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超多重磅规划集中发布 了不起的大溧水 正在腾飞 ①深化宁宣铁路溧水段线位研究,争取洪蓝选址设站,强化站点对溧水主城区的带动,并兼顾石湫文艺科教新城发展。 ②争取南京市域快线(18号线)延伸至溧水,研究高速收费站外迁。 ③“十四五”期间,推动华侨城等消费综合体建设,推进重点商圈提档升级,打造区域消费中心项目5个。 ④“十四五”期间,全区新建幼儿园20所,城区引进各类中小学、幼儿园20所,全区新建义务教育学校9所,新建高中学校1所。 ⑤“十四五”期间,通过直接引进或合作办学的方式,实现20所知名中小学、国际学校的入驻,吸引5万人; ⑥“十四五”期间,完成南京艺术学院、南京林业大学、江苏传媒学院等高校建设并投入使用,新增师生员工10万人;其中,江苏传媒学院总建筑面积30万方,总投资25亿。 ⑦“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省市重大项目超80个,累计完成投资约80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左右。 ⑧“十四五”期间,在三山湖中心引入设立以溧水为主运营基地的航空公司,建设上下游产业集聚的航空产业园区,总投资200亿元。 …… 今天,溧水区发改委正式发布《南京市溧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Ο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其中,超多重磅规划看得我热血沸腾,韶韶溧水从中拎出了部分重点信息,下面分享给大家。 发展环境 南京“一核三极”的格局逐步形成。 其中,南京南部片区“新兴增长极”聚焦“双港联动”,建设“枢纽+”功能平台。一方面,持续放大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政策优势,全面整合与“空港+高铁港”紧密相关的物流、贸易、会展、康养等职能; 另一方面,全面促进南京南站、禄口空铁联运站、溧水站三大站加速联通,构筑南京南部发展“金手指”,形成江宁开发区、紫金山科技城、溧水经开区、南京国家农高区、溧水大通关基地等多个重点板块、重点项目相互支撑的南京南部片区“新兴增长极”。 战略定位 “十四五”的溧水,围绕“南京南部中心、健康活力新城”的目标定位,力争成为南京“一核三极”中南部片区新兴增长极的中心和南京“十四五”期间重要的人口承载地,力争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具健康活力的现代化新城,冲刺全国百强区前20强,为南京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争做更大贡献。 “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溧水将进入“常住人口达10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400亿元”的新阶段,溧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产业体系更加健全、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消费能级全面提升、改革开放全面突破、绿色发展充分彰显、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城市治理智慧高效。 加快提升“六大经济功能区”空间布局 全面推进永阳新城、空港国际城、生态智慧未来城、石湫文艺科教新城、南京国家农高区、南部特色田园片区“六大经济功能区”建设。 推动永阳新城完善服务品质、补足新功能新业态,放大极限运动馆、国家冰雪极限运动基地等高能级载体效应,打造健康活力品质城区和美好生活示范区;加快中心城区有机更新;促进洪蓝街道融合发展,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与永阳新城深度融合。 加快临空产业集聚,重点推进空港新城中央CBD(中央商务区)建设,打造“快节奏、高能级”的三山湖城市客厅,提升人口集聚服务能力,形成辐射区域的空港国际城。 生态智慧未来城加快启动区内枢纽综合体等建设,围绕新材料、智能制造、数字产业,打造宁杭生态经济带跨省合作试验区。 石湫文艺科教新城加快推进南京艺术学院、江苏传媒学院、荔枝广场等重点项目建设,完善中心商业及公共服务设施,打造“东方山谷中的艺术学镇”。 南京国家农高区高标准建设产业集中区、生活配套区、大学新校区等功能板块,构建人才吸附、项目集聚的“强磁场”,打造全国绿色智慧农业示范区。 鼓励晶桥、和凤等南部板块走绿色发展道路,支持晶桥加速集聚健康产业项目,建设民革中央康养产业示范基地;支持和凤加快台湾机电产业园建设,打造海峡两岸经济合作示范园区;支持南部特色田园片区打造全域旅游新支点。 推进溧水经济开发区创成国家级开发区 加大对上争取、对下统筹力度,继续保持开发区在全省省级开发区中综合评价排名的上升势头,力争稳定在全省前三位。加快提升开发区绿色发展、创新发展、集约发展水平,建设制造业与服务业量质并举的现代产业园区。 “十四五”期间,创成国家级开发区,实现与南京经开区、江宁经开区鼎足而立的局面。 点面结合推进开发区产城融合 明确产业功能布局。以组团模式优化产业功能布局,重点实施临空与自贸联动区、新能源大道制造业创新带、团山数字化转型区、华夏幸福产业新城、康养示范产业园、三山湖中央商务区“六大”功能区组团发展,彰显国际、生态、智慧、未来等南京南部中心城市活力品质。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遵循“产城一体、产城融合”的发展原则,强化板块间联动发展,加快片区重点道路建设。设计定制公交线路,实现开发区内部、开发区与禄口机场、高铁站的快速通达。 