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每一步,都是自己的选择,人生如棋,我们要慎重,不然的话可能就会像胡雪岩那样一败涂地。
但是我们也不是圣人,没有上帝的视角,百密也会有一疏,想要一直处于成功的顺利状态,其实说来并不现实。
胡雪岩他用了30年的时间,创立了自己的商业帝国,成为了晚清的红顶商人,而商业帝国的坍塌却只用了几天的时间,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胡雪岩的衰败?
其中一个原因是拥有金钱之后,他开始沉迷奢华的生活,在那种纸醉金迷当中丧失了清醒的头脑,第二个原因就是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胡雪岩在用人管理方面确实有他的独到之处,能够得到人心,比较有领导能力,他手里下有很多人都是尽心尽力的在为他做事情,而在管理上他更是有一定的先进理念,比如说分红入股,但是仍然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胡雪岩在后期所用的人,很多都是办事不行的,比如说当时阜康银号的大管家宓本常,还有典当行的大管家唐子韶等人,都为了个人的私欲,罔顾胡氏的利益,当集团马上要破产的时候,依然继续中保私囊,掏空集团。
胡雪岩的衰败其实早就埋下了祸根,除了自身经商的天赋,他的发富也离不开靠山的帮助,他借助靠山的力量给自己打下了商业帝国,但也是靠山让他最终惨败。
当时的胡雪岩相当于左宗棠的财库,他做什么事情都喜欢把场面搞得很大,自然而然就被李鸿章给盯上了,在左宗棠年老势力不如以前的时候,李鸿章就让自己的手下盛怀宣联合外商,在生丝贸易上做文章。
胡雪岩为了维护养蚕老百姓的利益,开始大量囤积生丝,企业和外商一决高下,结果着了盛怀宣的道,于是胡雪岩不得不低价抛售生丝,加上当时金融危机爆发,胡雪岩就动用了阜康银号的资产弥补亏空。
而这个时候李鸿章上奏朝廷,说胡雪岩曾经帮朝廷贷款时吃了大量回扣,胡雪岩确实吃了一些回扣,但是赚的钱大多用在了左宗棠的军队上,朝廷当时正愁没钱,于是无论左宗棠怎么帮他说话,朝廷还是下旨查办了胡雪岩。
然而李鸿章觉得这样还不足以击垮他,于是又发动各地的官僚去阜康银号提取存款,而阜康银号的很多存款都来自于地方财税大户,这一击也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胡雪岩和他的阜康银号彻底垮了,从被查到抄家,仅仅用了3天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