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哲学源流史》英国经验主义之三:托马斯.霍布斯3

 地球生物与人类 2021-11-14

英国经验主义之三:托马斯.霍布斯3

3.霍布斯的哲学思想  

霍布斯的哲学具有雷厉风行的风格,内涵肯定,不容商量。他是一位无神论者,又是一位经验主义者,还是一位唯物论者。他的哲学思想既不复杂,在后人看来也不深刻,但在当时自有一股凛然不可侵犯的战斗气氛。

  
首先,他认为" 哲学的对象是物体" ,而且除去物体,别无他物。这在他以前的哲学家中是绝无仅有的。他说:" 哲学的对象,或者哲学所处理的材料,乃是每一个这样的物体:这种物体我们可以设想它有产生,并且可以通过对它的思考,把它同别的物体加以比较,或者是,这种物体是可以加以组合与分解的,也就是说,它的产生或特性我们是能够认识的。" 又说:" 哲学的任务乃是从物体的产生求知物体的特性,或者从物体的特性求知物体的产生。所以,只要没有产生或特性,就没有哲学。" 为着强调物体是哲学的唯一对象,他还用很长的篇幅,说明哲学应该排除那些与物质对象没有关系的各种内容。这些内容包括:" 哲学排除神学,我指的是关于永恒的、不能产生的、不可思议的神的学说" " 哲学排除关于天使以及一切被认为既非物体又非物体的特性的东西的学说" " 哲学排除历史,既排除政治的历史,也排除自然的历中" " 哲学排除一切凭神的灵感或启示得来的知识,排除一切并非由理性引导给我们,而是在一刹那间凭神的恩惠,也可以说凭某种超自然的感觉获得的知识"" 哲学不只排除一切错误的学说,并且排除无确实根据的学说" " 最后,敬神的学说也排除在哲学之外"   
哲学将上述种种内容不分青红黑白一律排除,大约只有像霍布斯先生这样的哲学家才能发明的观点。但由此也可以看出他的信念的坚定与激烈。他只承认物体是哲学的对象,虽然不那么经得起历史考验,却是历史赋予他的一个特别使命,他的主旨无非是要将宗教神学从哲学视野中排挤出去,而且他成功了。  
不唯如此,霍布斯还进一步认为" 物体不信赖我们的思想"。他认为物体是独立存在的,尽管物体可以为感觉所感觉,并且为理性所了解,但是知觉尽管知觉,了解尽管了解,它却实实在在,不依人们的感觉和理性为转移。  
他给物体的结论是:" 物体是不依赖于我们思想的东西,与空间的某个部分相合或具有同样的广延。" 霍布斯既然认为物体独立于人们的思想而存在,这就奠定了他的经验论基础,而且他的经验论在后人看来也就是唯物论的。只是经验论未必都是唯物论。经验论重视经验的作用,其哲学视点,从感觉、知感和知觉入手,但其逻辑结论,却可以是唯物论的,也可能是唯心论。英国经验主义,自培根、霍布斯以至洛克,可以说是唯物论式经验论的三位代表,到贝克莱、休谟,就走向二元论或唯心论了。  
霍布斯经验论的唯物论性质,至少在他那个时代是明白无误的,而且是比较彻底的。他不但直接了当否定神的存在,而且也不承认在物体后面还有灵魂之类的神秘力量。他坚决不能同意经院哲学关于自然背后另有" 抽象的本质" 一类的胡言乱语,他断言,认为存在" 非物质实物" 就等于说存在着" 圆的四边形"。他干脆就认定诸如神呀,天使呀都是莫须有的东西,不但与哲学无关,与人类也不相干,他的这些思想显示了霍布斯哲学特有的战斗风格。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即霍布斯讲的物体并不等于物质,对此,我们一些中国读者或不习惯。他讲的物体,包括物质在内,但主要是指实体。这样的情况,在他之后的笛卡尔哲学,斯宾诺莎哲学还会遇到。霍布斯说:" 哲学的主要部分有两个。因为主要有两类物体,彼此很不相同,提供给探求物体的产生和特性的人们研究。其中一类是自然的作品,称为自然的物体,另一类则称为国家,是由人们的意志与契约造成的。因此便产生出哲学的两个部分,称为自然哲学与公民哲学。"


