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经》:言有尽,思无邪

 SUMMER_蝈蝈 2021-11-14

中国是诗的国度,自先秦以来,诗歌的历史已有上千年。在灿如星河的诗歌作品中,《诗经》独领风骚。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11篇。其中6首被称为“笙诗六篇”,因为只有标题而无内容,所以也有人将《诗经》收录诗歌计为305篇。

《诗经》在先秦时代称为《诗》,又称《诗三百》或《三百篇》,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并列为“五经”之首,《诗经》一名就沿用下来了。

根据音乐性质的不同,《诗经》可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方,尤其是黄河流域的民间歌谣。这个概念是相对于“王畿”,即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风”包括了十五个诸候国的民歌,即“十五国风”,共160篇。

“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有诗105篇。按音乐的布局又可细分为“大雅”、“小雅”,其中“大雅”是用于隆重盛大宴会的典礼,多为贵族所作,有31篇;“小雅”则是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多为个人抒怀,有74篇。

“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赞颂神明,包括《周颂》、《鲁颂》、《商颂》,现存40篇。

在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上,《诗经》开创性地运用了赋、比、兴三种方法。朱熹《诗集传》对此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也就是平铺直叙,直接描述一件事物或经过,多见于《颂》和《大雅》。“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是一种比拟的修辞手法,常见于《风》。“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是指“托物起兴”,即想说一件事物,不直接点出,而以一件事物引发联想,带出主题,多见于《风》和《雅》。

此外,《诗经》整体的语言风格古朴平实,篇幅短小,以四言短句为主,没有多余的矫饰。

如《召南·摽有梅》中的“求我庶士,迨其谓之”,反复吟咏,层层递进,直白地写出了待嫁女子急不可耐盼望郎君前来迎亲的质朴热情。

《小雅·鹿鸣》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以鹿鸣起兴,叙述了宴席上琴瑟歌舞的场面,展现出宾主尽欢的融洽氛围。

《国风·魏风·硕鼠》的“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则借农夫之口将剥削者比作硕鼠,表达了人民对横征暴敛的反对和对美好乐土的向往。

《国风·秦风·无衣》中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又直陈军民同仇敌忾、共御外敌的爱国主义精神。

小到男女情爱,大到家国天下,《诗经》中均有表现,也因此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读《诗经》呢?后世主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是主张让《诗经》回归于其诗学本位,专注于探讨其中蕴含的艺术美感,而不是扩张解释。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闻一多,他甚至对历代以来的《诗经》研究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认为“历史离诗还是很远。明明一部歌谣集,为什么没人认真的把它当文艺看呢?”

另一种观点则是“用社会学的,历史的,文学的眼光重新给每一首诗下个解释”,不仅看诗本身的遣词造句,更以《诗经》为自己的思想学说作注解,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胡适是这一观点的拥护者之一。他认为,关于一首诗的用意,要大胆地推翻前人的附会,开创自己的见解。

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孟子、荀子等人便常拿《诗经》中的句子来解释、宣扬自己的儒学思想。在时代变迁中,《诗经》更是与礼乐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逐渐成为宣扬儒家主流政治、道德思想的一部“官方教科书”。

在如今这个时代,读《诗经》依然能使我们从中追溯千年诗歌古国的源头,被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所滋养。不论我们是纯粹地爱它语言文字的古趣,还是从中窥见了自己内心的天光,歌以咏志,翻开《诗经》,便是“乐土乐土,爱得我所”的美好世界。

【名家评论】

现存先秦古籍,真赝杂糅,几乎无一书无问题,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

——梁启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