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州作家】马新臣:织  布

 中州作家文刊 2021-11-15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864】

  

河南商丘   马新臣

每过两三年,当春日变暖柳枝嫩黄的时候,我家的堂屋里就会多出一台织布机,母亲的织布工程又要开工了。宽大的织布机紧贴西隔墙,横着停放在堂屋的中间。堂屋的东墙边放着一张木板床,中间的最里面是朱红的大方桌和长长的水磨石条几。本来就不宽绰的堂屋,突然塞进来一个大家伙,一下子使整个房间变得紧张起来。在床和织布机之间仅仅留下一条狭窄的空隙。每天放学回家,即便我这个瘦小的身材也得侧着身挤进堂屋的最里面,才能坐在床上趴大方桌上写作业。

一间不大的堂屋被这几个大物件占得满满的,十分的拥挤。堂屋的两边是卧室。东墙是六分厚的砖墙,似乎一拳就能把隔山墙打出个洞来。父亲是个砖瓦匠,砌墙手艺很高,虽然看起来隔山墙很单薄,但是很结实,甚至墙上还有个小窗户。堂屋的西墙其实不是墙,只是一张用田菁秆编织留有门口的大箔,顶部正好达到堂屋的大梁上。两个卧室的南墙都有一个不大的木窗。农村的老式房屋一般后墙是没有窗户的。所以,三间房子里,只有堂屋里最敞亮,光线充足,最适合织布。

春天里的农活不多,家里的七亩多地都是小麦。除浇水、施肥、打药之外,其余多是农闲。对于母亲来说,春天里正是织布的大好时机。

只要家里安上了这台织布机,母亲就像抚养最小的孩子一样,把心思和精力全都用在了这台木制的机器上。洗衣、做饭、喂鸡鸭猪羊,母亲匆匆忙忙地把这些杂七杂八的家务活干完,就开始坐在了织布机的长凳子上。此时的母亲显得更加精神奕奕,灵活的双手在织布机上非常的娴熟,梭溜子在线与线之间的空间里来回穿梭,好像鱼儿一样在水里快速的游动。梭溜子每穿过一次,母亲就会快速拉动面前木板上的竹篦子,把穿过的棉线挤紧压实。同时,两只脚不停地踩着踏板调整棉线的上下空间位置。梭溜子的穿梭声、竹篦子的挤压声、脚踏板的碰撞声,在母亲有节奏地协调下,好像在进行一场打击乐器演奏会。母亲在织布机上全神贯注的操作,丝毫不亚于乐器手正在表演时的那种精神集中的劲头。

每天放学回家,我站在大门外还没有走进家里的时候,就听见从堂屋里传来那熟悉有节奏的木板碰撞声,那是母亲正坐在织布机上紧张地忙碌着。当看到有一个孩子回来,母亲就会匆忙地从高高的木凳上下来,擦一把脸上的汗珠,就又走进厨房里忙碌起来。家里的活再多再忙碌,也不能耽搁孩子们吃饭上学,这是母亲一直坚持的习惯。

在那个年代,家里安上一个织布机,是很稀松平常的事。然而今天想起来,织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对于那些没有多少文化、很少见过外面世界的家庭妇女来说。母亲那一代的妇女,几乎每个人都会织布,能完成从棉花到布匹的演变。从种棉花、摘棉花,到纺线、染线、最后才能架上织布机织成棉布。就拿种棉花来说,比种其它农作物麻烦多了。每年的春末,母亲就开始打营养钵育苗、准备种几亩棉花。然后一棵一棵地移栽到麦垅间做麦棉套种植。等麦子收割后,施肥、打花杈、打农药、捉害虫、摘棉花等等,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件繁重的体力劳动。为了种好这几亩棉花,母亲常常是从早忙到晚,忙罢地里忙家里,不知流了多少汗水,双手不知磨了多少层茧子,也不知多少次累得疲惫不起。我们几个孩子经常帮母亲干些农活,这让母亲很是欣慰。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对于一个家庭主妇来说,更有深切的体会。生活最重要的除了吃饭,就是穿衣。当时流行一种叫做的确良的洋布,其布料的精细柔顺比家里自织的粗制棉布好看多了。能穿上一件的确良衬衫,走起路来都昂首挺胸的,很是自豪。人们的穿着,成衣渐成时尚。由于成衣比较贵,人们更多的是买布料和自织的棉布做衣服。每次去赶会,最热闹最繁华的地方就是布匹行。一街两行全是布匹和成衣,以布匹为主,几乎占据了大半个集会市场。母亲和姐姐就喜欢赶会,到会上就钻进了琳琅满目的布匹行,一家一家的看,看着摊位上的花花绿绿的布料,她们总是满眼的放光、依依的不舍。

母亲生育我们四个孩子,一家六口人的穿戴,总是母亲一个人操心。姐姐是老大,帮着母亲出谋划策,为家里每一个人的穿着费尽了心思。一家人的穿着是个不小的开支,如果都买成衣的话,我们根本就买不起。所以,我们的穿衣多半就是用布料做。姐姐在裁剪班学会了裁剪,母亲后来也学会了。我们穿的衣服,几乎都是母亲和姐姐做的。母亲织的布,是纯棉布。这种布看起来比较粗糙,色彩较为单调,没有从集会上买来的布料色彩鲜艳,纹理细致。所以,母亲织的布,大多是用来做床单、做棉被。用来做衣服时,棉布都是做夹衣棉衣的里子、内衣和纳鞋等,而买的布料做面料。

母亲那一辈的妇女,很多人都不识字,甚至连学校的大门都没有进过。可是,在生活中,她们为了把子女养大成人,为了家庭的幸福和美满,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颖的智慧,创造着美好的生活。织布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但她们却能从容自信地一步步地走来,一道一道地去做好去完成。物质的贫穷,生活的艰难,坚韧的毅力,把每一个家庭妇女都磨炼成了生活的强者,都是种植棉花的专家、纺线的能手、织布的巧匠、衣服的裁剪师。   

时代不同了,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妇女的社会地位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上大学,挣工资,干生意,现代的妇女享受着现代人的美好生活。从孩童到老人,尤其是女人们个个衣着时尚,把大街小巷装扮得五彩缤纷,把社会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妇女们再也不用不辞劳苦长年累月的干活,把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消耗在一家人的穿着上。

织布,或许还有家庭在延续,但那是追求纯天然棉布的舒适生活,是一种美好生活的时尚。


投稿须原创首发,请将作品、作者简介、照片放在一个邮件里,用附件发送。并留下微信、电话等联系方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