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耀武被俘前,叮嘱家人“不要去台湾”,事后其妻儿去往了哪里?

 烛下青史 2022-03-20

“宁碰阎王,莫碰老王。”

这句通俗的坊间传言,是从抗日战争中流传出来的。而这背后,是对一位国民党将领深刻的赞赏。

抗战期间,国共两方团结合作,涌现出了许多能征善战的将士。而上面这句俗语,指的就是国军中的英勇部将—王耀武。

抗日期间,他带着国军74军,走遍了祖国山川,从雪峰山战役到常德会战,胸章挂满了他的胸膛。

当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时,他也作为长衡地区的受降部将,接受了日本指挥官的指挥刀,也是他这一辈子最为光荣的时刻。

就连日后“战神”粟裕提起王耀武时,也经常会大力夸赞,并常常会说一句话:“你不要小看王耀武,他啊,是国民党那些人里比较明白的一个。”

而这样一个人,却也曾在解放战争后被俘,甚至还小心地交待妻儿:如果他有不测,你们宁可去香港,不要去台湾。而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带着这个问题,那些尘封的过往,也缓缓地在我们面前展开。

一、儿女双全,夫妻和顺

王耀武祖籍山东,家境颇为贫寒,幼时出生于一个简单的农民世家。虽然从小就喜欢读书,但是家境贫穷,他不得不离开学堂。年幼的王耀武,身高尚且比同龄人矮一寸,就早早来到了社会打工。

从天津租界的搬运工,一直到上海的糖果店职员,他的生活一直起起伏伏,并不稳定,手里的钱也没有存下多少,一直到加入了军队,他的生活才渐渐远离了穷困潦倒的日子。

他的妻子,名叫郑宜兰,出生于大户人家,跟王耀武的婚事完全是一桩意外。当时王耀武还正年轻,由于加入军队之后,思想活络,办事得力,颇受上级军官的赞赏,也受到了当时福州地方法院郑推事的喜欢,权衡之下,就把自己的女儿郑宜兰许给他为妻子。

两人结成连理之后,王耀武和其他国民党将领完全不同,不但没有在外面金屋藏娇,娶妻纳妾,而是始终只爱妻子一人,虽然生活比较忙碌,但一有时间,就会回到家里跟妻子一同起居吃饭。并且,他还对戴笠等其他国民党将领在外闲逛和沾花粘草的行为颇为不屑,甚至还劝诫他们,要洁身自好。

郑宜兰对丈夫颇为感动,并一生为他生下了6子1女,每次王耀武回家,她都会做上一桌好饭,即便她是南方人,吃不惯北方的口味,却总是会在王耀武回家时,为他做上一桌山东菜。两人夫妻和睦,儿女双全,被当时许多人羡慕不已。

在他的诸位子女当中,王耀武最喜欢的便是唯一的女儿王鲁云,他每每回家,总会将年幼的小女儿抱在膝上,他一直希望女儿能学好自己的家乡话,常常会一边逗她,一边教她。

夫妻两个的生活,就这样一直持续了许多年。据后人回忆,王耀武在外能征善战,是个英勇的部将,可是对待家人却一直是温顺和善的,即便他在外面受到了什么不快,也会在进家之前整理自己的仪表和神态,用最温和的状态来面对妻儿。但是,他也有偶尔发火的时候。有一次,他发现妻子郑宜兰和一群官太太们打牌搓麻将,心中非常反感,认为那是耽误时间和耗费金钱的事情,一向恩爱的夫妻硬生生的吵了起来,最后郑宜兰还是被他的义正言辞而打败,无奈的摇头,笑着说自己以后再也不去了,他这才放过。

而他的女儿王鲁云,也曾回忆说,她在年幼时,曾偶然看见父亲穿着布鞋在水中走来走去,心中十分好奇。因为王耀武跟其他将领有所不同的地方,也在于他不喜欢穿厚重的皮鞋,反而喜欢穿粗布麻衣和布鞋,认为这些东西非常舒服也很合身。所以,她才上前询问,王耀武和善地告诉她,自己小时候家里贫穷,新鞋子只有在经过水的浸泡之后,上面的麻绳会变得更有韧劲,和做人一样,一定要受过一些波折,才能走得更久,这些往事在王鲁云的回忆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每每想起并觉得热泪盈眶,认为这是父亲对她一生的教导。

从这些事情当中,我们都能看得出,王耀武对自己的家人要求很高,对儿女的管教更是严厉中带着慈祥,这也是他的孩子后来几乎都成才的原因。

二、抗日神将,惨遭被俘

抗日期间,国共两党英勇善战,涌现出了不少光辉的事迹,而王耀武也作为其中一名部将,率领着手下对日军进行逐个击破,但是每每回家,妻儿也很少能见到他伤心难过的表情,唯一的一次,是他的手下惨遭牺牲。

王鲁云迟疑半天才上前询问,他叹了一口气,才将实情告诉她。她看到的,是父亲脸上愤怒和自责的神情,那并不是颓废,那是英勇部将们面对敌寇,英勇不屈的精神,这种精神也是王耀武后来成为国民党军队中数一数二将领的原因之一。

但是,在后来的解放战争期间,王耀武似乎变了,他从心里就不太愿意内战的爆发,他认为,国人好不容易才将日军赶走,应该让百姓们过上几天幸福安康的日子。这么快就爆发内战,对所有人来说,都并非一件好事。可是他身处其位,却也不得不服从上级的命令。

从那天以后,他总是显得心事重重。就连不懂国事的郑宜兰,也能从丈夫脸上看出了他的厌战情绪,甚至于在之后和解放军的数次交锋中,王耀武这个抗日中的神将,却是屡屡落败。

许多人都想不通,这著名的王司令曾多次击败日本人,号称从无败战,为何现在却到了这样的境地?怎么就这般不经打了?