启动三山湖中央商务区建设,完成三山湖周边景观建设,打造城市“中央公园”。 提高中央商务区周边公共服务质量,加快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南外仙林分校等配套项目建设。提供面向年轻群体的差异化供给,加快建设商业办公、文化交往等公共服务设施。 到2025年,建成一座满足30万人口生产生活需求的国际化新城。 建设港产城深度融合的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 加快发展跨境电商消费:到2025年,跨境电商年销售额突破30亿元,年对外贸易额突破160亿元。 培育“直播+”新业态:到2025年,引入电商直播企业150家,电商销售营业额突破15亿元。 打造临空消费高端IP:到2025年,建成消费综合体1座、星级酒店3家。 拓展临空免税保税服务:到2025年,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实现年进出口贸易额30亿元。 完善两大会展平台核心功能:明确空港国际博览中心以制造业产业会展为主,白马农业国际博览中心以农业、健康、绿色科技产业会展为主。
积极争取高级别会展会议落户:“十四五”期间,实现空港国际博览中心、白马农业国际博览中心两大展馆年举办各类展会活动超百场,其中国际级展会20场,国家级展会30场,积极争取UFI(国际展览联盟)认证展会落户并作为国内永久会址。 加快会展关联产业集聚:“十四五”期间,带来增收超20亿元,集聚高素质人口2万人。 实现会展小镇产城融合发展:完善小镇周边地块的片区开发,实现商业导入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加快常住人口向三山湖中心集聚,形成服务周边区域的中央商务区,集聚国际商务、金融会计、产品分销、特色设计等高端商务功能。加快形成会展服务、酒店餐饮、商业娱乐、社区融合的生态体系,打造一座“永不落幕”的会展小镇。 高标准打造全域健康旅游目的地 到2025年,全区年接待游客人数达2000万,旅游收入超200亿元。到2025年,争创国家4A级景区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 发展文化精品游:融合溧水特色文化加快文旅产业提升。 发展运动户外游:加快推进重点体育项目建设,依托国家极限运动馆、国家冰雪极限运动训练基地等载体,打响中国极限运动基地品牌。推动建设一批户外运动训练基地、房车露营基地,高标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发展户外休闲旅游。 发展健康养生游:创建一批生态康养旅游示范项目,发展度假型康养旅游产品。加快康养院子项目建设,到2025年,成功运营800个康养院子和1200间民宿客房。 发展休闲亲子游:以农业采摘、研学活动、文化体验等为核心,依托南京艺术学院等高校,与学校形成长效合作机制,共建溧水研学游品牌。 将宁杭合作试验区建设成 长三角跨省合作示范区 推动宁杭生态经济带一体化发展,将溧水打造成为长三角绿色发展增长极和带动宁杭生态经济带发展的“小龙头”。 加快生态智慧未来城启动区建设。围绕溧水站和站前广场打造站城一体创智核心圈。整合高铁站房、有轨公交、集散中心、城市航站楼、综合换乘大厅等功能,建设24万平方米的站前综合体及总部商务区。 围绕核心圈建设人才公寓、安居社区和创智社区。导入汉威研创园、中科创新广场等研发项目。完善启动区路网,加快溧东大道、龙山东路、中山东路、智谷路等主干路网建设。 创新片区采用TOD模式(公共交通导向开发模式)进行开发运营,完善智慧园区顶层设计。围绕新材料、数字产业、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方向,加快招商引资,集聚重大项目落地。 开辟“溧水-余杭”合作共赢新局面:探索建设科创研发双向“飞地”、加快形成数字产业转化承载地、建立健全两地常态化合作机制。 建设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联动创新发展区 加快自贸区联动创新发展区落地。加快与自贸区南京片区功能联动,打造自贸区扩区首选地。依托南京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 型)争创综合保税区,满足自贸区南京片区企业保税业务需求。 构建综合高效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 深化宁宣铁路溧水段线位研究,争取洪蓝选址设站,强化站点对溧水主城区的带动,并兼顾石湫文艺科教新城发展。 推进溧水至南京主城的免费快速干线通道建设,争取南京市域快线(18号线)延伸至溧水,研究高速收费站外迁,降低主城到溧水的费用成本。谋划与主城间的高铁公交化运营模式,增加地铁S1接S7、S9号线大站快线运营班次,常态化定制快线运行时刻表。 推动秦淮河航道整治,探索建设中低运量公共交通系统,串联区内重大产业、交通枢纽、旅游景点,加强与机场、高铁的快速连通,研究适合溧水未来城市发展的中低运量轨道制式标准,推进低运量轨道示范线建设。 “十四五”期间,全区新增新能源汽车充电桩500个,智慧停车车位1万个。 打造魅力宜居的现代化中心城区 优先把老旧建筑、闲置地块改造为城市公共空间,推动飞燕文化产业街区、永寿坊文化街区及周边进一步改造。系统研究通济街、寺桥片区改造提升方案,精心打造一批城市景观地标。 “十四五”期间,集中连片整治城区74个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危旧房34.92万平方米。提升城市河流景观化建设、城市重点片区绿化,打造4个健康公园,整治3条城市河流。 高标准实施4.5平方公里洪蓝新城开发建设,推动规划衔接、设施联通、产城融合、公共服务与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加快发展融入中心城区的都市工业、观光农业与现代服务业,形成“连一优二带三”的产业格局,全面建成中心城区重要功能区。 