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地药材 | 茅山苍术

 369蓝田书院 2021-11-14
图片



以下内容节选自T/CACM 1020.2-2016 道地药材 第2部分:茅山苍术
01
茅山苍术 maoshancangzhu

产于以江苏山地区为核心,及其周边江苏西南部丘陵地区的苍术。

02
来源及形态

2.1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 DC. 的干燥根茎。

2.2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茎肥大,横走,呈结节状。茎直立,高30cm~100cm,常单生,不分枝或上部稍分枝。叶互生,几无柄;叶片革质,卵圆状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3cm~8cm,宽1cm~3c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边缘有刺状齿,上面深绿色且有光泽,下面淡绿色;植株中下部叶片不裂或3~5羽状浅裂至深裂,先端裂片披针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侧裂片较小,上部叶常不裂,较小。头状花序数个,直径约1cm,长约15cm,单生茎枝先端,不形成明显的花序式排列;总苞杯状,具5层~7层总苞片;花序基部的苞叶披针形,针刺状羽状全裂或深裂;小花多数,两性或单性异株;花冠管状,白色或稍带红色,长约1cm;两性花具多数羽状分裂的冠毛,单性花一般为雌花,具5枚线状退化雄蕊,先端略卷曲。瘦果倒卵圆形,被稠密的顺向贴伏的白色长直毛。花期8月~10月,果期9月~12月。

03
历史沿

3.1 品种沿革

术之名较早出现于西汉《五十二病方》和东汉《武威汉代医简》中,被称为“”“秫”“”和“术”。《神农本草经》将术列为上品,云:“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可轻身延年,不饥。一名山蓟,生山谷。”

至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术已被分为赤术和白术。在东晋时期《肘后备急方》中,术和白术均被提及。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明确指出术有赤术和白术之分,并对术的产地、采收期、形态、功效、品质等均进行注解,云:“郑山,即南郑也。今处处有,以蒋山、白山、茅山者为胜。十一月、十二月、正月、二月采好,多脂膏而甘。”陶弘景并引《仙经》云:“术乃有两种:白术叶大有毛而作桠,根甜而少膏,可作丸散用;赤术叶细无桠,根小苦而多膏,可作煎用。昔刘涓子挼取其精而丸之,名守中金丸,可以长生。东境术大而无气烈,不任用。”

唐代早期的《新修本草》对《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等著作进行了汇总。至唐代晚期,《仙授理伤续断秘方》首次明确将苍术和白术分开使用,对于它们的形态未有新的描述。

宋代苏颂《本草图经》对术的形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云:“春生苗,青色无桠。一名山蓟,以其叶似蓟也。茎作蒿秆状,青赤色,长三二尺以来;夏开花,紫碧色,亦似刺蓟花,或有黄白花者;入伏后结子,至秋而苗枯;根似姜,而旁有细根,皮黑,心黄白色,中有膏液紫色。二月、三月、八月、九月采,曝干。”并进一步对白术和赤术进行了区分,云:“白术叶大而有毛,甜而少膏,赤术细苦而多膏是也。其生平地而肥,大于众者,名杨抱蓟,今呼之马蓟。然则杨抱即白术也。今白术生杭、越、舒、宣州高山岗上,叶叶相对,上有毛,方茎,茎端生花,淡紫碧红数色,根作桠生,二月、三月、八月、九月采根,曝干。以大块紫花者为胜,又名乞力伽。凡古方云术者,乃白术也,非谓今之术矣。”

明代医家对苍术的形态有更为详细的描述。《救荒本草》记载:“茎作蒿干。叶抱茎而生,梢叶似棠叶,脚叶有三五叉,皆有锯齿小刺。开花紫碧色,亦似刺蓟花,或有黄白花者。根长如指大而肥实,皮黑茶褐色。”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苍术,山蓟也,处处山中有之。苗高二三尺,其叶抱茎而生,梢间叶似棠梨叶,其脚下有三五叉,皆有锯齿小刺。根如老姜之状,苍黑色,肉白有油膏。”

清代本草著作中已广泛收录苍术,对苍术的认识更加全面,对其药性、产地、使用等已形成共识。《植物名实图考》中所绘苍术图片较为精细,与现今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 DC. 的形态最为符合。

纵观历代本草著作对苍术原植物的形态描述,结合产地及附图信息,可确定苍术即为当今所用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或北苍术Atractylodes chinensis(DC.) Koidz.。历代本草著作均认为产自茅山地区的茅苍术品质较好,有1500余年的应用历史,且被广大医家所认可,因此,本标准将苍术的道地药材定为茅山苍术。

