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周只读一本书 · 断舍离:扔东西只是初级阶段,扫除内心才是真正的高级

 正午文化 2021-11-15

放弃对物质的迷恋,还自己心灵的自由

相信大家日常生活中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些东西明明几年都用不到一次,却依然舍不得扔掉,无用之物占据了房子大部分空间。于是,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通过教人如何处理家中的杂物开始,总结出一套致力于将身边所有“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替换为“需要、适合、舒服”的东西,改变居住环境,改善生活面貌,并最终达到改变自我的,从物质到精神的“断舍离”机制。

“断舍离”的概念非常简单,“断”断绝想买回家但实际上并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家里的那些泛滥的破烂;“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在游刃有余的自在空间。核心是让人思考物品和自己的关系,而时间轴永远是现在。

作者山下英子总结出三种扔不掉东西的人:一是逃避现实型,这种类型的人一整天生活在忙碌中,几乎没有时间呆在家里,没有办法整理和收拾。但作者同时指出,其实这种人是本身对家庭有所不满,不愿意呆在家里,于是找各种各样的事情,让自己忙碌起来,越忙碌越没有时间收拾越不想呆在家里,越不想呆在家里越忙碌越没有时间收拾,逐渐地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

二是执着过去型,这种类型的人总是喜欢珍藏代表过去时光的大量物品,如相册、信件、纪念品等旧物,总是怀念过去那些回不去的日子。作者认为,越是舍不得扔掉这些物品,越难以走出过往的时光,这只会让自己沉溺在过去的死海里。

三是担忧未来型,这种类型的人,总是为未来没有某个物品而担心不已,为了这个担心和焦虑,他们喜欢囤积大量的日常用品如纸巾、保鲜膜、面巾纸等可以轻而易举能买到的一些用品。这种人说得好听点的是有未雨绸缪的思维,但是这种未雨绸缪却总是派不上用场,因为这些日常用品几乎是随手可以买到。他们总为没有某个东西而发愁,总是不停地为不知何时才会发生的未来事件储备物资。

践行“断舍离”的理念,从扔掉怎么看都是垃圾的东西开始,认清自己与物品的关系,认识自己,放弃对物品的执念,从行动带来心灵的变化,彻底实现从物质的断舍离到精神断舍离的转变。

丢东西只是初级阶段,清扫内心才是高级的“断舍离”。说到底,“断舍离”是一种人生的哲学,通过对物品“断舍离”的行为模式,最终实现思维模式的转变和精神上的“断舍离”。正如为本书作序的身心灵作家张德芬在序中所说:想要幸福,我们需要先放下幸福的执念。具体有三步:断,停止负面的思考模式;舍,顺从自己的心,割舍既有;离,打消“多就是好”的念头。

断舍离不单单是一种家居整理、收纳术,而是活在当下的人生整理观。它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一种独特的思考法则,甚至是一种心灵修行术。从关注物品转换为关注自我,通过物品来认识、发现、肯定自我,重新认识这个世界,改变肉眼看得见的世界,从而改善看不见的精神世界,让人从外在到内在,都彻底焕然一新。

有人说,窗明几净,但不失舒适,这是一个最好的生活环境;而内心自在而不失喜乐,这是一个美好的内在空间。

断舍离

作者: [日]山下英子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译者
贾耀平
出版年: 2019-1-10
ISBN: 9787540489304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王慕道   首席记者│乐水

编辑│方化  曹欣宇  王一竹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