霍布斯也不同意笛卡尔的先验观念。笛卡尔主张" 天赋观念" ,霍布斯只承认感性的作用。他认为所谓天赋观念,其实和经院哲学没什么两样。他的看法:如果有天赋观念,则这观念无时无刻都应在人的心灵之中,可是" 当我们熟睡无梦时,我们既没有思想也没有观念。" 非但如此,他不仅反对天赋观念,而且连产生天赋观念的本源同样予以否定。所谓" 天赋观念" " " 不就是上帝吗?他说,实际上," 上帝" 仅仅是由于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无知和恐惧而产生的幻想。  

但是,霍布斯并非认为外部世界不可认识,他只是断定:" 一切知识都从感觉中来。" 他说:" 如果现象是我们借以认识一切别的事物的原则,我们就必须承认感觉是我们借以认识这些原则的原则,承认我们所有的一切知识都是从感觉获得的。" 然而,我们怎么知道我们的一切知识从感觉中来。即" 我们用什么感觉来考察感觉呢?" 大约霍布斯在他的思想过程中也曾认真地思考过这样的问题:知识来源于感觉,但没有知识你怎么能认识感觉。  

而他的回答却是有些奇异的。他说:" 我的回答是用感觉本身,也就是用事物本身消失后仍在我们心中存留一定时间的那种关于感性事物的回忆。因为一个人如果知觉到他曾经有过知觉,那就是在回忆。" 不消说,霍布斯的这番解释不能令人满意。霍布斯重视物体的作用,也意识到理性可以了解物体。但总的来讲,他对于理性的价值认识不够。他的认识论,虽有强烈的唯物色彩,却缺少一种深刻的认识方法作支撑。  

霍布斯的物质观,在排除神学干扰,否定神的存在方面显然高于培根。但在对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方面,他又不如培根。培根认为,运动乃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而且物质都在运动。他则认为,物体只是物体,他没有理解物质与运动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他认为物质不过是些静止的存在。他说:" 任何一个静止的东西,若不是在它以外有别的物体以运动力图进入它的位置使它不再处于静止,即将永远静止。" " 任何一件运动的东西,除非在它以外有别的物体使它静止,即将永远运动。" 但霍布斯重视演绎的作用,则又比培根有了进步。  

霍布斯超越培根的另一个特点,是他重视几何学的认识价值。他甚至认为政治和政治历史都不是科学,唯有几何学才是科学。在他看来," 几何学的方法是唯一可以给我们以确实而普遍的知识的方法;自然和政治历史不是科学:这种知识只是经验,而没有经由逻辑推理的过程。" 这说法不免令人失望,但也确实有它作为一种哲学方法论方面的存在价值。实在这不是他个人的观念,而是他那个时代包括笛卡尔、斯宾诺莎这样的哲学大家都或多或少浸染其中的一种共同性研究倾向。  

霍布斯哲学的最后一个特点,是他特别强调" 哲学是为人生谋福利的" 这一观念。这观念与他全部学说相和谐,是他的以国家学说为主导的哲学体系必然强调的功利主义认识方法。他说:" 哲学的目的或目标,就在于我们可以利用先前认识的结果来为我们谋利益,或者可以通过把一些物体应用到另一些物体上,在物质、力量和工业所许可的限度之内,产生出类似我们心中所设想的那些结果,来为人生谋福利。" 将高深莫测道统俨然的哲学与人生福利牵扯联系在一起,并且说,哲学正是要为人生福利服务,这在古老的东方例如我们中国先哲那里怕是有些不可思议的。岂但不可思议,几近乎奇耻大辱矣,小人言利,有辱斯文。这思想即使在当时的欧洲大陆国家,例如法国、德国的哲学家那里,也绝非通行的观念。但这正是英国17世纪经验主义哲学的特色,尤其霍布斯、洛克哲学的特色。  

英国在那个时代无疑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国家,而英国又是一个善于和乐于优先考虑经济活动的国家,加上它固有的大宪章传统,古往今来,形成独特的英国文化。英国文化,简而言之,就是一种务实的重视法制权威又不忘功利主义的文化。霍布斯作为具有典型英国文化特色的哲学家,提出哲学为人生福利服务的观点,绝非故作惊人之语,而是顺理成章之言,题中应有之义。唯有从这个角度去理解英国近代哲学,才能领悟为什么这种异常浅近直白的哲学竟能取得那么大的社会效应与历史价值。  

纵观霍布斯的哲学理论,我们可以说,即使他仅仅是一位哲学家,而没有更能代表他的政治学说,他也不失为一位出色的思想人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