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中医渊薮

 SUMMER_蝈蝈 2021-11-15

中国传统医学历史悠久,在世界上独具一格。《黄帝内经》就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奠定了中医理论和诊疗的核心框架,被称为“医家之宗”,与《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并称中医四大经典。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凝结着先秦中国医者的智慧,托名黄帝所作,相传是黄帝与岐伯、雷公等大臣讨论医学的内容,但实际作者已经不得而知了。现在一般认为此书并非成于一时一人之手,大约是在战国至秦汉时期编纂成书。现在流传下来的是由唐代医学大师启玄子王冰重新整理而成的。

黄帝像

《内经》包罗万象,虽然以医学为主,但也涉及哲学、天文、地理等很多方面。这与中国的学术传统和时代背景大有关系。

总体而言,《内经》吸收融合了先秦诸子学说,但与黄老道家的关系最为密切。比如,老子的无为思想,庄子的真人、至人、圣人、贤人人格,在《内经》的很多篇章中都有体现。《内经》的理论体系直接借鉴了《周易》的象数思维,脏象学说则来自《周易》的观象论、制器尚象论等。

《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各有九卷八十一篇。其中《素问》偏重于阐释人体生理病理、养生防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基本理论;《灵枢》则偏重于人体解剖、脏腑经络、腧穴针灸等。

《黄帝内经》抄本目录

《内经》的核心是以天人相应、阴阳五行的理论来论证人体的生理病理。“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在《内经》的理论中,人是由天地之气所化生,人的生命活动取决于天地自然的变化规律,人的五脏六腑与大自然的阴阳四时、五行变化等相互联系,一一对应。人必须顺应大自然的变化规律,顺之则健康无碍,逆之则百病丛生。

五脏六腑与阴阳五行

养生理论是《内经》医学理论之首,从唐代的王冰到明代的张仲景都持这种看法。基于天人相应、阴阳五行的理论,《内经》倡导顺应自然、修养德性的养生思想。一方面,养生必须合乎自然本性,自然界有四时变化、昼夜更替,人也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能违逆时序。另一方面,要顺应人本性中的善,以神养形,实现与自身、与他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同时,《内经》主张“治未病”的养生理念,即“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防范于未然,积功在平时,得病之后再治疗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下策。这实质上是一种积极的养生观和生活方式。

望、闻、问、切是中医最重要的诊法。“有诸内必形诸外”“从外知内”,人的精神、齿舌、呼吸、气味、情志、脉象、脏腑等反映了人的身体情况。《内经》以人体生理、病理现象,及其与外界事物的联系为根据,运用推理、反证的方法,从常知变,以常测变,从而“以表知里”,诊断疾病。

此外,《内经》还广泛涉及经络、病机、病症、论治等内容,为日后中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两千多年来,后人循着《内经》铺就的地基,构建起了中国传统医学的大厦。

【名家评论】

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谋而遐迩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徵,验之事不忒,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

——王冰《黄帝内经·素问·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