有习惯了作威作福的英国人,有国民党的各种特务,也有兵败前逃过去的国军将领。王耀武早前曾交代过郑宜兰:如果能逃到香港,一定要隐姓埋名低调生活。

这一点,郑宜兰一直牢牢记着。当时很多有意脱离老蒋的将领,都受到了特务的暗杀。郑宜兰一家因小心谨慎,才得以生存下来。

不过,隐姓埋名期间,全家人的日子确实过得挺苦。当时,一家人挤在一个间房子里,孩子们又都要上学,郑宜兰只能把带过去的财物精打细算着花,这才勉强维持了一家人的生计。

好在,孩子们都很懂事,几个早早毕业的孩子也能马上分担家里的开销。就这样,一家人在香港才得以生存下来,几个儿子都娶妻生子、女儿王鲁云也嫁了个建筑师。

四:与王家人联系上

自从得知王耀武的亲人在香港后,周总理就派《大公报》的费社长帮忙寻找。当时的香港还在英国人手上,所以大张旗鼓地找,显然不太方便。

1965年的一天,王家女儿王鲁云接到了费社长的电话。费社长立即邀请她带家人回北京看看,还告诉她:你父亲不但被特赦了,还在北京当了文史馆员,现正盼着与家人团聚。

王鲁云激动不已,马上收拾行李带着7岁的大女儿,回到了大陆。途中,有一个细节让王鲁云充满了感激。

当时,从香港回来的人员,在通关时经常要打开箱包检查。但费社长却对检查人员说了一句:“不要开!”王鲁云知道,这是祖国和人民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

一到北京,王鲁云就见到了父亲,她哭着叫了声:“爹爹”!王耀武连连用山东话答应。之后,王耀武问了女儿很多事:你母亲是否安好,你生了3个女儿,没有儿子,公婆可会苛责呢?

王鲁云默默地听着,告诉父亲一切都好,让他不用担心。这次见面后,虽然王鲁云因为丈夫工作的原因,仍回到香港生活,但却能经常能跟父亲写信联系。

不过,遗憾的是妻子郑宜兰始终没回大陆与王耀武相见,并在香港提出与丈夫离婚。

坊间有人传言说郑宜兰早就跟王耀武的一个副官好上了,但王鲁云却澄清说:母亲是个贤德的女子,只是因为几个儿子在哥斯达黎加工作,她想跟儿子们生活在一起,不想让丈夫等她。而且,此后她一直独身,并未再嫁。

不管郑宜兰为何要离婚,但她毕竟养大了王家这些孩子,王耀武对她充满了感激。1966年,离异后的王耀武又在周总理的关心下,迎来了一段新的感情:娶了北京一位中学老师为妻。

1968年,王耀武在北京平静病逝。正如毛主席说的,他“功是功,过是过”,在经历改造和新生后,人民不会忘记他的功,其骨灰也被移入八宝山革命烈士陵园。这是人民,对他的肯定。

在王家的孩子们中,儿子们基本生活在哥斯达黎加,与当地姑娘结婚,后代也基本当了医生。

女儿王鲁云因一直在香港,与大陆联系更多。她丈夫是有名的建筑师,夫妻俩经过多年经营,产业颇丰。香港回归后,王鲁云更是积极地以父亲的名益为祖国做贡献,为祖国统一大业四处奔走,她还以父亲的名字命名了一项“奖学金”,资助中国学子出国留学。

王鲁云共有5个女儿,个个都气质不凡、学识不凡:其中有物理学博士,心理学家、企业家、书院主席,大女儿更是山东政协委员。她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祖国做着点滴贡献。

2017年,在哥斯达黎加生活多年的王耀武第5子王志永,也带着家眷回到山东泰安,受到了泰安当地统战部门领导的亲切接待。面对前来欢迎他的乡亲们,王志永连连致谢:感谢你们没有忘记我父亲!

王耀武一生,抗日有功,但在内战中却也犯下了大错,好在最后他能醒悟,重新回到人民中间。如今王鲁云等后人,能为祖国做出积极贡献,事业上也多有所成,也确实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