3.2 产地沿革

南北朝时期《本草经集注》首次指出术的产地,并认为蒋山、白山、茅山地区所产药材质量较好,曰:“郑山,即南郑也。今处处有,以蒋山、白山、茅山者为胜。”其中蒋山为现今南京钟山,白山为现今南京东部(一说为现今陕西眉县和太白交界处的太白山,为秦岭山脉的主峰所在地),茅山位于现今江苏句容茅山风景区,与金坛交界。

宋代苏颂《本草图经》记载:“术,生郑山山谷、汉中、南郑,今处处有之,以嵩山、茅山者为佳。”可见,此时进一步认定茅山地区所产药材质量较好。

明代的大多数本草著作均把茅山作为苍术的道地产区之一。《救荒本草》记载:“生郑山、汉中山谷,今近郡山谷亦有,嵩山、茅山者佳。”认为嵩山(今河南嵩山地区)、茅山(今江苏茅山地区)所产术品质较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沿袭了前人有关苍术品质的记载。《本草原始》苍术项下记载:“今以茅山者为良。”认为茅山苍术质量较高。《本草汇言》记载:“苍术,处处山中有之,惟嵩山、茅山者良。”《本草乘雅半偈》记载:“出嵩山、茅山者良。”

清代医家多推崇茅山所产苍术,认为其质量上乘。《本草备要》记载:“出茅山坚小有朱砂点点者良。”《本草经解》记载:“苍术苦辛气烈……苍术茅山者良,糯泔浸焙也。”《本草便读》记载:“苍术汉时名赤术,处处山谷皆有之,而以江苏茅山者为上,其形较白术为小,切之内有朱砂点。”

民国时期《增订伪药条辨》记载:“又有南京茅山出者,曰茅术,亦有朱砂点,味甘辛,性糯,形瘦长,有细须根,利湿药中用之,亦佳。”

现代《500味常用中药材的经验鉴别》记载:“两种苍术商品均以个大、形如连珠状、质坚实、有油性、断面朱砂点或雄黄点众多,折断或切片后放置生白霜(苍术醇的白色针状结晶),及香气浓郁者为佳。多认为茅苍术优于北苍术,京苍术(茅山苍术)又为苍术中之极品。”

综上所述,历代本草著作对茅山苍术较为推崇,认为以江苏茅山地区为核心的周边区域所产苍术品质较高,为道地药材,因此,本标准采纳茅山苍术称谓。茅山苍术产地沿革见表1。

图片

044
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

4.1 道地产区

江苏茅山及其周边江苏西南部丘陵地区,北起镇江长江边,南至溧阳大溪水库,西起南京江宁陶吴,东达常州钟楼,主要包括江苏句容、南京东南部、常州西部、溧阳北部。

4.2 生境特征

茅山及其周边区域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约15℃,热月平均最高气温约32℃,冷月平均最低气温约-1℃,年平均降水量1000mm~1200mm,无霜期228d。茅山苍术喜凉爽气候,主要生长在海拔150m以下的丘陵山区,常生于向阳山坡疏林边缘,灌丛、草丛中,土壤条件一般为腐殖质较多的疏松砂壤土。

054
质量特征

5.1 质量要求

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对苍术的相关质量规定。

5.2 性状特征

苍术多为疙瘩状或圆柱形,长4cm~9cm,直径1cm~4cm。表面黑棕色,除去外皮者黄棕色。质较疏散,断面散有黄棕色油点。香气较淡,味辛、苦。

茅山苍术多呈不规则连珠状或结节状圆柱形,略弯曲,偶有分枝,长3cm~10cm,直径1cm~2cm。外表面灰褐色至黑棕色,有皱纹、横曲纹及残留须根,先端具类圆形茎痕或残留茎基。质坚实,断面不平坦,黄白色或灰白色,散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点,暴露稍久,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气香特异,芳香浓郁,味微甘、辛、苦。

图片

5.3 化学成分特征

苍术挥发油中主要含茅术醇、β-桉叶醇、苍术素和苍术酮4种成分,其中多数产区苍术挥发油中茅术醇和β-桉叶醇含量大于苍术素和苍术酮含量。

茅山苍术挥发油主要组分的含量明显不同于其他产地的苍术。与其他产地苍术相比,茅山苍术总挥发油含量较低,其气相色谱归一化法计算的百分含量大于1%的组分数目较多,苍术酮加苍术素的相对含量较高,而茅术醇加β-桉叶醇的相对含量较低。茅山苍术的道地性在挥发油中的表现主要是苍术酮、茅术醇、β-桉叶醇及苍术素的相对含量呈现(0.70~2.00)∶(0.04~0.35)∶(0.09~0.40)∶1的配比关系。


图片

编辑/排版:万修福

审核:王升

体系、行业最新资讯投稿

cmm_cars@163.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