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验主义之三:托马斯.霍布斯3 3.霍布斯的哲学思想 霍布斯也不同意笛卡尔的先验观念。笛卡尔主张" 天赋观念" ,霍布斯只承认感性的作用。他认为所谓天赋观念,其实和经院哲学没什么两样。他的看法:如果有天赋观念,则这观念无时无刻都应在人的心灵之中,可是" 当我们熟睡无梦时,我们既没有思想也没有观念。" 非但如此,他不仅反对天赋观念,而且连产生天赋观念的本源同样予以否定。所谓" 天赋观念" 的" 天" 不就是上帝吗?他说,实际上," 上帝" 仅仅是由于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无知和恐惧而产生的幻想。 但是,霍布斯并非认为外部世界不可认识,他只是断定:" 一切知识都从感觉中来。" 他说:" 如果现象是我们借以认识一切别的事物的原则,我们就必须承认感觉是我们借以认识这些原则的原则,承认我们所有的一切知识都是从感觉获得的。" 然而,我们怎么知道我们的一切知识从感觉中来。即" 我们用什么感觉来考察感觉呢?" 大约霍布斯在他的思想过程中也曾认真地思考过这样的问题:知识来源于感觉,但没有知识你怎么能认识感觉。 而他的回答却是有些奇异的。他说:" 我的回答是用感觉本身,也就是用事物本身消失后仍在我们心中存留一定时间的那种关于感性事物的回忆。因为一个人如果知觉到他曾经有过知觉,那就是在回忆。" 不消说,霍布斯的这番解释不能令人满意。霍布斯重视物体的作用,也意识到理性可以了解物体。但总的来讲,他对于理性的价值认识不够。他的认识论,虽有强烈的唯物色彩,却缺少一种深刻的认识方法作支撑。 霍布斯的物质观,在排除神学干扰,否定神的存在方面显然高于培根。但在对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方面,他又不如培根。培根认为,运动乃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而且物质都在运动。他则认为,物体只是物体,他没有理解物质与运动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他认为物质不过是些静止的存在。他说:" 任何一个静止的东西,若不是在它以外有别的物体以运动力图进入它的位置使它不再处于静止,即将永远静止。" 而" 任何一件运动的东西,除非在它以外有别的物体使它静止,即将永远运动。" 但霍布斯重视演绎的作用,则又比培根有了进步。 霍布斯超越培根的另一个特点,是他重视几何学的认识价值。他甚至认为政治和政治历史都不是科学,唯有几何学才是科学。在他看来," 几何学的方法是唯一可以给我们以确实而普遍的知识的方法;自然和政治历史不是科学:这种知识只是经验,而没有经由逻辑推理的过程。" 这说法不免令人失望,但也确实有它作为一种哲学方法论方面的存在价值。实在这不是他个人的观念,而是他那个时代包括笛卡尔、斯宾诺莎这样的哲学大家都或多或少浸染其中的一种共同性研究倾向。 霍布斯哲学的最后一个特点,是他特别强调" 哲学是为人生谋福利的" 这一观念。这观念与他全部学说相和谐,是他的以国家学说为主导的哲学体系必然强调的功利主义认识方法。他说:" 哲学的目的或目标,就在于我们可以利用先前认识的结果来为我们谋利益,或者可以通过把一些物体应用到另一些物体上,在物质、力量和工业所许可的限度之内,产生出类似我们心中所设想的那些结果,来为人生谋福利。" 将高深莫测道统俨然的哲学与人生福利牵扯联系在一起,并且说,哲学正是要为人生福利服务,这在古老的东方例如我们中国先哲那里怕是有些不可思议的。岂但不可思议,几近乎奇耻大辱矣,小人言利,有辱斯文。这思想即使在当时的欧洲大陆国家,例如法国、德国的哲学家那里,也绝非通行的观念。但这正是英国17世纪经验主义哲学的特色,尤其霍布斯、洛克哲学的特色。 英国在那个时代无疑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国家,而英国又是一个善于和乐于优先考虑经济活动的国家,加上它固有的大宪章传统,古往今来,形成独特的英国文化。英国文化,简而言之,就是一种务实的重视法制权威又不忘功利主义的文化。霍布斯作为具有典型英国文化特色的哲学家,提出哲学为人生福利服务的观点,绝非故作惊人之语,而是顺理成章之言,题中应有之义。唯有从这个角度去理解英国近代哲学,才能领悟为什么这种异常浅近直白的哲学竟能取得那么大的社会效应与历史价值。 纵观霍布斯的哲学理论,我们可以说,即使他仅仅是一位哲学家,而没有更能代表他的政治学说,他也不失为一位出色的思想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