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填不对保险受益人 财富传承添麻烦

 新用户85419011 2021-11-13

随着《少年派》热播,剧中女主角“虎妈”王胜男显出了一个女汉子的本色:她不但把生活琐事处理得井井有条,还是一枚保险达人。剧中,王胜男给丈夫林大为买了一份保险,为家庭经济支柱上了一层“安全护甲”,在她为丈夫投保后,又果断指定女儿为保险受益人。

王胜男这样做,是否能规避保险事故发生后相关受益人争财产的风险?买保险时,受益人到底怎么填才妥当?保险业内人士建议,如果想要给某个亲人比如妻子、儿子、女儿一份保障,而不希望引发家庭财产纠纷,不妨学习影片中的王胜男,在保单上指定保险受益人。

法定受益人与指定受益人有哪些不同?

在剧中,王胜男填写女儿为丈夫的保险受益人,其实是一种指定受益人的行为。说到指定受益人,就不得不说一说法定受益人。可以说,法定受益人和指定受益人是一对极易让人混淆的“孪生兄弟”。

指定受益人和法定受益人有什么区别?

法定受益人,是指在被保险人或投保人没有指定的情况下,按照继承法,将被保险人的法定继承人视为受益人,如有多个法定受益人,则均分保险金。依据我国继承法,法定受益人指的是:配偶、子女、父母(即第一顺位继承人)。在第一顺位继承人全部身故的情况下,才会顺延到第二顺位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指定受益人,是指由被保险人或投保人指定的、在保险事故发生后能得到保险金的人。指定受益人可以指定一人或多人,也可以指定受益的顺序和受益的比例。

简而言之,法定受益人是“该指定谁,就指定谁;该均分,就均分”,程序相对复杂。指定受益人是“想指定谁,就指定谁;想指定多少,就指定多少”,程序相对简单。

指定受益人比法定受益人为什么更利于财富传承?

如果王胜男没有指定女儿林妙妙为保险受益人,而是默认法定受益人,可能会引发什么样的结果?

如果默认为法定受益人,按照保险法与继承法的规定,王胜男、林妙妙、林够够以及林大为的父母都将成为这份保险合同的法定受益人,一旦林大为出险身故,那么保险金会等额均分给所有法定受益人。

这样可能会导致如下两个问题:一是可能会引发家庭财产纷争。王胜男最初投保是想给自己和孩子的生活添一份保障,一旦财产均分,最终的赔偿结果可能与王胜男的投保初衷大相径庭。当保险金平均分给多个人时,不排除会因对分配比例不认可而产生争执的可能,比如林大可的父母可能会认为生养了儿子,加上年事已高理应得到更多赔偿金,由此或将引发家庭财产纠纷。

二是一旦默认为法定受益人时,可能会导致理赔程序繁琐。当受益人为法定受益人时,保险公司就需要弄清法定受益人到底有哪些,所以全家相关的亲人都得开具证明,来证明和林大为的关系。除此之外,在领取保险金时,所有人也都要“面对面”地到场走程序。在这种情况下,理赔的繁琐程度与难度也相应加大。

指定保险受益人是保单填写的“重中之重”,如果想要给某个亲人比如妻子、儿子、女儿一份靠谱的保障,而且不希望引发家庭财产纠纷,最好是指定保险受益人。

保单指定几位保险受益人比较合适?

招商信诺保险专家指出,按照保险配置的基本原则,家庭保险应该优先保障家庭支柱,再保小孩。《少年派》中的林大为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一旦发生意外,整个家庭都可能陷入经济困顿,因此有一份高保障至关重要。王胜男为家中经济主要来源的丈夫购买一份高额保障,是非常明智的行为。同时,她还果断指定女儿为保险受益人,一旦丈夫离世,女儿的生活也能得到一份靠谱的保障。在投保时明确指定受益人不仅可以让将来的理赔更简单,而且可以有效避免家庭财产纠纷。

不过,上述保险专家认为,像王胜男这样仅指定长女一人为丈夫的保险受益人,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他建议,受益人最好不要只写一个,建议至少写两个,因为指定两个及以上的受益人,可以在单独受益人提前身故时减少麻烦。

例如,王胜男指定长女一个人作为丈夫的保险受益人。如果当长女比林大为更早离世,王胜男又没有变更指定受益人,则根据保险法“受益人先死,无其他受益人”的情形,这笔保险金将会作为被保险人林大为的遗产,按《继承法》进行遗产分配继承。

一旦保单作为遗产,按照法律固定,需要先偿还债务,才能继承;同时,还要经过继承权公证等繁琐继承程序。在未来,这笔保险金或许还将面临遗产税的开征。但如果指定两个及以上受益人,就可以避免上述麻烦。

上述保险专家提醒,指定受益人并不代表未来不会遭遇其它家庭变故。万一指定受益人不幸去世,一定要记得办理指定受益人变更。

律师王芳:财富传承 一定先理清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关系

大成DENTONS律师事务所中国区财富管理专业组负责人、著名私人财富管理专业律师王芳指出,财富传承是高净值人群最关注的话题,保险由于具有婚前财富隔离和保护、税务筹划、财富传承、资产配置、债务风险隔离等作用,近年来日益受到高净值人群的重视。不过,从她10多年服务多家私人银行和保险公司高净值客户的经验来看,不少高净值人群在使用保险工具的时候仍存在不少误区。

例如,有些高客对财富传承很重视,早早就希望能安排一笔资金通过保险传承给孩子,以防自己有什么意外,这理念没错。可当妈妈准备买保险时,保险销售人员往往会误导,以未成年的孩子为被保险人,这样保费便宜,于是妈妈们毫不犹豫就把孩子当作被保险人买了保险,殊不知这样很难实现财富传承。

原因也很简单,依据保险赔付原理,当被保险人死亡时,保险公司才能赔付身故理赔金,投保人是妈妈,被保险人是孩子,谁会先离世呢?显然大概率是妈妈。

王芳指出,投保人比被保险人先死亡,带来的结果就一个——保单投保人缺失,变成了遗产,这份保险遗产的现金价值当然要按遗产来进行继承分割。

“这样一来,不仅保险公司不会赔付身故理赔金,还会导致这张保单变成遗产,同样要经过继承权公证等繁琐继承程序,在所有继承人中分割这笔遗产,难以达到传承财富的目的。”王芳说。

【记者】谭冰梅

【作者】 谭冰梅

保险进万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