其实说起来,原因只有一个,国军当时内部的腐朽,已经到了极端的地步,王耀武和众人心知肚明,当年在抗日战争上,王耀武是为国家,为人民作战,而现在背弃了人民的方向,他自己也非常厌战,自然就会屡战屡败。

在多次的战败之后,他意识到了自己的处境艰难,于是暗暗做了一个决定,让尚且在济南读书的儿女们,即刻休学,由妻子带领着逃向青岛,为了保证他们的安全,他还专门派了一些信赖的部将去保护,又把自己所有的家产都交到了郑宜兰的手上。

最后眼见着自己的状况越来越落魄,他似乎预见到了自己将来的处境,便又给妻儿留下了一句话:“假如我有不测,你们可以去香港,也不要去台湾。”

就是这句话,改变了他妻儿一生命运的走向,也让他日后和孩子相聚提供了机会。

在后来的采访中,也有很多人不解,王耀武作为国军著名的将领,如果去台湾寻求帮助,可能会受到蒋介石等人的接待,为何又要妻儿去香港?

这个原因其实很简单,蒋介石等人对于没有利用价值的手下,到底是如何对待的,其实从谢晋元将领的遗孀的过往中就能看出来。

1937年,国军著名将领谢晋元率领自己的手下和日军打了四天四夜,这是一场悲壮的战役,也挽救了民族的尊严。在四年之后,谢晋元被日军刺杀,之后,蒋介石做足了表面上的功夫,将其风风光光的安葬,还许诺说要照顾好他的遗孤,可是,他却只留下了一张空头支票,事后却完全没有兑现。谢晋元的遗孀凌维诚带着四个孩子四处碰壁,艰难地生存,还多次面见蒋介石,得到的却是对方的推脱。

直到1949年,上海市的市长陈毅收到了一封求助信,才知道曾经谢晋元将军的妻儿居然在受苦,这才将他们接回来,好好对待。

如此,我们这才明白,王耀武在被俘虏之前叫妻儿宁去香港不去台湾,的确是处在当时的情况下,一个正确的选择。

三、改造释放,妻儿相聚

解放战争中王耀武被俘虏,之后被送进了战犯管理所进行改造。刚开始,他对周围的一切都很害怕。可是渐渐地,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对他的悉心照料,掏心窝肺,逐渐改变了他的想法。

事实上,单单看在他在抗日上的英勇表现以及自身的积极改正,祖国也不会为难他,也会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毛主席在听说王耀武表现良好时,还专门托人告诉他:只要你安心改造,很快就会回到人民中的。

这番话,更加激起了王耀武改造的决心。1959年,他成了管理所第一批被特赦人员中的一员。更让他感到高兴的是,他还受到了周总理的亲自接待,当周总理询问他的家人在哪里后,王耀武思考片刻,诚恳地说:应该是在香港。此后,帮他寻找家人,也成了周总理亲自过问的事情。

那么,郑宜兰和儿女们到底去了哪里?又在香港生活得如何呢?

1948年,王耀武被俘虏后,郑宜兰本来打算乘飞机前往上海,再转机去香港,可是到达上海后,却发现这里的一切都跟以往不同,到香港的机票更是一票难求,她只能被困在上海,静等机会。

直到有一天,一位国军军官终于找到了他们,称自己曾受到了王耀武的恩惠,无论如何也要将他们带去香港,就这样,他们才能坐上被安排的军用飞机,来到了香港。

到达香港之后,她一直谨记着王耀武对她说的话,不要彰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小心有暗杀之祸。因此,她小心谨慎,带着孩子们低调的生存。这些年,郑宜兰一直缩衣减食,省吃俭用,让孩子们都能够读书成才,自己却吃糠咽菜,日子非常的辛苦。就连过年,孩子们都没有穿上新衣服的机会。

但幸好,孩子们都喜欢读书,聪明懂事,也渐渐长大成人,郑宜兰身上的担子才渐渐减轻了下来。

1965年,王家女儿王鲁云突然接到了一个陌生人的电话,邀请她回到北京看看,还告诉她,你父亲被特赦后,还当上了北京文史馆的员工,现在渴望着和家人相聚,王鲁云十分激动,马上带着自己的女儿回到了北京。见到父亲后,她激动得热泪盈眶,哭着叫了声爹爹,王耀武也是泪流满面,用山东话连连点头答应。

事后,王鲁云因为工作的关系,还是回到了香港,但由于大陆和香港通航的方便,她也常常能跟父亲写信来往。

1968年,王耀武在北京病逝,毛主席对他的评价是:功是功,过是过。在经历过改造以后,人们不会忘记他的功劳,而他去世之后,骨灰也被葬在了八宝山革命烈士陵园。

而这,正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人们对他功劳的肯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