构建高效化医疗服务体系 推动区人民医院创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区中医院创成三级甲等中医院。 永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白马中心卫生院创建成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石湫中心卫生院转设为二级医院,柘塘中心卫生院转设为二级中医院,并建成区域医疗中心。实现社区医院建设全覆盖。实现甲级村卫生室全覆盖。 提高我区口腔医疗、妇幼医疗服务能力和整体服务效率。到2025年,2家专科医院均创成二级甲等专科医院。 构建特色化康养服务体系 建成江苏省康复医院、宝能国际健康城等重点项目,加快形成江苏一流的高端康养产业集群。到2025年,将溧水打造成全省一流的“一站式”康复基地。 加快推进南京市颐养中心项目建设。加快区级医院老年医学科能力建设,力争建成一个老年医学中心。积极引入5级养老机构。到2025年,拥有5级养老机构2家,培训养老服务护理人员400人。 增强住房保障能力 优先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降低住房保障准入门槛,有序扩大住房保障受众面,拓宽公租房来源渠道。加大对优秀人才、新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的保障力度,促进住房保障对象覆盖城镇常住人口。 到2025年,新增保障性住房供给25500套以上,其中公租房140套,人才公寓400套,安置房25000套以上。 坚持发展人民满意教育 “十四五”期间,全区新建幼儿园20所,其中公办幼儿园和民办惠民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90%。 “十四五”期间,城区引进各类中小学、幼儿园20所,全区新建义务教育学校9所,新增公办基础教育学位1.55万个。到2025年,高级(一级)及以上教师数量达到2400人,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 全力支持省溧中在全省县域高中争先进位,“十四五”期间创成高品质示范高中。加快推进二高中与南通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的深度合作,引领三高中错位发展,走好特色差别化发展之路。“十四五”期间,新建高中学校1所,增加学位2000人。 支持溧水中专校办学条件改善和学生学历升格。有序引入长三角知名“双高”职业学校在溧水设立分校、实训基地,探索与省属、市属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模式,引进职业教育认证机构,打造南京南部职业教育高地。 完善文化服务体系 构建15分钟文化生活圈。加快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音乐厅、小剧场、实体书店、乡镇影院等文化设施布局建设,按照文化地标的定位加快图书馆、文化馆新(改)建规划建设工作,打造提升城隍庙、永寿坊等一批特色文化街区,形成2-3处规模化的城市文化核心区。 推进街镇综合文化站、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增强基层文化活力。创新公共文化设施运营管理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运营。 打造运动健康活力城市 加快建设区级全民健身中心,推进区级公园体育功能和服务提档升级。开展镇街社区(村)体育公园建设,打造覆盖全域、功能完善、文化特色突出的“健康绿道”品牌。 高品位建设石湫文艺科教新城 以“东方山谷中的艺术学镇”为发展愿景,打造有全国影响力的文艺科教新城。引入优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资源,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增强科教新城的承载力、集聚力和吸引力。 加快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十四五”期间,引进影视文化企业300家,发行影片10部,影视资源交易额达100亿元。 建设石湫文创产业园:将原有产业园区改造为文创艺术街区;与南京艺术学院共同设计、建设南艺文创产业园。 推动艺术乡村赋能:培育画家村、作家村、写生基地等,打造以“艺术家村落”“手工匠人村落”“非遗文化村落”等为特色,集乡村旅游、文化创意、民俗体验、运动休闲、养生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艺术村落。 在新城高校围合的中心地区,高标准规划建设剧院、美术馆、博物馆、展览馆、体育馆及体育公园等公共文体服务设施,打造石湫城市客厅。
强化重大项目支撑 “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省市重大项目超80个,累计完成投资约80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左右。 抓好重大项目建设用地保障,优先保证主导产业体系发展、教育医疗和保障性住房等公共服务、交通和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的用地需求。 当下的溧水 壮志凌云、锋芒毕露 正在迸发出超乎想象的能量 未来的溧水 目光所及,皆是机遇 前景不可限量 来源韶韶溧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